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责任田”带来新气象:发展信心足 百姓心气顺 干部作风实

提要:江苏涟水实施“党员责任田工程”,引领比学赶超,把责任田建成丰产田、高产田,融洽和增进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党员责任田”带来新气象:发展信心足 百姓心气顺 干部作风实

“我们与全县110所学校主动对接,提供普法志愿服务,仅2019年第一党支部‘小雨滴’志愿者已深入56所学校开展普法宣讲活动,受教育学生近2万人。”涟水县检察院未检科负责人、小雨滴志愿者胡慧慧告诉记者,检察工作业务性强、接触面窄,如何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作用是他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他们利用丰富的法律知识,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实施未成年在校生普法关爱计划,作为党组织书记的“党员责任田”项目,促进党员干部在检察岗位上守初心、担使命。

2018年起,涟水县委立足抓基层夯基础,着力发挥好“关键”党员的作用,全面实施“党员责任田”工程,通过分级定位、分层包干、分类推进,引领“党员责任田”建成丰产田、高产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员责任田”带来新气象:发展信心足 百姓心气顺 干部作风实

强化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

“我承包了2个大棚,一共有26000个菌棒,平均一个菌棒净得1.5元,一年就脱贫了。”11月中旬,在涟水县成集镇条河村食用菌产业园一个菌菇大棚里,当地低收入户尤一祥高兴地告诉记者。

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是涟水县高效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成集镇党委书记黄勇以此为“党员责任田”项目,打破村域、镇域区划限制,集中了条河、六塘、余何等3个经济薄弱村扶贫资金700余万元,新建63个食用菌温控大棚,年产香菇达百万斤以上,经济效益可观,收益归三个村集体共有,同时村集体按6000元/个标准收取大棚租金,带动了三个村200余人就业,其中有50多个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

“党员责任田”带来新气象:发展信心足 百姓心气顺 干部作风实

“党员责任田”带来新气象:发展信心足 百姓心气顺 干部作风实

陈师镇百药园一片丰收景象。(涟水县提供)

同样,红窑镇党委书记吉海把“党员责任田”定为当地百姓一听就懂的土话“夯屋基”,将探索“飞地同创”的脱贫增收新模式作为村集体增收的“夯屋基”项目,设在镇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芦笋基地,总投资2200万元的项目,集合了省、市产业富民资金和低收入村帮扶资金共计580万元。运行一年来,红窑镇新灯塔村和岔庙镇荣锦村两个经济薄弱村分别年增收6万元,红窑镇李庄村、三村村、金城村等三个合伙投资的低收入村合计增收22.8万元以上,同时带动了周边群众3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低收入人口67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走出了一条抱团发展、脱贫增收的新路子。

“党员责任田”带来新气象:发展信心足 百姓心气顺 干部作风实

夯实基层党建,促进社会治理

高沟镇是全省新一轮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也是全县布局优化调整的重点地区。县委书记王向红将高沟镇的融合发展列入“党员责任田”项目,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高沟镇借此契机,投资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对破旧医院进行改造提升,实行教育、医疗资源共享、同城待遇;优先铺设偏远村级道路,方便村民出行;安排脱贫攻坚资金发展项目,拓宽当地百姓增收渠道。推进多地融合发展,出资在高沟镇专门设立10平方公里的食品产业园,把税收10%留给当地,增强基层向心力。推进镇域内村干部交叉兼职,做到发展规划一张图、任务部署一场会、指标统计一套表,让布局优化后的村组干部、广大群众在日常工作、平时接触中产生思想依赖、工作依赖、发展依赖。一连串“组合拳”,促进了高沟镇融合发展,提振了干部精气神,增强了百姓满意度和获得感。“现在的高沟镇,无论教育、医疗,还是产业发展,给老百姓都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以往要去县城办的审批手续,现在到镇上就能解决,太方便了。”高沟镇兴哨村党总支书记卢建军深有感触地说。

“实施‘党员责任田’项目,要抓住两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是坚持不懈、不换频道,久久为功;另一方面是重抓责任主体,突出‘书记抓、抓书记’”,涟水县委书记王向红表示。全县从县四套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县直机关及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到村书记,紧扣工作实际,通过自己找、上级点、承诺抓等方式认领“责任田”,对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逐一攻坚、逐个突破,坚决防止用抓基层代替抓自己、用基层抓代替自己抓,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补齐基层党建短板。

“党员责任田”带来新气象:发展信心足 百姓心气顺 干部作风实

党员干部跑腿,冲刺“最后一米”

在常州常年务工的涟水县高沟镇三丰村村民徐洪村要办理养老保险手续,得知自己办理来回起码要花费3天时间,老徐不禁拧紧了眉头。村里会计兼“红色代办员”李松兵知道后,主动担起跑腿服务,从复印材料、填写申请表、资格审查,仅用1天就全部办妥。徐洪村十分感动,自己不用回来就把事情办好了,连称“没想到”。在涟水,像李松兵这样替群众跑腿办事的“红色代办员”共有1000多人,覆盖县直机关、镇街和村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针对农村群众年龄偏大、文化不高、办事流程不熟等问题,涟水将“互联网+政务服务”与“红色代办”服务相结合,实现现代科技和传统服务的有机结合。“红色代办员”通过跑腿代办、网上代办、精准代办等服务形式,不仅极大提高了行政效能,赢得了群众认可,营商环境大为改善,还能在年底的党员积分、党员星级户挂牌中加分。截至目前,“红色代办员”已服务群众21100余人次,办理事项22700余件,全流程网上办件量达3263件。

“党员责任田”带来新气象:发展信心足 百姓心气顺 干部作风实

“党员责任田”带来新气象:发展信心足 百姓心气顺 干部作风实

“只有抓紧抓实抓常党建工作,才能在关键时候发挥关键作用。”涟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春雷表示,涟水将“党员责任田”实施成效作为各级党员干部评先选优、提拔使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定期组织推进观摩会,对率先取得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的创新成果,及时在全县推广。今年以来,已开展“责任田”现场调研推动活动4次,“红色代办”“四有两无”等好的做法在全县推行。

“党员责任田”项目的实施,既解决了群众身边的热点、难点、痛点,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又唤醒了党员干部的初心,点燃想干事、干成事的激情,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党员干部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强大力量。

文/通讯员 徐雷 王新建 新华日报记者 丁亚鹏

图/本文除署名外,均由丁亚鹏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