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入”幸福新生活——桂東縣易地扶貧搬遷成效見聞

前言:桂東是全省第一批、郴州市第一個脫貧摘帽的縣。摘帽以來,該縣嚴格按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切實做好抓減貧、防返貧工作,及時建立鞏固提升長效機制,確保各項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該縣對已脫貧的貧困戶,因戶施策做好後續幫扶,精準落實產業、就業、健康、教育、消費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政策,打出了系列脫貧攻堅鞏固提升“組合拳”。

李秉鈞 陳志傑 郭蘭勝

11月15日,走進桂東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排排嶄新整齊的房屋、一條條寬闊的柏油路映入眼簾。搬遷群眾臉上滿是笑意,搬遷後續幫扶政策讓他們嚐到了實實在在的“紅利”。

桂東縣屬典型山區,不少群眾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地質災害隱患區,“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現象普遍存在,交通不便、飲用水源或生產資源缺乏等問題嚴重製約了當地百姓脫貧致富。因此,桂東縣科學規劃、合理安置,搬遷、安居、幫業並舉,僅用時兩年讓全縣4711戶16423名貧困群眾搬出大山,邁上脫貧致富之路。

搬得出還要穩得住

如何讓困難群眾搬得放心、住得舒心?桂東縣易地扶貧搬遷辦負責人黃維意給出了答案:“堅持基礎配套與鄉風文明同步完善。”

黃維意介紹,近年來,桂東縣大力實施易地搬遷安置點設施全、環境優、精神美等工程,在安置點附近建設綜合市場、服務中心、衛生室、學校、工廠等配套設施,提供物業、文化、就業、就學等服務。

“以前孩子讀書要走幾十分鐘山路。現在好了,出門左轉走10來分鐘就到學校。”11月15日,在桂東縣漚江鎮漚江佳園安置點內,鍾明珠介紹自家搬遷後的情況時,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鍾明珠一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遷前住在四都鎮溪連村,自己負責家務活和帶小孩,一家4口的收入全靠丈夫郭會明在縣城打零工及種田,日子過得緊巴巴。

2018年3月,在政府的引導下,鍾明珠舉家搬遷至漚江佳園安置點。“新房特別大,三室一廳一廚一衛。”鍾明珠激動地說,更讓她沒想到的是,政府還安排她在小區內從事保潔員工作,一個月能拿到1000多元的工資,家庭有了穩定收入。現在她逢人便講:此前世代住山溝,上學就業總髮愁,易地搬遷好政策,舉家遷入小洋樓。

“搬遷後,孩子讀書是大家最關心的事情之一。”黃維意介紹,桂東縣從2017年至今,共投資2.108億元,新建或擴建4所幼兒園、11所中小學、1所高中,增加學位7925個。並出臺了《桂東縣義務教育(幼兒園)入學及高中階段學生招生方案》《桂東縣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隨遷就讀實施辦法》文件,統籌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實行就近、劃片、免試入學就讀,配套解決好搬遷戶子女就讀問題。

此外,當地政府主動加強搬遷群眾的精神生活培育及良好的社區生活習慣養成,大力進行思想文化建設工程,在有一定規模的集中安置點配套建設村民活動室及體育健身器材,積極開展“傳承好家風”“道德講堂”廣場舞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實施志願互幫、衛生管理、物業管理等服務,豐富群眾精神生活,提高文明素養,做到無論群眾搬到哪,跟蹤服務全覆蓋。

穩得住更要能致富

搬遷是手段,就業是核心,穩定脫貧才是目的。

桂東縣易地扶貧搬遷規模位居全省前列,易地扶貧搬遷比例位居全省第一。面對龐大搬遷隊伍的就業問題,該縣多措並舉,就業、產業齊入手,著力做到“搬家”更要“幫業”。

在沙田鎮周江安置點內的嘉業電子有限公司扶貧車間裡,搬遷戶郭玉球和工友們正趕製訂單。嘉業電子有限公司是桂東縣政府引進的“扶貧車間”,主要生產高頻變壓器。目前,這個“扶貧車間”有40多名工人。“在家門口就業,還能照顧家庭。”郭玉球說,2018年3月她遷入新房,次月就進車間工作,每個月能拿到近2000元工資。“老家的田也沒荒著,種了南竹和紅薯,一年能掙個6000元。”郭玉球在脫貧致富路上越走越踏實。

