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網紅“雪花論”作謀利工具,對不起,我們不約

用網紅“雪花論”作謀利工具,對不起,我們不約

2019年可謂是“雪花論”元年

10月14日,年僅25歲的韓國藝人崔雪莉在家中自殺,網上掀起了對雪莉死亡原因的大討論。

因雪莉生前因穿衣言論作風大膽常遭受網絡惡評攻擊,且經紀人透露雪莉患有嚴重抑鬱症,所以,在韓國警方尚未得出雪莉自殺原因前,雪莉或因網絡暴力抑鬱症加重自殺的說法,已經在網上鋪天蓋地流傳開來。

用網紅“雪花論”作謀利工具,對不起,我們不約

“網絡暴力”成為輿論熱議話題,幾乎所有關於雪莉的新聞下,都出現了一條高頻次評論——“雪花論”: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這句話鋪天蓋地,大量網友包括明星都在轉發它。

這個未知出處的神奇“雪花論”,因雪莉之死而席捲網絡,儼然成為了譴責“網絡暴力”的最具力量深度的代表性言論。

用網紅“雪花論”作謀利工具,對不起,我們不約

“雪花”席捲而來,彷彿人人都化身憤怒理智的正義衛士,聲討網絡暴力者的浪潮一浪蓋過一浪,有“雪花論”加身,如同穿了一件“道德馬褂”,顯出一種痛心疾首、沉痛哀悼、深刻反思、強烈譴責、無比正義的道德高尚面貌。

“雪花論”自帶奇效,在雪莉自殺身亡後,“雪花論”帶來的網絡狂歡卻才剛剛開始

熱依扎是頭一個“雪花論”中毒的公眾人物。同樣罹患抑鬱症、作風大膽的話題人物熱依扎,在全網發酵雪莉之死時,被網友質疑攻擊她借抑鬱症炒作、蹭熱度,熱依扎怒掛誹謗者微博,要求對方刪微博賠禮道歉。

遭到對方拒絕回擊後,熱依扎接連轉發對方誹謗微博,唇槍舌戰並起訴對方,此事在網上引起熱議,不少網友大讚她“很剛”、“很A”、“很正確”,也有不少網友質疑她炒作矯情。

用網紅“雪花論”作謀利工具,對不起,我們不約

原以為熱依扎小姐姐只是小“剛”一把,沒成想,大動作還在後面。

11月初,某兩個娛樂大V發文“爆料”,稱熱依扎拉踩同為新疆籍的某女星。熱依扎再度開啟“掛人模式”,掛出兩個大號,要求對方刪文道歉。

用網紅“雪花論”作謀利工具,對不起,我們不約

隨後,出乎全網意料,熱依扎開始瘋狂轉發網友對她的評論,開始是惡評,後來連勸她寬心的和事者評論和走過路過的路人評論,她都轉發帶回懟,平均2分鐘一條,兩小時內熱依扎一轉就是上百條,讓全網震驚不已,連上熱搜,熱評不斷。

你來我往的口水大戰中,熱依扎

多次提到“雪花論”,諷刺網友“別自詡是雪花,所以也引不起雪崩”、“頂多是春天的大柳絮子......一把火給點了,啥也不是”。

用網紅“雪花論”作謀利工具,對不起,我們不約

熱依扎還把自己化妝成上世紀初、據說因為“人言可畏”而香消玉殞的著名女演員阮玲玉,照片中佈滿網友惡評,鮮紅如血,觸目驚心,而

“雪花警告”四個字尤為顯眼奪目——“雪花論”顯然成為了熱依扎瘋狂“掛人大戰”的強力武器。

熱依扎的瘋狂舉動和懟網友的失常言論,讓一開始支持她剛勇維權的網友漸漸倒戈,很多網友擔心她的精神狀態,很多網友指責她以暴制暴、走進極端,連微博CEO也下場勸她不必計較、“善用屏蔽功能就好”,而熱依扎越戰越勇,無論善意惡意還是有意無意,一律強硬回懟。

