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冬季》越長大越理性,因為肩頭多了我們卸不掉的責任

《大約在冬季》越長大越理性,因為肩頭多了我們卸不掉的責任

看了電影又忍不住看了一遍小說,每次都是這樣,每當有好的電影或者好的書,我總是會不由的對比,不過,沒有讓我失望,文字使我感性,畫面使我養眼,這是一種雙重收穫,電影版比原著有些許改變,大體出入不大,然而我更喜歡小說裡的。僅憑文字就足以讓我感動。

於教授說過“很多事情到了最後,你就會發現強求沒用,順其自然就好,但做人,該抗的責任總是要扛,不能做半路逃兵。”

的確是這樣,細細的品味,不難發現,他們愛情之所以糾葛不斷,皆是因為肩頭上有了卸不掉的責任感,這個責任感,讓他們的感情終歸是感情,這也意味這他們的成長。

這也多像我們的成長,突然耳旁想起一首歌詞”曾經年少愛追夢,一心只想往前飛。“誰的青春不悸動,然而隨著時間,我們也終將被磨平稜角,放下很多東西,這是一種理性,也是一種

羈絆

責任感是主體對於責任所產生的主觀意識,也就是責任在人的頭腦中的主觀反映形式。我想通過這部電影能讓我們收穫的比唏噓愛情更獲益的感悟是責任感。

《大約在冬季》越長大越理性,因為肩頭多了我們卸不掉的責任

1.安然:由青春到成熟,當初的一如反顧到最後的剋制成長

安然認識齊嘯的時候,正上大學,青春期的少女還處在愛情的憧憬和懵懂中,十九歲!那是她的青春,也是最容易把好感當作愛情的時候。

青春期的我們,所謂愛上一個人,或許僅僅就是當初的一面而已,那其實是我們的悸動。

他們相識於當初還正值青春期狂熱追星的時候,來自一個小家庭的安然,一個正在上大學的女大學生,狂熱的追星,因為沒有票,沮喪的坐在北京滿天飄雪的階梯上,哭的那麼青春。

可以為一個成年人很不理解的行為,哭的難以自抑。當然,也會為了愛情,一如反顧。

就像安然在筆記本寫下的句子“江湖路險惡,像你這樣赤手空拳的女子,唯有見招拆招,跌跌撞撞,一往無前,且行且歌。”

有著這樣心態的安然,就因為偶像的一張票和嘯齊有了關係。

安然對於齊嘯的愛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青春期,第二個階段是漸漸懂事,剋制的成長期。

青春期的她為了愛,做了很多義無反顧的事情。

《大約在冬季》越長大越理性,因為肩頭多了我們卸不掉的責任

她曾經對著僅見過幾次面的齊嘯,大聲的問“你喜歡我嗎?”雖然沒有得到肯定的回答,卻在他給自己花昂貴的價錢買了海報和CD後,主動吻了他。

她一直都能感覺到齊嘯在害怕躲閃什麼,卻仍然飛蛾撲火般的狂奔向他。甚至那晚喝醉了,她希望兩人之間會發生些什麼,結果什麼都沒發生,正如她說的那樣“我們的痛苦,來自我們都太過清醒,即使爛醉如他,還是保有該有的底線,這可笑的底線,將我們永遠隔在兩個世界,不知道到底是傷害還是成全。”

去臺北的一次偶遇,因為他的點滴溫暖,一個吻,一封信,一句無期限的等待,哭的泣不成聲。

直到他們在香港相遇,齊嘯告訴她,他的妻子同意離婚,他很高興,覺得自己終於可以去愛了,他們在酒店住在了一起,屬於兩個人的,安然覺得自己似乎終於等到了。

然而生活總會有波瀾,正如我們跌跌撞撞仍然要從青春期跨向成熟一樣。

她採訪了葉雨宸,親自幫助她在媒體面前守護了她的家庭,從那一刻她有預感,她又一次失去齊嘯了,她病了,高燒不退,之後,見到了同樣狼狽的他,他說,葉雨宸用孩子威脅他,他不想孩子過早的承受負面消息,而再一次的將她放在了所謂他的責任之後。換來的仍然是等。無期限的等。

她是什麼時候答應於楓的?那也是她開始成長的一個轉折點。

甚至看了小說,我覺得如果是我,我也會答應,接受這樣的男人,答應他,,並不是因為她懷孕而妥協,而是她終於看到這個男人為她做的一切。那麼感人。

安然說,那是1998年1月,她不慎流產,血崩,差點死掉,是於楓抱著她一路跑到急診室,差點跑斷氣,她醒來的時候,於楓死命的捏住她的胳膊,一邊笑,一邊眼淚掉在她的被子上。

他哭著說“小安,你沒事,你活著,真好,真好。”

出院之後,於楓和她求了四次婚,終於她答應了他。

她和齊嘯的愛情開始於演唱會,也止於演唱會。齊秦2003北京首體春風音樂會入場券。

彼時,安然和於楓有了小念,那也是她第一次對齊嘯婉拒,也說明她成長了,懂了肩膀上有些難以卸掉的東西。

他問我“今晚你有安排嗎?