“我們每年舉行2至3場大型就業招聘會,推薦老百姓外出就業務工,增加收入。”桂東縣沙田鎮大水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肖康華介紹,近年來,該縣積極組織開展就業幫扶月、易地扶貧搬遷民營企業招聘、就業扶貧行動日等專項就業服務活動,實行“一對一”職業介紹,推進“居家就業”建設就業扶貧車間(基地),並通過小區公益崗位、貧困家庭勞動力專門招聘區、專用服務窗口等求職“綠色通道”,搭建起一座企業與貧困家庭勞動力的“就業橋樑”,確保有勞動能力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縣搬遷安置點開展專場招聘會30多場次,參加招聘會企業100多家,實現了全縣有勞動力的4315戶搬遷戶充分就業。其中,2235人在外地就業。

發展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成果。在橋頭鄉紅橋社區安置點附近的馬坪茶園基地裡,50畝茶樹鬱鬱蔥蔥,數十名工人正在忙碌地採摘秋茶。

“茶園歸橋頭鄉政府集體所有,主要種植玲瓏茶等當地群體品種茶樹,搬遷戶可以免費到茶園採摘茶葉,收益歸農戶所有。”茶園負責人介紹,橋頭鄉依託茶葉產業優勢,將馬坪茶園打造成易地扶貧搬遷產業就業幫扶基地,採摘季節可安排150多人就業,農戶每年增收3300元以上,幫助搬遷戶實現穩定增收。

據瞭解,目前全縣搬遷群眾參與發展茶葉、藥材、蔬菜、優質稻、特色小水果五大基地1.7萬畝,累計帶動搬遷戶3300戶11541人增收;發展生豬、牛羊、禾花魚、土雞、蜜蜂養殖,帶動搬遷戶2950戶7536人增收。

脫貧成果守得住

如何確保易地扶貧搬遷相關政策落實到位,鞏固提升易地扶貧搬遷成果?桂東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委副書記、縣長為第一副組長的高規格易地扶貧搬遷領導小組,並建立縣、鄉(鎮)、村三級網絡化聯動協調管理機制,聯合發改委、國土、住建、房產、經信等部門,實施每個月“一調度、一督查、一通報”的“三個一”工作機制,做到“日巡查周通報”,有效協調解決困難問題,讓易地扶貧搬遷相關政策“落地有聲”。

如為幫助易地扶貧搬遷對象發展產業,該縣制訂了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發展規劃,實施產業幫扶計劃,按照“一鎮一業、一業一企、一村一品”發展思路,積極引進、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並採取“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等形式,在200人以上安置點周邊,因地制宜建設了規模化茶葉、生薑、甜玉米、中藥材、黃桃、荷花魚、蜜蜂養殖等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基地,帶動搬遷戶就業,並鼓勵其以土地、投資等方式入股當地產業項目,享受項目紅利。

同時,該縣結合易地扶貧搬遷“清零行動”“三排查、三簽字”“質量問題大排查”“一季度一專題易地扶貧搬遷專項治理”“住房質量問題回訪”等行動,為易地扶貧搬遷做“全面體檢”。對省、市反饋的易地扶貧搬遷問題清單認真開展“地毯式”排查,縣領導帶隊不打招呼直奔現場,督查檢查各安置點整改落實情況,確保自查自糾工作全覆蓋,鄉鎮不漏點、點不漏戶、戶不漏人,做到逐點逐人全面摸排整改到位。讓搬遷村民住得安心、舒心。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新湖南客戶端讀者熱線:0731-84326002。轉載授權:0731-84326133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