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裡的“偽灑脫”,正在毀掉這代年輕人

朋友圈裡的“偽灑脫”,正在毀掉這代年輕人

01

過去的一年裡,你過得還好嗎?

有多少人是在朋友圈一邊曬著幸福,一邊過得貓狗不如?

淘寶曾經公佈了年終盤點TOP40的寶貝,Ins拍照道具入選,74萬人在朋友圈假裝活得美好。

明明在家無聊地消磨時間,朋友圈裡卻曬出夜夜笙歌的照片;

明明午餐吃的是盒飯,卻要拍出享受五星級酒店大餐的感覺;

明明剛和男友吵架鬧分手,卻只能放出之前的甜蜜瞬間,告訴朋友“我們很好”。

越來越多的人在朋友圈戒掉情緒,越來越多的人在朋友圈假裝灑脫。

日本有一位網紅,常常在Ins上曬出自己的日常生活,吃著擺盤考究的食物,住在一塵不染的家裡,定期和朋友聚餐,過著所有人都羨慕的生活。

朋友圈裡的“偽灑脫”,正在毀掉這代年輕人

然而,綜藝節目《nino桑》跟拍了她一天之後發現,那些灑脫美好的生活,全是假裝出來的。

為了把食物拍出美感,再討厭吃蔬菜,也要硬著頭皮點一碗,只為照片色澤好看。

朋友圈裡的“偽灑脫”,正在毀掉這代年輕人

為了把凌亂不堪的房間拍得高大上,只得把東西推到一邊,露出乾淨的一角。

朋友圈裡的“偽灑脫”,正在毀掉這代年輕人

為了偽造和朋友聚會的現場,點食物都點兩份,讓照片裡的自己看起來並不孤單。

精心打造出來的美好,只有自己知道真實的生活有多糟糕。

英國調查公司OnePoll,曾經對2000名女性的一項調查發現:

三分之一的人承認某些時候會在Facebook和Twitter這樣的社交網站上“說謊”。

而喜歡在社交網絡上說謊的網友,通常是把自己的生活描述得比實際更精彩,其中女人尤為嚴重。

她們喜歡在社交媒體上誇張或扭曲地談論自己做的事,比如假裝自己到市中心玩樂,而事實上她們卻獨自在家待著,而且還喜歡把假日或自己的工作加以美化。

想起劉同曾說過的一番話:

你的臉上風淡雲輕,誰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多緊。

你走路帶風,誰也不知道你膝蓋上仍有曾摔傷的淤青。

你笑得沒心沒肺,沒有人知道你哭起來只能無聲落淚。

02

事實上,何止是虛擬的朋友圈,真實生活中假裝灑脫的人也比比皆是。

紀錄片《奇遇人生》裡,阿雅和陳學冬去探訪了鄉村電影放映員楊明金。

三個月前,楊明金的家裡煤氣意外爆炸,1歲的小女兒當場身亡,妻子至今躺在昆明的醫院裡。

他不敢帶大女兒去昆明看望自己的媽媽,卻仍然每天笑呵呵地照常生活。

朋友圈裡的“偽灑脫”,正在毀掉這代年輕人

嘴上說著:“人生就是坎坎坷坷,不怕的,總會過去。”

轉身卻在沒人的時候,偷偷抹淚。

朋友圈裡的“偽灑脫”,正在毀掉這代年輕人

《奇葩大會》上,有個叫吳丹妮的姑娘,從上場開始,臉上就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她開心地介紹自己,卯足勁表現自己的活潑和搞怪,講述了一些奇葩搞笑的事。

但還是被馬東一眼識破:

丹妮的笑容很燦爛,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能看出一點苦勁兒。

她年紀輕輕,可不知道為什麼老給我一種閱盡滄桑、依然保持著某種樂觀態度的感受。”

原來,父親的突然離世以及一系列生活變故,給她帶來了很大的打擊,她不得不用開懷大笑,來掩飾自己的心酸坎坷。

前陣子,《奇葩說》辯手邱晨自爆抗癌經歷。

她說自己在接到診斷書之後的一個小時裡,仍然處理了很多事情,包括交接工作、跟健身教練請假……

朋友圈裡的“偽灑脫”,正在毀掉這代年輕人

就在準備請假治療的前幾天,還參加了公司舉辦的讀書分享比賽,當晚就做了一個二十頁的PPT,最後拿到了比賽的第一名。

整個過程,她來不及消極和悲傷,而是用最快的速度把工作和生活處理得井井有條。

每個人歲月靜好的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曉的隱忍、無助和悲苦。

成年人的世界裡,誰不是一邊微笑,一邊壓抑著自己瀕臨崩潰的情緒,一邊努力地活著。

03

《活著》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吶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忍受,是成年人面對生活的常態。

