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商用開啟,手機存儲和數據中心存儲直面哪些挑戰?

5G時代,手機存儲的內存達到多少才合適?5G這麼快的速度,存儲設備的寫入速度能撐得住嗎?5G時代,本地存儲需求將降低,雲存儲盛行,存儲和運算需求會向雲端移動嗎?這些熱點問題,都是5G時代,眾多工程師對存儲是否能夠滿足新通信設備的新思考。



來自集邦諮詢DRAMeXchange分析師葉茂盛、紫光展銳消費電子產品規劃部部長鍾寶星、集邦科技資深分析師劉家豪和北京工業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張延華闡述了最新的觀點和市場前瞻。


紫光展銳鍾寶星:四大應用需求驅動5G手機存儲升級


11月27日,在集邦諮詢(TrendForce)旗下半導體產業研究中心DRAMeXchange主辦的“2020存儲產業趨勢峰會(MTS2020)”上,來自紫光展銳消費電子產品規劃部部長鍾寶星分分享了他對5G手機對存儲的需求,以及5G時代給存儲行業帶來哪些變革,發表了前瞻的市場洞察和建議。


5G 商用開啟,手機存儲和數據中心存儲直面哪些挑戰?

圖:紫光展銳消費電子產品規劃部部長鍾寶星


他表示,全球已經進入5G通信時代,每一次通信技術的提升帶給消費者不僅僅是速率的提升,更多的是速率提升後會帶來眾多豐富的應用。2G時代的文本到4G時代視頻,5G時代的AR、VR,每一代通信的技術的演變都帶來了體驗的升級。5G時代到來,手機內存容量必然會帶來新的飛躍。


2G時代,功能機內存從10M到32G到1T,在4G智能手機產品中,基本上千元機的手機基本上都是帶UFS的功能。DDR從4G手機開始普遍使用的,高端旗艦機有采用DDR4和4X,例如華為Mate20 5G上使用了三星LPDDR4X芯片。


考察全球不同區域手機上的存儲情況,調查者發現非洲很多手機的平均容量是2.81G,消費者通過卡槽來擴展內存的比例達到90%多。中國區是平均容量最大的區,中國的手機平均達到75.6GB,北美手機平均的內存達到64GB。中國作為存儲的先鋒市場,中國手機市場4GB+64GB將成為最低入門門檻,6GB+128GB成為主流。


5G 商用開啟,手機存儲和數據中心存儲直面哪些挑戰?


鍾寶星認為,5G時代,全球性的終端升級會帶來存儲的增長,這主要來自娛樂需求、社交需求、系統需求和拍攝需求的不斷提升。以娛樂需求來說,遊戲應用帶動大存儲的需求;4K超高清、高碼率視頻應用緩存需求;抖音、火山等短視頻需求。此外,拍攝需求,手機多攝帶來的半可替代單反功能帶來手機拍攝更頻繁應用;千萬級甚至上億級像素產生的超高清圖片,超高清錄像帶來的成倍的存儲需求;還有美顏美體手機端處理對存儲的需求。


5G時代下IOT將產生海量數據,預計2025年物聯網終端產生的數據量約80ZB,相當於約5154噸1T硬盤。邊緣數據在廣度、深度、精度上的全面提升,帶來存儲、模組、傳感器全面升級;5-10倍的速率提升,主流應用內容質量提升數倍,讀寫速度需求同步增長,5G帶來大帶寬意味著更大量的信息需要被傳輸、處理和存儲,勢必帶動新的一輪硬件升級,帶來新一波智能手機換機熱潮。未來5G加AI的融合,數據除了在中心雲端處理外,數據也會在邊緣端做更多的處理,邊緣AI的普及以及終端低延時應用均對存儲提出了更高、更快、更強的要求。


鍾寶星以華為手機舉例,華為Mate20到Mate30,從攝像頭分辨率來看,它是4000萬+800萬+3D深感。攝像頭的演進代表它的內容在精度、廣度上都會有所提升,這需要更大的屏幕,背後就是更大、更快的存儲。


他的判斷是:5G時代,在智能手機端DDR5一定會上。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存儲的容量在不斷擴大,5G到來之後,不單單在手機的終端,在中心雲端到邊緣存儲的終端,存儲都會帶來全面的升級。


集邦科技分析師葉茂盛:5G時代,手機UFS 2.1/3.0有望在2020年加速滲透


5G 商用開啟,手機存儲和數據中心存儲直面哪些挑戰?

