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到底可不可怕 讓我們正確認識它

什麼叫艾滋病?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乏綜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種由艾滋病病毒(即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侵入人體後破壞人體免疫功能,使人體發生多種不可治癒的感染和腫瘤,最後導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種以性傳播為主的傳染病。

“世界艾滋病日”

為提高人們對AIDS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於1988年1月將每年的12月1日定為世界艾滋病日,號召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在這一天舉辦相關活動,宣傳和普及預防AIDS的知識。我國2019年“世界艾滋病日”宣傳活動主題為“社區動員同防艾,健康中國我行動”。

近年來AIDS感染增長速度及感染的群體極其驚人。目前,全世界AIDS患者已有3940萬,死於AIDS的人已達1400萬。我國從1985年發現首例AIDS人到今天,短短的20年,感染HIV已有84萬人,位居亞洲第二、全球十四位。更可怕的是,目前,HIV染者的發病率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長,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如果不進行有效控制,任其發展,AIDS將成為中國的"國家性災難",所以正確認識和預防AIDS一直都是刻不容緩的重任。

艾滋病雖然可怕但完全可以預防

AIDS防治研究結果告訴我們,HIV在體外環境下很脆弱,離開人體後,在常溫下存活時間很短,在蚊蟲體內也不能生存,它主要通過血液、性和母嬰等密切接觸的形式傳播,空氣、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觸是不能傳播的。海醫二院疾病預防控制科歐陽範獻博士表示,在平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和艾滋病患者進行握手、擁抱,也可以共用勞動工具、辦公用具、電話,並且共同進餐,此外還可以與他們同居一室、同用一浴池、共用馬桶,咳嗽、打噴嚏、談話及蚊蟲叮咬也都不會傳播艾滋病。

儘管AIDS發展的結局是死亡,但如果人民明白了這些基本的知識,樹立正確的防範意識,完全可以通過規範自己的社會行為而避免感染,也不會對它產生過分的恐慌和對感染者產生歧視。

發生危險性行為後,懷疑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到哪裡去檢測?

歐陽範獻博士指出,懷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可以到當地具有艾滋病檢測資格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院和婦幼保健院等進行諮詢和檢測服務。首先進行的是HIV抗體檢測,如果為“陽性”,一定要進一步做確證檢測;但HIV近期感染者,在檢測窗口期(即從病毒感染人體到血液中能檢查出HIV抗體或核酸的一段時期),抗體檢測會產生假陰性。不同個體檢測窗口期不同,一般為4-12周。故建議在高危行為後的4、8、12周重複檢測HIV抗體。“窗口期”儘管檢測不出HIV抗體,但病毒核酸已經在體內複製,同樣具有傳染性。

染上艾滋病毒≠艾滋病,阻斷藥可以在72小時內自救

HIV感染後需要在體內複製發展一段時間才會表現出臨床羨症狀,變成艾滋病病人,所以在這之前,HIV感染者是可以通過藥物治療陰斷或延緩其發病的,這種藥物治療方案簡稱PEP(Post Exposure Prophylaxis),是幾種藥物的組合。目前國內的常用方案是三聯藥物阻斷,首選的方案是拉替拉韋(整合酶抑制劑)、聯合恩曲他濱(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和替諾福韋(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這裡強調的要在72小時之內,因為從HIV進入人體體內再到HIV在T細胞中大量複製,大約需要72個小時。 在這個時間段內,病毒還沒有從初始感染的CD4-T淋巴細胞中擴散到其他的細胞中。通過合理及時的用藥,可以防止病毒的複製與擴散。高危行為後,1~2 小時內服用藥物,效果最佳;72小時內服用,阻斷依然有效。 但超過72小時,艾滋病阻斷的成功率降低。 超過72小時,阻斷藥物的效力降低,但是依然可以有效的抑制HIV病毒,對於艾滋病的早期治療有幫助。 同時要強調,堅持吃藥是必要的,因為HIV病毒是十分狡猾的,在進入人體後他們一部分會去攻擊免疫系統,另部分會選擇休眠,所以存在一個非常漫長的潛伏期。即使是檢查無異常,也要持續吃藥28天,否則容易導致阻斷失敗。怎麼能快速找到藥呢?每個地級市以上的城市都有醫院是“艾滋治療點”,這些醫院裡,就會備有艾滋病阻斷藥,諮詢當地的疾控部門,他們能提供一些更確切的信息,不要去非專業機構購買此類藥物。

對於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不用恐懼害怕,要有理性的認識,艾滋病是人類的敵人,但艾滋病患者依然使我們的朋友。讓我們牽起“紅絲帶”,給予他們愛的權利,給予他們堅信生命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