用網紅“雪花論”作謀利工具,對不起,我們不約

“新京報”官微發表文章,稱熱依扎事件背後,是人們對“雪花論”的複雜態度——有多少人喜歡引用“雪花論”,就有多少人厭惡它。

文中指出“雪花論”的真正出處,並非網上流傳的伏爾泰,而是波蘭猶太詩人斯坦尼斯洛·耶日·勒克,其著作《凌亂的思考中》的一句“雪崩了,沒有一片雪花認為自己有責任”的化用,身為猶太人的斯坦尼斯洛生於二戰時期,曾被納粹關進集中營。

在第二次試圖逃跑失敗後,斯坦尼斯洛被判決死刑,被押到叢林中,被逼拿起鐵鍬為自己挖掘墳墓。趁警衛放鬆戒備,他用鐵鍬殺死了警衛成功逃脫,後繼續參與反抗納粹的鬥爭,直到戰爭結束。

斯坦尼斯洛留下格言作品《凌亂的思考》,是反法西斯的特定歷史時期背景下產生的,具有特殊的歷史反思意義和指代意義,雖然他並未對“雪花”含義作出解釋,但結合他的人生經歷,研究者認為他的“雪花”指的是

“平庸之惡”——一種不加思考的罪惡,藉助體制存在為自己辯護,淪為不道德體制的踐行者。

用網紅“雪花論”作謀利工具,對不起,我們不約

在對歷史語境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雪花論”在網絡上廣泛傳播,成為19年大熱的網絡金句。娛樂至死的年代,金句就像一夕成名的網紅,只要有一點火苗,眾人跟風拾柴,很快燃起熊熊烈焰。

不需要知曉含義,不需要加以思考,“雪花論”所到之處,是輿論的肆意狂歡,是有心謀利者利用輿論的工具。

繼雪莉後,韓國另一個女藝人、雪莉好友具荷拉自殺身亡,“雪花論”隨處可見,很多評論者在曾經的惡評者和如今的正義者之間自由切換,很多評論者甚至連雪莉荷拉是誰、生平如何都不知道,只圖湊個熱鬧;

前兩天,臺灣藝人高以翔在錄製浙江衛視競技綜藝《追我吧》時突然猝死,“雪花論”亦隨處可見,不少人特地出來蹭熱度為自己刷存在感,藝人宋佳、張雨綺、歐陽娜娜、袁弘和、姚晨等人,發微博強調演員危險、辛苦,號召要求降低演員工作時間。

用網紅“雪花論”作謀利工具,對不起,我們不約

借“雪花論”叫苦喊累、轉移關注點的明星們,意外遭到了網友一致抵制,披著“雪花論”外衣賣慘並不奏效,反而激怒網友,讓公眾對演藝行業“天價片酬”積怨久矣的矛盾擺上檯面。

用網紅“雪花論”作謀利工具,對不起,我們不約

網紅“雪花論”,剛新鮮出爐時是真好用、真管用,傳播效率和效果槓槓的。

但和所有所謂的“網紅餐廳”、“網紅食品”一樣,迅速蔓延後勢必遭到輿論的反噬,因為“營銷一時爽,反噬火葬場”——狂歡過後,理性會逐漸迴歸;驚豔過後,審美會疲勞。

網絡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反感“雪花論”的隊伍,因其故作正義無真意,成為冠冕堂皇給別人亂扣“網絡暴力”的殺傷性武器,熱依扎對“雪花論”的利用普及,極大程度上引發了網友的深思和反感;

用網紅“雪花論”作謀利工具,對不起,我們不約

而利用“雪花論”模糊焦點、拿著高額片酬卻為自己喊苦叫累的明星們,純粹是自私的利己主義者

雪莉、具荷拉、高以翔去世了,真心哀悼反思的人有多少不得而知,而利用他們去世、拿著“雪花論”幹利己勾當的大有人在。“雪花論”如紛紛雪片,一片斑駁狂亂中迷人眼,但終歸雪會停會化,這個世界依然存在著很多雪莉,具荷拉、高以翔,我們該反思的問題還得繼續。

用網紅“雪花論”作謀利工具,對不起,我們不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