圖:集邦科技DRAMeXchange分析師葉茂盛。


筆者的觀察是,2019進入第四季度手機新品紛紛登場,其中不少是高性能代表作。而在主打性能表現的新旗艦中,除了搭載規格更高處理器之外,UFS 3.0閃存也逐漸成為標配。UFS 3.0帶來了高速讀寫的優勢,不僅表現在讀寫速度的差別,也體現在在應用的啟動速度上。不只是大型的手機遊戲,在日常的APP打開速度上,採用UFS 3.0的5G版手機要快上不少。


葉茂盛指出, 智能手機市場已經發展進入高原期,加上硬件創新幅度有限的因素,2020年生產量將大致持平,其中行動裝置存儲需求除傳統上消費者越換越大的預期以外,明年受到5G手機滲透率提升影響,2020年5G手機的出貨量大概會到2億臺,佔整個智能手機的14%到15%,在2021年達到20%。5G手機所需傳輸速度與容量要求皆有提升,在嵌入式產品界面方面,eMMC 5.1已難以負荷5G時代的基本傳輸要求,加上價格的誘因,UFS 2.1/3.0有望在2020年加速滲透,促使行動裝置市場閃存位元出貨成長達到32%,較2019年不到30%改善,也有助於整體閃存市場需求有較佳成長表現。


劉家豪:IT基礎架構轉型驅動存儲器市場新紀元


5G 商用開啟,手機存儲和數據中心存儲直面哪些挑戰?

圖:集邦科技DRAMeXchange資深分析師劉家豪。


在雲端架構提供服務的基礎上,終端被賦予的運算能力相對薄弱,多是藉由雲端來獲取運算與存儲資源,預期5G商轉後數據中心的應用將更多元,帶動微型服務器(Micro Server Node)與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成長,並將成為2020年後的發展主軸,以實現物聯網與車聯網等應用場景。


5G 商用開啟,手機存儲和數據中心存儲直面哪些挑戰?


回顧整個DRAM市場,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數字化轉型,在2019年的時候,Server DRAM已經超過三成,我們可以大膽預測,在5G之後,Server DRAM的投產比重會跟行動式並駕齊驅,在2020年基於Server DRAM的應用會大於移動DRAM,在2025年會達到高峰,在Server DRAM這一塊也是原廠目前最為著重的一個領域。


張延華教授:數據中心存儲要跟上5G腳步


虛擬現實、無人駕駛、高清直播、遠程醫療等5G應用,都要求存儲系統具有較高的性能和較低的時延。網絡存儲系統必須跟上業務發展的腳步,才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


據科技日報最新報道,北京工業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張延華在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的網絡存儲設備與5G超快的傳輸速度,顯然是不匹配的。”他分析說:“這種不匹配主要體現在兩點:在速率上,現有網絡存儲速度跟不上5G的傳輸速度;在時延上,5G的傳輸時延由4G的10毫秒級升至1毫秒級,但部分存儲系統的數據傳輸時延依舊停留在4G水平。”


張延華指出,新技術“補位登場”,是一條可行的存儲升級路徑。“除應用相對較多的集中式、分佈式存儲技術,最近幾年,還出現了邊緣存儲、底層存儲等新興技術,它們都能為數據中心擴充存儲容量。”


比如,邊緣存儲技術是將數據從遠端距離的雲服務器端,遷移到離用戶數據更近的邊緣存儲設備端。這種方式可縮短數據存儲的時間,降低交互時延、帶寬成本以及設備端電能消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