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王墓在亳州還是在偃師,專家發現一座遺址後,才確定王陵位置

在夏朝末年,夏王桀暴虐無道,於是湯族部落便順勢而起,謂之“成湯伐桀”。此後,夏滅商替,而部落首領成湯,也就成商王朝的開國之君。史料記載,成湯在位十三年,深得百姓的愛戴,然而其死後的葬地卻成了千古之謎。究竟湯王真正的陵墓在哪呢?如果您也想知道答案,那就讓小編來揭秘吧。

商湯王墓在亳州還是在偃師,專家發現一座遺址後,才確定王陵位置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提到湯王陵,關注度最高的,還是亳州湯陵和偃師湯陵,而且也都有史料的記載。如“渦北風頭村,有成湯故壘”(《皇覽》),“商成湯葬於渦河之陽”(《水經注》)。經專家們考證,其中的“渦”,就是現在安徽亳州的渦陽縣。另外,在亳州的渦河北岸,也確實有一座湯王墓,同時還有康熙年間的碑,即“重修湯陵碑記”。

商湯王墓在亳州還是在偃師,專家發現一座遺址後,才確定王陵位置


然而,偃師湯陵也有證明,如“屍鄉南有亳坂,東有城,太甲所放處”(《太康地記》),“洛州偃師縣東六里有湯冢,近桐宮,蓋此是也”(《括地誌》)。其中的“屍鄉”就在偃師市,而且很多史料也明確說湯陵在偃師,不過與亳州湯陵不同,偃師湯陵已經被破壞得面目全非,難以尋覓到蹤跡,故此,專家和學者們一開始也都傾向於亳州湯陵。
我們都知道,史料的記載有時也比較片面,因此真正的湯陵究竟是在亳州,還是在偃師,就成了專家們長期以來爭議的焦點,不過就在1983年之後,這一謎團終於有了定論……

商湯王墓在亳州還是在偃師,專家發現一座遺址後,才確定王陵位置


這年春天,偃師市的天氣剛剛回暖,考古專家們也開始了一年的忙碌。一天上午,專家們接到了一個電話,說是在偃師屍鄉溝地區,有村民發現了一片古代遺址。於是,專家們不敢有片刻耽誤,掛了電話後就馬不停蹄地趕往屍鄉溝。在遺址現場,專家們經過初步地發掘,清理出了大量保存完好的城牆遺址,並且推斷其年代為商代,距今約3000多年。
史料記載,“屍鄉,殷湯所都”(《漢書·地理志上》),“殷有三亳,二在梁國,一在河洛之間”(《尚書古文疏證》),而偃師就在河洛之間。因此,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深入,專家們還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和青銅器,進而便推斷該處遺址,就是苦苦尋覓多年的商都西亳,也就是商王成湯時期的都城。真的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既然找到了都城,那真正的湯王墓肯定在偃師了,因為先秦時期的王陵通常都在都城附近,以方便後代的祭祀。

商湯王墓在亳州還是在偃師,專家發現一座遺址後,才確定王陵位置


再後來,專家們又對亳州湯王陵進行了發掘考察,進而確定這是一處成湯的衣冠冢,由此也更加可以確定,偃師的湯王陵才是成湯的葬身之地。不過,亳州湯王陵也並沒因此落寞,反而當地還修建了一處湯陵公園,一來更好得保護這處湯王的衣冠冢,二來也為了紀念湯王的功績。比如,湯王捨身求雨,就是個當地流傳甚廣的傳說。

商湯王墓在亳州還是在偃師,專家發現一座遺址後,才確定王陵位置


據亳州百姓口耳相傳,當時商王成湯建都在亳州後,竟遭遇連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哀鴻遍野。於是,湯王決定向上天求雨,並點燃了乾柴,然後將自己置於烈火之中,以表自己的誠心,果然最後一場大雨傾盆而下,不僅及時的緩解了乾旱,也澆滅了即將燒死湯王的大火。由此,百姓們對湯王也更為愛戴有佳。

商湯王墓在亳州還是在偃師,專家發現一座遺址後,才確定王陵位置


俗話說“自古聖賢不寂寞”,湯王的時代,距離現在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時間,多少歷史都化為了塵埃,但湯王卻始終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成為我們世世代代心目中所敬愛的對象,也成為一個民族的精神的代表。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