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第一個狀元誕生在這裡——封開西村

在古代,嶺南的經濟和文化遠遠落後於中原地區。而且離京城路途遙遠,因此考取功名對於嶺南的讀書人來說是十分困難的事情,而要高中狀元更是難比登天。自隋朝隋煬帝開創科舉制度250年後,誕生於封開河兒口鎮西村的莫宣卿成為了廣東歷史上科舉考試的第一個狀元。西村是南粵古驛道六條線路中的肇雷線路。今天驛道君就帶你走進西村,探尋這座狀元故里。

莫宣卿(834--868年),字仲節,號片玉,諡孝肅。唐大中五年(851),時年17歲的莫宣卿赴京城參加廷試獲中狀元,從而成為廣東歷史上第一個“高考”狀元,也是兩廣的第一個狀元,同時是自隋唐以科舉取士以來年齡最小的狀元。

廣東第一個狀元誕生在這裡——封開西村

村口的牌坊

據說,莫宣卿七歲就能詩。一次受群童欺侮,他憤然在沙中寫詩道:“我本南山鳳,豈同凡鳥群。英俊天下有,誰能佑聖君。”家裡人這才發現他很聰明,於是便送他去讀書。莫宣卿記性好,過目不忘。十二歲參加州試就中了秀才,被鄉人稱譽為“神童”。

廣東第一個狀元誕生在這裡——封開西村

莫宣卿故居

莫宣卿考取狀元后,被任為翰林書院修撰。其後他還鄉省親,因母親不願隨其北上定居,莫遂上書朝廷請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職以奉養母親。唐懿宗允准,改委他浙江台州別駕( 刺史的副職 )。他即奉母攜眷往台州上任,但未到台州卻病逝於途中,年僅34歲。

莫宣卿的生平業跡不顯,但卻為西村留下了崇文重教的好風氣。據不完全統計,西村的莫氏後人曾出過進士18人,舉人30餘人,國學30餘人。

廣東第一個狀元誕生在這裡——封開西村

狀元祠中的莫宣卿像

古時村中出了顯赫人物,村人總會立祠紀念、頌揚功德。這裡也建有一座狀元祠,以紀念莫宣卿。相傳村中最早的狀元祠建於唐末,到了清代進行了重修,由兩柱雕龍沖天式單簷組成的清彩繪頂,蔚為壯觀。有大殿三間,大門上方中間所豎匾額,題有乾隆手跡的“孝肅狀元”四個大字。祠內珍貴古物繁多,香火鼎盛。可惜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被毀。1996年,移至此地重建狀元祠。

廣東第一個狀元誕生在這裡——封開西村

狀元祠

狀元祠內現存有“孝肅狀元”石刻兩塊,記述為清乾隆四年雕刻陽文,一塊豎匾鑲在祠門上方,高一點五米,寬八十公分,花紋雕邊。另一塊在祠內三進莫宣卿像後為橫匾。刻字清晰可見,花紋玲瓏。“考肅狀元”石豎匾高懸門頂,此匾是鎮祠之寶,是西村遺存的皇帝手跡,狀元祠殿堂設莫宣卿坐像,由名師用樟木雕刻。

村中的東坡還留有莫宣卿墓,墓大開闊,座東向西,環境幽深,通墓處路口有莫宣卿墓之牌坊。

廣東第一個狀元誕生在這裡——封開西村

農曆八月十七的狀元誕,村民都會來到莫宣卿墓前拜祭

狀元誕是每年村中最熱鬧的日子之一。每年中秋後的八月十七是莫宣卿誕辰,莫氏宗族從海內外歸來,在莫宣卿墓地和祠堂祭祀先祖。炮竹聲聲,香火連天。晚上還會舉行文藝演出,節目多為採茶調、運童調、哭嫁歌、白鶴舞等,熱鬧非凡。

交通小貼士

自駕:廣佛肇高速—S265—S351—S266—河兒口鎮

乘車:可乘坐前往封開縣的大巴,再轉乘市內公共交通

(《廣東第一個狀元誕生在這裡——封開西村》由中國南粵古驛道網為您提供,轉載請註明來源,未註明來源者,不得轉載或鏡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