鉚足勁 向前衝 威海項目建設啟動“衝刺模式”

時值年末,在此關鍵時間節點舉行的全市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推進會議,成為威海人手機裡“刷屏”的熱點。

下一步怎麼幹?全市上下反響熱烈,各區市、開發區、部門、企業紛紛表示,要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按照會議提出的工作要求,鉚足幹勁,提振精神,頭拱地向前衝,再掀項目建設新高潮。

■各區市、開發區:找差距、補短板,鉚足幹勁向前跑

為期兩天的現場觀摩推進會議,對於環翠區委書記王坤來說,既是一次謀發展的思想“碰撞”會,也是一次行動動員會。他一口氣提出了今後推動工作的“精、強、融、興、優、美”六字文章:落實好“改造、提升、更新、繁榮”,提升中心城區精緻首位度;狠抓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推動產業做大做強;紮實落實市委、市政府“西展”戰略,推動羊亭區域與高新區深度融合發展;按照“重點突破、全面提升”的思路,推動全域鄉村振興;聚焦轄區群眾所急所需所盼,持續做優民生事業;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環翠區的環境更優美。

铆足劲 向前冲 威海项目建设启动“冲刺模式”

怎樣才能夠爭一流?文登區委書記張宏璞將這個大目標“切割”成小條塊,在現場觀摩推進會議上,篤定地說出了“將按照‘爭一流’的目標定位,全力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他表示,要抓好央企強企合作、企業衝擊新目標、科技創新平臺、現代服務業等項目,在項目引進建設上爭一流;抓好城建重點工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精緻社區建設,在精緻城市建設上爭一流;突出抓好樣板片區建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引進社會資本進農村,在鄉村振興上爭一流;完善提升信用體系、創新社會治理模式、著力辦好民生實事,在社會治理上爭一流。

铆足劲 向前冲 威海项目建设启动“冲刺模式”

通過觀摩、會議,看到了新亮點、新活力、新希望,增強了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這是榮成市委書記包希安最直觀的感受。他表示,將強力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化提升海洋食品、機械製造、造船及海工裝備3個傳統優勢產業,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4個新興產業;著力培植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做好與產業結合、整合、融合文章,發展高質量服務業;聚力發展特色農業和現代漁業,實施一批鄉村產業振興項目;在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和招商引資、支持企業發展、引進留住人才等方面下功夫,全力保障重點工作推進落實。

铆足劲 向前冲 威海项目建设启动“冲刺模式”

兩天時間,乳山市委書記周兵猶如發掘了一個經驗和智慧的富礦,接下來的工作方向更明、路徑更清。要搶抓威海助力乳山產業突破、與威海高新區協同發展的有利機遇,鞏固提升裝備製造、紡織服裝、食品加工三大傳統產業,突破發展新能源、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大健康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和文化旅遊等特色優勢產業,開展“招商競賽”“服務比拼”兩個主題活動,做實濱海新區、經濟開發區兩個招商主陣地。高標準定位、高起點規劃高鐵片區等建設,推進乳山口大橋主體工程,抓好萊榮高鐵、乳山港口岸開放等重大工程建設。

铆足劲 向前冲 威海项目建设启动“冲刺模式”

以發展論英雄,以項目見高低。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柯學民表示,今年,高新區牢牢把握“在全市新一輪雙招雙引和高質量發展中當好主力軍、排頭兵、驅動器、策源地”這一目標定位,聚焦聚力,精準施策,實現了實體經濟量質齊升,雙招雙引重大突破,發展動能持續增強,科技創新成果顯著。明年,高新區工作的主線只有一條:圍繞打造“西展”新核心攻堅決勝。想“決勝”自然要打“硬仗”,要盯緊項目,打贏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戰;依託平臺,打贏創新驅動的攻堅戰;提升標杆,打贏精緻城市建設的攻堅戰;抓牢民生,打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攻堅戰。

铆足劲 向前冲 威海项目建设启动“冲刺模式”

暗自較著勁,賽亮點、比進度,刷新一個又一個威海速度。眼下的經區,正處於爬坡過坎、破繭成蝶的衝刺階段,新興產業快速聚集,新舊動能加快轉換,體制機制改革正進一步釋放新的活力。經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呂曉東表示,接下來將以雙招雙引和大項目建設為支撐,重點實施12345工作計劃,即全面推行“一項改革”,打造體制機制新優勢;持續深化“兩大行動”,打造動能轉換主引擎;加快突破“三大園區”,打造優勢產業集聚區;重點搭建“四大平臺”,打造科技創新驅動器;精心建設“五大板塊”,打造精緻威海示範區。

铆足劲 向前冲 威海项目建设启动“冲刺模式”

在建項目工地越來越多,拔地而起的廠房越來越高……我市項目建設現場,變化每天都在發生,不變的卻是各區市、開發區對項目的重視力度和狠抓產業發展的氛圍。通過實地觀摩和視頻展示,臨港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於文江被項目建設中只爭朝夕的速度和實打實的效果再一次震撼。“重點發揮四個優勢!”談及下一步工作,他這樣回答:堅定高端化、集群化、國際化發展方向,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創新優勢、碳纖維獨特優勢、集群膨脹優勢、做實城市“南延”優勢,加速打造一座產業興、城市美、社會和的現代產業新城。