而一旦隱忍的情緒找不到發洩的出口,人的健康就會被拖垮。

2017年2月,加州大學一名學生Weiwei自殺身亡。

認識她的朋友都表示,生活中的Weiwei特別開朗外向,而且頗有才華,會彈鋼琴,是個熱愛生活的姑娘。

有一個詞,叫“微笑抑鬱症”,指的是一些由於職業需要或其他原因,把憤怒、焦慮、憂鬱等真實情感隱藏起來的人。

因為“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禮節的需要”,“尊嚴和責任的需要”,他們時刻表現出微笑的表情,表面微笑,藉以掩飾內心的悲傷,Weiwei就是這樣的患者。

這類患者和一般抑鬱症患者一樣,會感受到焦慮、疲憊與絕望,甚至有自殺傾向。

但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卻非常快樂、擅長社交,甚至是旁人眼中的小太陽、開心果,只有在獨處的時候,這種樂觀的假象才會消失,病情嚴重的,就會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痛苦。

除了精神疾病,壓抑情緒同樣會引發身體上的疾病。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總是壓抑的人比能夠準確表達自己情感的人壽命縮短至少提高36%,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了47%,腫瘤的風險增加了70%。

那些最可能壓抑憤怒情緒而不表露真實想法的人死亡率最高。

確切的機理尚不清楚,可能因為人們為了對付隱藏的情緒,會轉而求助酗酒、吸菸和垃圾食品,對身體有害。

也可能是負性情緒會干擾內分泌平衡和降低免疫力,從而增加與細胞損傷相關的疾病如心臟病、癌症的風險。

因此,為了身體健康,我們也要學會正確釋放壓力和調節情緒。

之所以說是“調節”,而不是“控制”,是因為心理學家大衛•霍金在對情緒的研究中發現這樣一個事實:

情緒本身只能持續幾十秒鐘,根本無需去控制。讓情緒不斷延伸的不是情緒本身,而是你的思想和念頭。

因此,我們需要控制的不是情緒,而是由情緒不斷滋生的念頭。

04

如何控制負面情緒滋生的念頭呢?

《真正厲害的人,都能掌控自己的情緒》一書中提到2個方法:

①停止情緒重播

當我們感受到某種負面情緒時,常常會在腦海中一遍遍回放讓我們產生這種情緒的事件。

在回放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尋找更多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感覺是對的。

但是把過去的錯誤和不幸都記錄下來,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加重我們的負面情緒。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提醒自己留駐當下,只關注當下的情景。

如果思緒不小心飄回到過去,就需要重新慢慢地集中注意力,必要的時候,可通過正念練習來達到目的。

②辨認你的情緒

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是:瞭解自己的感受有助於你學會管理情緒。

準確地辨認和命名自己的情緒,能夠給我們提供有關情緒所蘊含的重要信息。

比如,如果你不能準確意識到內心的羞恥感,可能會誤以為自己不喜歡與人交往,而事實上,你只是害怕被人排擠。

這種錯誤的認知會使你變得更加退縮,讓自己的處境變得更糟。

瞭解自己的情緒,能幫助我們將情緒與情緒的根源聯繫起來,從而知道需要採取何種行動來解決問題。

比如,當你瞭解到,你悲傷的情緒是源於你的朋友沒有來參加你的生日聚會時,你就會在事後告知朋友你對他的想念。

而如果你誤以為這種悲傷是一種憤怒,你可能就會開始疏遠那個朋友,或是向他發脾氣。

無論踐行哪一種方法,首先都需要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

接納,並不意味著你認可或是贊同某件事,而是你承認它的確發生過。

難過、傷心、崩潰、痛苦、歇斯底里,都是正常人該有的情緒,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化解,也應該接納它們,允許它們的存在,而不是掩蓋和逃避。

因為直面情緒本身,才能找到情緒的根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沒有不好的情緒,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緒;沒有可怕的情緒,只有缺乏瞭解的情緒。

負面情緒,越抑制,越失控,逃得過一時,也逃不過一世。

2019,希望你我都能摘下“為灑脫”的面具,承認自己的失敗、難過和不堪,勇敢面對自己真實的情緒,給自己一點時間,整理好再重新出發。

這一年,願你不用假裝,也能過得很好。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