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居上市銀行榜首!長沙銀行半年末涉訴金額超同期歸母淨利潤

作為一家A股上市城商行,長沙銀行於近日對外發布公告稱,該行與渤海信託已就先前的合同糾紛達成和解,並已撤除了對後者的訴訟。北青金融發現,截至2019年半年末,長沙銀行作為原告的涉訴金額合計28.53億元,超過該行同期26.72億元的歸母淨利潤。此外,進入2019年以來,該行資本充足率也處在下行通道中。長沙銀行這是怎麼了?

與渤海信託就合同糾紛達成和解

半年末涉訴金額超同期歸母淨利潤

長沙銀行11月27日對外發布公告稱,該行與渤海信託已就先前合同糾紛事項的解決達成共識,且已撤除了對後者的訴訟。據長沙銀行今年5月24日披露的訴訟事項公告,3月11日,渤海信託未能按照合同約定履行支付轉讓價款的義務,已經構成違約。基於此,長沙銀行於5月15日向海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渤海信託向長沙銀行支付信託受益權轉讓價款約3.09億元,違約金約972.63萬元,上述合計約3.18億元。

槓桿居上市銀行榜首!長沙銀行半年末涉訴金額超同期歸母淨利潤

此次就“合同糾紛事項解決達成的共識”,究竟是長沙銀行全數收回了對渤海信託的相關債權,還是對債權進行了折讓並確認了相關債務重組損失?記者就此詢問了長沙銀行的有關負責人,對方未予回應。

記者發現,此案並非長沙銀行年內披露的唯一一件訴訟事項進展公告。1月29日,因長沙銀行寧鄉支行與包括湖南沃特瑪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內的4家公司出現合同糾紛,該行請求法院判令後者支付業務租金、違約金等合計約2.89億元;9月25日,長沙銀行就此合同糾紛再發公告,稱已將涉訴的債權資產轉讓,轉讓底價約2.75億元,相當於在原債權基礎上打了95折。

長沙銀行近期披露的半年報也顯示,截至2019年半年末,該行作為原告未執結的訴訟標的超過1000萬元的訴訟案件共計82件,涉案金額合計約28.53億元,後者超過了長沙銀行2019年上半年的歸母淨利潤(約26.72億元)。

一連串合同糾紛的背後,是否說明長沙銀行在內控方面存在一定疏漏?記者就此詢問了該行有關負責人,未獲對方回應。

各級資本充足率全線下滑

槓桿係數居A股上市銀行榜首

公開資料顯示,長沙銀行成立於1997年5月。2018 年9月,長沙銀行登陸A股。截至目前,該行最大股東是長沙市財政局,持股比例為19.26%;下轄分支機構315家,除廣州分行外,其餘網點均在湖南省境內。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長沙銀行總資產為5919.13億元。

長沙銀行近期披露的三季報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該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80%、9.27%、9.25%,較年初分別下降44bps、28bps、28bps。

記者注意到,2018年9月,長沙銀行首次公開發行A 股,募集資金共計27.34億元,全部用於補充核心資本。基於此,2018年末,長沙銀行各級資本充足率較2018年年初均有所上升。但進入2019年,該行各級資本充足率又進入到了下行的通道中。

針對上述情況,今年10月國內評級機構聯合資信對長沙銀行出具的評級報告解釋稱,近年來,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張,且非標資產及公司類業務佔比較高,長沙銀行風險加權資產增長較快。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該行風險加權資產為3674.62億元,較年初增長12.59%。而在2017年,長沙銀行風險加權資產尚僅為2691.43億元。根據公式,各級資本充足率=各級資本/風險加權資產。分母的快速上行,是長沙銀行資本充足率下行的原因之一。

評級報告同時指出,長沙銀行財務槓桿率有所提升,推動資產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對核心資本的消耗較為明顯。藉助杜邦分析中權益乘數(一般用來衡量企業槓桿情況,權益乘數=期初期末平均總資產/期初期末所有者權益)這一指標,記者發現,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長沙銀行權益乘數約為16.80,在35家A股上市銀行中排名首位。實際上,站在2018年末,長沙銀行財務槓桿也在35行中排名首位。

下行中的資本充足率,以及高企的財務槓桿,或為長沙銀行盈利的可持續性增添了幾分變數。記者就此詢問了長沙銀行的有關負責人,對方未予回應。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長沙銀行大力發展零售業務,並於2017年發起設立了湖南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公司,目前持有該公司51%的股份。根據長沙銀行近期披露的半年報,2019年上半年,湖南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公司淨虧損4336.81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