铆足劲 向前冲 威海项目建设启动“冲刺模式”

與企業家賽跑,讓項目跑得更快些,這是南海新區一貫的工作作風。觀摩期間,南海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海軍一直琢磨如何推動項目高質量建設不斷“開新花結新果”。他表示,南海新區將以重大項目引進建設為中心,強化科技、城市兩大支撐,持續優化幹事創業環境、進一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大力推行“數字政務”、“網上政務”等審批模式,創新智能化審批模式,以“秒批”為目標,梳理事項清單,細化辦理條件顆粒度,實現審批服務再提速。深化推進審批服務告知承諾制,同步推行全領域無差別“一窗受理”,堅決做到涉企審批100%容缺受理,進一步營造更加寬鬆、智能、便捷的政務服務環境。

铆足劲 向前冲 威海项目建设启动“冲刺模式”

■各部門:破“堵點”解“難點”,振奮精神快發力

“對重點項目成立工作專班,實現‘拿地即開工’”……聽著一個個推動項目發展的金點子,市發改委主任鄧勇對“藉助‘訂製化’服務推動項目建設發展”有了更深層的理解:“為項目提供精準服務,不就是職能部門該乾的事嘛?”

鄧勇說,將引進的項目服務好絕不是一勞永逸的事,而需要五指併攏,打組合拳。這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個詞:專業、精準和平臺。

接下來,市發改委將運用好重大項目管理服務平臺,對納入管理的2000多個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緊盯抓實,做好項目立項、報建、開工、建設、投產的全週期管理。著力抓好180個左右省市兩級重點項目、150個左右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建設,爭取全年完成投資500億元左右,投產或投用100個以上。重點解決項目落地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建立督辦臺賬,實行銷號管理,推動項目快落地、快建設、快投產。同時,加快推進十大高端產業園區建設,支持園區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打造項目落地的優良載體。

铆足劲 向前冲 威海项目建设启动“冲刺模式”

同樣感受到服務助力發展的還有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厚全。他表示,作為服務全市企業科技創新和開展“雙招雙引”工作的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將全力打造以郭永懷高等技術研究院(威海市產業技術研究院)為龍頭的“1+3+N”高端創新平臺體系,推動企業研發平臺提質升級。同時,深入開展“四送四聽”活動,精細精準地提供“店小二”式的創新服務,培育壯大一批創新型企業,為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和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充沛的創新動力,為開創“精緻城市•幸福威海”全新局面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

現場觀摩、推進總結會,各“受閱”區市、開發區亮出“家底”,傳遞出的不僅是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更為在場的“店小二”們釋放出自查短板、弱項的信號。

會議結束後,市工信局局長、黨組書記喬新躍便直奔單位召開會議,第一時間傳遞會議精神。剛落坐,喬新躍便直入主題,對會議做了最簡要明瞭的總結:抓招引、推項目,咱得換“戰術”,多用量身訂製的真情服務,抓住他們的心。

如何為項目提供量身訂製的服務?

在喬新躍看來,市工信局應充分發揮與企業聯繫緊密的優勢,多瞭解企業需求、多彙總發展難點,以此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同時,積極對接省十強產業、市千億級產業集群,篩選儲備100個以上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項目,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痛點、難點,推動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為工業經濟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

11個小時,8個區市、開發區,16個重點項目……圍著全市轉上一圈,站在一個個熱火朝天的項目現場,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喬軍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快”。

“‘快’的背後,是各區市、開發區和部門用拼上、豁上、靠上的服務換來的。”喬軍說,讓項目安心落地、加速推進早已跳出了靠政策、減徵稅的“老套路”,“得靠服務”隨之成了他的“口頭禪”。依託好的服務,將項目從招引、落地、到建設,這一鏈條全“串”了起來。

作為項目招引的職能部門,喬軍表示,市商務局將持續完善招商“服務大使”機制,組織專門力量制定服務推進措施,堅持在引項目、建機制、搭平臺、優服務上下功夫,策劃包裝一批“建鏈、補鏈、強鏈”項目,用足用好產業招商、園區招商、平臺招商等方式,促進主導產業向集群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為我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當天的推進會上,因為項目建設順利與否和審批服務效率關係密切,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副書記高愛妮格外專注,不僅打開了手機錄音,還在筆記本上奮筆記錄。“推行行政審批告知承諾制”“簡化審批流程”“全流程代辦幫辦”……長達4個小時的推進會,高愛妮認真記錄,不斷汲取著各區市、開發區高效率推進項目的“秘訣”。

