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94歲老人的66年黨齡 一筆特殊黨費見初心

重慶:94歲老人的66年黨齡 一筆特殊黨費見初心

陶志明老人在老年大學工作的情景

重慶:94歲老人的66年黨齡 一筆特殊黨費見初心

重慶:94歲老人的66年黨齡 一筆特殊黨費見初心

他躺在醫院病床上,已經沒有力氣多說話了,但他仍有一個心願未完成。


老人顫顫悠悠地摘掉氧氣面罩,鄭重地對病床前的兒子說:“我想再交一筆黨費……20000元……”

半個月前,94歲的陶志明老人離世,這位擁有66年黨齡的老黨員,在生命盡頭,用他最後的心願、用一筆特殊黨費告訴人們什麼是永不忘黨的赤子之情,什麼是不忘初心、有始有終的忠誠信仰。

他臨終囑託,再交20000元黨費

11月27日,筆者來到重慶大渡口區九宮廟街道仁有逸景小區陶志明老人生前居住的地方,見到了老人的妻子黃志芳和兒子陶曉明,從他們口中瞭解到老人臨終前最後的心路歷程。

陶曉明說:“父親一生都懷著十分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所以他做這個決定,我們一點都不意外。”

今年8月份下旬,94歲的老黨員陶志明病重,住入重症監護病房。彌留之際,他的精神每況愈下,變得漸漸沒有力氣說話。那一天,虛弱的老人在病床上強打精神,將自己的心願告訴了正守在病床前的大兒子陶曉明:“我想捐出一筆黨費,怕是沒有時間了,我現在說,你馬上就記下來。”

陶曉明含淚安慰父親,別瞎想,你會好起來的。老人執意不肯,大兒子向護士借來紙筆,聽老人一字一句,記下了他人生最後的心願: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想再交一次黨費,請把20000元存入中國共產黨重慶市大渡口區委員會組織部的戶頭。

黨費,是黨員向黨組織繳納用於黨的事業和活動的經費。黨費,承載著一個黨員的信仰價值,體現了黨員對黨的責任。這20000元黨費,積澱著陶志明老人一生的信念和使命。

他不求功名,85歲獲雙文憑

陶志明出生於四川省安嶽縣農村,1949年11月參加工作,195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做過企業工人、教育幹部,區文教局科長、區政協專職常委。

“我挺佩服父親的,一輩子活到老學到老,耄耋之年還奮戰在考場!他生前酷愛讀書,家中除了書籍,就是磁帶光盤。”大兒子陶曉明說,父親特別感恩黨的培養之情,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他從小喜愛讀書,但因一些原因,曾多次休學。所以,讀大學是他晚年為之奮鬥的一個目標。

1984年,重慶市首次舉辦自學考試,陶志明就報了名,那年他58歲。“當時,父親以為只要努力兩三年就可以取得文憑,沒想前三年考下來全掛白板。”陶曉明告訴記者,“但這愈發激起他鬥志,堅持每年報考。直到2002年,他終於考下了第一個專科文憑,即重慶師範學校行政管理專業專科畢業證。”

筆者掰著手指算了算,整整耗時18年,參考60多場。“父親這種學習精神,是我們晚輩學習的楷模!”陶曉明說,當時沒過多久,父親又雄心勃勃攻克第二文憑,這次用時8年半,考了20場。2011年,85歲的陶志明拿到第二個專科畢業證。

筆者在陶志明老人生前的書桌前,看見一塊玻璃下面壓著2張畢業證書。一張是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自考專科畢業證,另一張是重慶師範學校行政管理專業專科畢業證。“我父親可謂是真資格的雙文憑。”陶曉明驕傲地說。

他言傳身教,把“初心”獻給黨

1972年,20歲的陶曉明參軍去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25團。臨走前,陶志明握著兒子手囑咐道,“男兒志在四方,男兒當兵衝遠方,到了部隊一定要好好學習,堂堂正正做人,做一名合格的軍人……”陶曉明回憶說。

“父親一輩子都在追求進步,時刻保持一顆共產黨員的初心!”陶志明告訴筆者,在父親眼裡,最理想的工作就是當工人,所以孩子們的工作,他從未幫過忙打過招呼,但對每個孩子的教育,卻從未放鬆。

那幾年,陶曉明在部隊探空站從事雷達操作工作,把枯燥難懂資料“啃”得捲了邊,對操作手冊和設備原理爛熟於心,在部隊被戰友稱為“雷達小能手”。“我可能遺傳了父親的學習天賦,喜歡讀書,熱愛專研,熱衷追求精神上的東西!”陶曉明笑著說,“我在部隊入黨也是受父親的影響。”

陶曉明回憶父親生前常愛說的一句話,“爸爸可能不會給你們留下什麼遺產,但是有一點是沒問題的,那就是我在做人上沒有給你們留下一丁點的汙點。”這也是讓陶曉明這輩子感到最自豪、最有底氣的事。

陶志明老人去世,全家人強忍悲痛,完成了他的遺願,將那張特殊黨費的收據和老人珍藏的兩本《黨章》放在了一起。“這張特殊黨費收據就是我們的‘傳家寶’,一定要把這珍貴的遺物傳承下去。”陶曉明向記者鄭重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