”有的“

”推掉可以嗎?“他問。

”有些事很難推掉。“我說。

”比如?“

”比如,為人妻,為人母。“

也是因為小念,她在看到齊嘯的那一刻,仍然踩了油門,拐彎離開。此時,安然已長大,以不再是當初為了愛可以一如反顧奮不顧身的那個人,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成長讓我們丟失了年輕時候的那種衝勁,變得更加理性。

那時起,安然懂得了責任,為人妻,為人母。那麼愛她的男人,那麼可愛的女兒,她不能做對不起他們的事情,她隨著於楓遷居洛杉磯。

因為於楓對玫瑰花過敏,她在院子裡沒有種過一隻自己愛的玫瑰花。

《大約在冬季》越長大越理性,因為肩頭多了我們卸不掉的責任

2.齊嘯:剋制到失去,從一開始他就揹負太多,失去了愛的權利。

認識安然的他,已經成年,已經有家有業。

有人說齊嘯是渣男,明明有家庭,還去招惹安然,甚至說《大約在冬季》這部電影三觀不正,這也正是電影評分不高的原因,其實是電影為了洗白某些點,做了修改,這就好比一個慌要用更多的慌去圓,造成了電影中有些事實的缺失和添加的概念。

其實我不覺得齊嘯是個渣男,怎麼說呢,一開始遇見安然的時候,他是沒感覺的,甚至沒想過任何,是安然火辣辣的熱情,一步步的讓他淪陷。

而他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是有家庭,有孩子的,他沒有刻意招惹這個女孩,可是有些緣分似乎是註定的。

那時,他和妻子感情已經破裂,但是還沒有離婚。

他知道,所以他不敢做什麼,可是有抵擋不住處於青春期的安然狂熱的熱情那就好比在齊秦的演唱會上,她扯著嗓子,站在椅子上,奮力的唱著,揮舞著,那種帶著青春氣息的炙熱讓他著迷。

當他終於確認妻子同意離婚,他很高興,認為終於可以兩人在一起了,他覺得卸掉了以往身上的枷鎖和責任,於是那次他越格了,他們在一起了。

然而,事與願違,葉雨宸為了事業,因為剛剛《人物》曝光了她隱婚的事實,她逼迫齊嘯。

齊嘯痛苦的告訴安然”她的團隊不同意她現在離婚,說她的好女人形象好不容易剛剛建立起來,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再出任何對她不利的新聞,我們爭吵了很久,她拿孩子威脅我,孩子才五歲,他這個媽媽逼急了什麼事都做的出來。“

遇到安然後,面臨自己支離破碎的家庭,他想過給安然一個未來,解決自己身上的枷鎖,然而,這個枷鎖當初是自己帶的,如今,卸下哪那麼容易。

當葉雨宸用孩子威脅的時候,他就沒招了,家庭破碎了,可是還有孩子,那是他的責任,他不會卸掉。甚至為了他,他可以放棄其他的所有。

他身上已有的責任,註定了他不能向安然那樣的愛。

這就是一個成年人的寫照。

揹負太多的責任,有家庭,有事業,這些卸不掉的責任,讓他們不再保有愛情的權利,甚至追求愛情成為了一件不被道德允許的事情,這個年紀的他們,已經被生活打磨過,明白了現實的無奈,就像年輕的時候覺得可以為了愛,為了夢想不顧一切,當年紀越來越大,在世俗,在現實面前,才明白,活著,有尊嚴的活著才是最真實的。因為成年後,眾多的壓力於責任,讓我們感覺活得好變成了一件不那麼容易的事,所以他們變得謹慎,甚至害怕變故。

《大約在冬季》越長大越理性,因為肩頭多了我們卸不掉的責任

這也正是當安然決定破釜沉舟同他在一起的時候,他害怕了,猶豫了,甚至拒絕了的原因。

“你離開她”安然說“我們帶著孩子遠走高飛”

“別扯,你的事業剛起步!”

“我不在乎!”安然說。

“可是我在乎”他說“我不可以這麼自私”

“在你的心底,根本就下不了這個狠心,對嗎?”

”你在逼我,小安。“

他痛苦,他糾結,他在乎的太多了,又太害怕自己的衝動給在乎的造成傷害,他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勇氣承擔這種未知的擔憂。他已然成熟,世故,變得不再敢衝動,明白所有的一切都要承擔後果。

所以,相愛並沒有錯,愛而不得,大多是現實原因。

沒有誰對誰錯,不評判誰是渣男,誰是小三,對於愛情,我們在什麼時候其實都有追求的權利,然而責任和權利是對等的,責任讓我們理智,剋制衝動。

又有多少人,因為責任,放棄了年輕時所謂的愛情,也終於在成長中明白,愛情和婚姻是兩回事,而我們每個人無論何時,都要向那條路走去。只是早晚的問題。

婚姻是愛情成熟的產物,那些未成熟的統稱為戀愛,成為我們內心的一段悸動,一段回憶,或甜蜜,或痛苦,而我們終究在時間中學會帶傷前進。

當他終於離婚,可以再次追尋自己愛情的時候,那份愛已然走丟。

時間不允許我們過多等待,逼著我們成長,跨過荊棘向前走!