“通過現場看、會上學,發現服務項目建設必須提高精準度,要走到項目建設的一線主動靠上去服務、提供‘私人訂製’。”攥著新鮮出爐的“提分攻略”,高愛妮表示,為項目打造“訂製化”服務,審批部門首當其衝。他們將繼續發揮“一枚印章管審批”的優勢,大力推行審批“一鏈辦理”,實現“一窗受理一次辦好”。圍繞企業開辦時間、實施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等重點,全面落實好容缺受理制、全程代辦服務、“套餐訂製式”服務等改革舉措,最大限度優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時限,最大限度為項目建設營造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環境,為企業提供一體化、精準化的政務服務。

■企業:抓進度促轉型,創造競爭新優勢

11月29日,華夏文化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夏春亭起了個大早,趕到東山賓館:“在觀摩中看到那麼多項目建設場面轟轟烈烈,感覺我們自己的項目都慢了不少。今天就早點來,多瞭解瞭解情況、取取經。”

铆足劲 向前冲 威海项目建设启动“冲刺模式”

會議現場,各個區市、開發區逐個彙報,各大項目輪番登場,讓夏春亭的心也跟著熱了起來。“我們也不能落後,要讓大傢伙看看我們的新氣象。”夏春亭表示,華夏文化旅遊集團投資建設的生態文明長廊已投入使用,生態文明展館和服務中心也將在年底前進行封頂,而生態文明培訓中心則已完成土方調整,預計明年中旬完工。

同樣感觸滿滿的還有威海魏橋科技工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豔紅。“這次觀摩看到的這些項目,不光是建設推進速度讓人讚歎,在衝擊新目標中的長遠謀劃和高起點佈局更是值得學習。”張豔紅邊說邊翻了翻自己在觀摩和會議中記下的幾個“重點”,裡面著重標紅了招商二字。

“魏橋(威海)鋁精深加工產業園是我們正在推進的項目,招商就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張豔紅說,經過這次觀摩,自己對產業園區的招商也有了新想法,不僅要注重技術創新項目,還要在佈局上早做規劃。

“振奮!”是山東好當家海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董事長唐傳勤走出全市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推進會議時最真切的感受。

作為一家起源於公社漁業大隊、發展於體制改革、興盛於上市融資的漁業龍頭企業,好當家在複雜多變的產業環境中選擇了專注海參產業。“我們計劃用3年時間打造一個全世界最大的苗種生產基地,還將利用酶解技術、萃取技術和膜技術進行海參精深加工,延長生產鏈。”唐傳勤說,基地建成後,在海參苗種市場裡,好當家可佔到30%以上,不僅自身會變得更有話語權,還將對整個威海的海參產業產生促進作用。

铆足劲 向前冲 威海项目建设启动“冲刺模式”

觀摩團走走停停、推進會幹貨滿滿,各大項目詳盡細緻的介紹和熱火朝天的建設現場儼然已成為迪沙藥業集團董事長王德軍眼裡最美的“景色”。“我能真切感受到項目建設是隻爭朝夕的事情。”王德軍說,這感覺讓他有些“坐不住”了。

曾於2017年度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的迪沙藥業集團,一直走的都是注重科研的路子。在王德軍眼裡,這些觀摩項目裡,高新技術型項目可以說是“頂起了大梁”。這不僅讓他堅定了要大力推進佈局四大產業板塊的決心,更是吃下了加速建設迪素高端原料藥綠色工藝產業化省重點項目的“定心丸”。

推進會現場,一身正裝的潤輝生物技術(威海)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姬勝利正聚精會神盯著大屏幕上放映的項目視頻,手裡的筆還時不時地在紙上劃拉著。

潤輝生物雖是一個成立於2016年的“年輕”企業,但卻已建成超過10000平方米的多肽API生產基地,是山東省內第一家、同時也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生物多肽原料生產基地。

儘管如此,姬勝利卻覺得發展還是不夠快。“看了一遍全市的好項目、大項目,我真切地覺得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姬勝利說,接下來公司還會繼續引進氨基酸分析儀、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LDI-TOF MS)、微量旋光儀等先進儀器設備,同時還將盡快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預期三年內產品銷售即可過億。

11月29日,威海昆嵛山天然礦泉水生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廣濤剛醒來,就趕緊拿起手機,查找起全市項目建設觀摩推進會的消息。作為文登區項目推進中心牽頭打造的威海市第一個“拿地即開工”項目,雖然這次沒有被列入現場觀摩項目,但楊廣濤仍時刻關注著這件事。“我能感受到市裡對項目和企業的重視程度,這對我們來說,是很振奮人心的事情。”

楊廣濤坦言,看到其他項目的建設速度,讓他心裡既有壓力又有動力。“我們一期項目已試生產,預計元旦前後可大批量上市,二期工程春節後也將馬上啟動建設。”楊廣濤說,他們的目標就是要結合德國KHS工業4.0智能化設備和以色列柑檸、法國ice公司共同將項目打造成集健康飲品研發生產、工業觀光旅遊、科普養生於一體的智能化樣板工廠和全球功能性飲品研發中心。(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楊彩明 李文思 曲黎悅/文 孫大偉/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