為什麼說“江夏堂”是全球黃氏的總堂號?

為什麼說“江夏堂”是全球黃氏的總堂號?

江夏堂的由來

海內外黃氏裔孫在宗祠正上方和上廳神龕上都懸掛著這樣的牌匾。而黃氏人家的大門額上,也書“江夏世第”、“江夏世家”、“江夏黃氏”、“江夏流芳”等字樣。“江夏”,成了黃氏的代名詞。確實,“江夏堂”,已經成為全球黃氏的總堂號。

為什麼說“江夏堂”是全球黃氏的總堂號?

為什麼說“江夏堂”是全球黃氏的總堂號?

為什麼說“江夏堂”是全球黃氏的總堂號?

為什麼黃氏要冠名“江夏堂”、“江夏黃氏”?這還需從古黃國、古江夏郡說起。

1、 地域江夏、黃氏巨族

歷史上,多代黃氏顯祖曾居住於“江夏”,黃姓有聲望的世家大族曾長年定居於江夏郡,更有史稱“江夏黃國”者。考載,江夏地名歷朝有所變遷,江夏郡系秦南郡地,漢初置江夏郡,今德安、承天、漢陽、武昌、黃州境地。西漢以後,各朝曾設置江夏郡。東漢時的江夏郡,郡址在今湖北省黃岡縣西北。晉之江夏郡址,在湖北省安陸縣,宋之江夏郡,在今湖北省武昌縣。以近代行政區域來說,古江夏郡曾轄近(現)代湖北省屬的隋縣、安縣、雲夢、應山、應城、鍾祥、潛江、天門、漢陽、沔陽、漢川、孝感、黃陂、嘉魚、蒲圻、咸寧、崇陽、通城、大冶、通水、蘄春、黃岡、黃安、浠水、羅田、麻城、廣濟、黃梅、武昌、漢口等市縣。歷史上的江夏郡中心位置位於黃香故里,即今日雲夢縣,今日武漢的江夏區襲用此名。儘管江夏郡,江夏縣常有變更,但其主體名稱—“江夏”二字變動很小,隨著黃氏子孫由此分遷世界各地,“江夏堂”為總堂號,亦隨之響遍全球,黃氏家族更由此長盛不衰。

2、 人文江夏,儀範群倫

西漢黃香為大孝子,被皇帝盛讚為“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從此名震天下。“江夏堂”含義中,亦有褒揚“吾黃‘孝’、‘德’、天下無雙”之意。因為,江夏黃氏是以東漢大孝子、丞相黃香而聞名天下。

黃姓以“江夏”為堂號,一以因地,二以因人而定。考載,早在周靈王時,黃姓遠祖黃淵,已從河南潢川遷居後來的湖北江夏之城西。黃國被滅國300多年之後,黃歇當上楚國宰相給黃姓的發展與興旺帶來轉機。黃緒慶、黃啟文《春申君黃歇與江夏》一文支持了這一觀點。

春申君黃歇(前314-前238年),是黃氏族眾公認的江夏黃氏之開基上始祖。據《史記.列傳》雲:“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黃氏,遊學博聞,事楚頃襄王。”

據黃氏族譜記載,歇公的曾祖父景修公,字東昇,戰國時以儒道仕秦,官至丞相。秦孝公六年,即公元前三百五十六年,秦啟用商鞅,實行變法,景修公持不同政見,力諫孝公遭到拒絕後,遂辭相位,攜全家入住一處名叫“新羅”的地方以避秦。自此繁衍生息。景公在新羅娶三妻,生四子。景公之幼子武公,娶章氏,生六子。其三子建公,娶妻王氏,生五子。歇公為長子,字光明,好肅夫,生於公元前三百一十四年(即周赦王元年,楚懷王五十五年)。歇公成人後,於公元前二百九十八年出山仕楚。

據《禾坪黃氏重修大成宗譜源流序》雲:“歇公生於新羅,性豪曠,多智慧,長居江夏故居,仕晉不合乃事楚……”,臺灣《姓氏之研究》中亦有一說:“五十氏歇公為楚相,開基於武昌府江夏。”“舊譜又云後遷歇公夫婦於江夏黃鶴鄉仁義村,離城三十里,則黃歇開基為武昌府江夏明矣,應稱歇公為上始祖。”

《渠陽黃氏世譜》“源流考”說:“六十九世祖黃歇公仕楚為江夏太守,其後裔多居江夏,故因之而名我姓為江夏堂,江夏郡者,皆自此始。”

春申公歇公去世後墓葬何處?據《禾坪黃氏族譜》“序文”稱:觀《湖南常德府志》,陵寢有春申君墓古績,有春申君宅,去世後遷歇公夫婦於江夏黃鶴鄉仁義村。

又據《福建禾坪大成宗譜》、南洋黃氏總會銀禧特刊及臺灣等地許多譜諜詳細記載,歇公去世後奉敕葬於江夏縣黃鶴鄉仁義村乾山巽向,妣葬同處戌山辰向。

回顧歷史,黃氏先祖定居江夏,可謂家族發展史上的關鍵時期,原來逃散的“黃家子孫”,結束了流離失所的生活,像楚地靠攏,一部分黃氏族人聚集在湖北武昌、江夏一帶。

黃氏歷經國破家亡,重新聚首江夏,成為家族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因此,黃姓的總堂號定位“江夏堂”,這就是今天“江夏堂”的由來。

為什麼說“江夏堂”是全球黃氏的總堂號?

今天,黃姓在中華十大姓中排名第七(或第八)位,總人口達數千萬之眾。今天海內外黃姓子孫都自稱江夏黃氏、江夏堂、黃江夏堂,公認江夏為黃姓的郡望與發源地,世界各地的黃姓子孫都稱江夏為“第二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