心理學家說過”具有責任感是心理健康的標誌之一,人得心理疾病,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學會或者喪失了負責人地生活的能力。

從心理衛生的角度看,強烈的責任感具有心理保健作用,因為它能夠使人把履行各種職責看作自己分內的事,讓人體驗盡職盡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這也是儘管沒了愛情,齊嘯依然能在照顧齊一天中獲得幸福。

《大約在冬季》越長大越理性,因為肩頭多了我們卸不掉的責任

3.於楓:默默的守護,為愛守護,為家發聲!

於楓的出現是溫暖的,像一道暖陽,他從一開始就是默默喜歡著安然的,總是在她需要安慰的時候,安靜的守護。

愛情可以溫潤如玉,像於楓這樣。

他為了安然,毅然決然留在北京,不惜和父親鬧僵,有著年輕的衝動。那種為了愛,而甘願默默付出的情義。

當安然受到感情創傷,懷孕的時候,他默默的幫她隱瞞,什麼都不問,就那樣在她身邊陪著她。

當她小產後,他知她難受,一次次的向她求婚,表達自己願意照顧她的決心。

婚後,他對安然無微不至的關心,車接車送,噓寒問暖,從不間斷,幾十年如一日的愛護著她。做到一個丈夫應盡的責任。

在他和安然結婚後,安然沒有去赴約齊秦的演唱會時,齊嘯打來電話,他悄然的掛斷了,並悄悄的去見了齊嘯,他想守護他的家庭,他不允許自己的家庭被破壞。

因為非典,他隔著窗戶,帶著口罩,隔著窗戶,義正言辭的和他說。

”我誓死都要維護我的家庭,作為一個男人,我不可能就這樣舉起白旗,輕易認輸,無論對手有多麼強勁,我都會跟他抗爭到底。“

甚至舉家遷往洛杉磯。

他是愛她的,愛這個家的,他要維護這個家,守住他的幸福,擔負起他的責任,來保全自己的婚姻,家庭幸福。

責任,一個看似冰冷的兩個字,卻有太多的沉重,我們的責任是什麼?做好自己該做的每一件事不就好了嗎?責任,我們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有自己該有的,責任不是嗎?責任在你們每個人的心中是有多重要,從自己動作裡就可以發現,你要怎麼去認為"責任"這兩個字,你就會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了?

這也是他同齊嘯說出那段話之後,齊嘯說他理解的原因。

此時,已然都步入過婚姻的他們,都明白也理解,自己肩上的責任。而這個責任讓我們學會勇敢也學會了剋制。

成年人的生活,責任,遠遠大於愛情。

愛情在成年後變得似乎越來越奢侈。

正如電影劇照裡的那句話,”生活一地雞毛的時候,男人是沒辦法戀愛的。“

什麼時候生活一地雞毛,那是我們明白了現實的殘酷,明白了生活的真實

,承擔起了需要承擔的某些責任,為了責任,不得不放棄。當然為了責任,我們同樣有捍衛它的權利和勇氣。

《大約在冬季》越長大越理性,因為肩頭多了我們卸不掉的責任

4.責任,讓我們理性,讓我們成熟,讓我們懂得了什麼是生活。

要使一個人顯示他的本質,叫他承擔一種責任是最有效的辦法。——毛姆

是不同的角色賦予了我們不同的責任,而這又讓我們於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責任感讓我們有了活著的意義。

正如我們作為孩子,有尊重,孝順,贍養父母的責任,作為丈夫,我們有教育子女,愛護妻子的責任,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有受道德約束,法律約束而遵守的責任。

角色與責任之間的關係:

1、角色越多,責任越多。

2、不同的責任,來自不同的角色。

3、只有盡到責任,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而中年人,或者說已經跨入婚姻的人,身上的角色是最多的,所要承擔的責任也是最重的,這也是為何我們成年後大多變得乖巧,懂事,不再那麼衝動,不再那麼任性,相反,反而更加的成熟,謹慎,顧慮重重,這就是所謂的成長。

一個喪失責任感的人是受人唾棄的。是會受到社會道德的譴責的。

一個男人,當父母老了之後,因為壓力,不願意贍養年邁的無過錯的父母,這是一種缺乏責任感,甚至是不敢承擔責任的表現,這種男人是沒斷奶的,是沒有擔當,沒有責任心可言的,當然也會受到人們的鄙視和譴責。

■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必須做,但你不一定喜歡做,這就是責任的涵義。——馬克思

成長是一個過程,當我們越來越長大,就會明白很多事情不是我們可選擇的,而是不得不那麼做的。這就註定了愛情的遺憾。

如果說,安然和齊嘯是一場錯誤的話,我覺得是他們的年齡和經歷從一開始就註定了這樣的結局。

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在故事中學會了成長, 學會了承擔責任,而我們也一樣,也該明白,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樣的事,因為我們終究會長大,要承擔責任,何不在青春的時候肆意的瀟灑一回。無關對錯,僅是經歷,這是人生畫卷上的彩色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