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則,看完,你還會生氣嗎?

故事二則,看完,你還會生氣嗎?

故事一、怨婦與高僧

一位老婦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氣,有一天她去找高僧求教,高僧聽完她的講述,把她領到一間禪房,落鎖而去。

婦人氣得破口大罵,罵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婦人便開始哀求,高僧還是置若罔聞。婦人終於沉默了。

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還生氣嗎?”

婦人說:“我只為我自己生氣,我怎麼會來到這個鬼地方受這份罪?”

“連自己都不肯原諒的人,怎麼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還生氣嗎?”

婦人說:“不生氣了。”

“為什麼?”

“氣也沒辦法啊!”高僧又離開了。

當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時,婦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

高僧笑道:“你還知道值不值得,看來心中還有氣根。”

再過一會,當高僧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婦人問道:“大師,什麼是氣?”

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灑於地,婦人視之良久,頓悟,叩謝而去。

【感悟】我們的生命就像高僧手中的那杯茶水一樣,轉瞬間就和泥土化為一體。光陰如此短暫,生活中一些無聊小事,又哪裡值得我們花費時間去生氣呢?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生氣,就算是脾氣很好的人,在遇到讓他不舒服的事情時,也多半會在心裡咒罵幾句。但有些人就是修養好,不會讓你聽到他的咒罵聲,因為他知道,憤怒發作之後,或許會產生一時的暢快感,但之後的副作用,往往要花很多力氣收拾。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一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不要把時間耗在爭名奪利上,不要總把“就爭這口氣”掛在嘴邊。真正有修養的人會把這口氣嚥下去。只有不生氣你才能做好事情,才能健康地活著。

故事二則,看完,你還會生氣嗎?

故事二、教授與學生

有一天一個有智慧的教授問他的學生:“為什麼人生氣時說話用‘喊’的?”

所有的學生都想了很久,其中有一個學生說:“因為我們喪失了‘冷靜’,所以我們會用喊的。”

教授又問:“但是為什麼別人就在你旁邊,你還是要喊,難道不能小聲的說嗎?為什麼總是要用喊呢?”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七嘴八舌的說了一堆,但是,沒有一個答案,能讓教授滿意。

最後教授解釋說:“當兩個人在生氣的時候,心的距離是很遠的,而為了穿越心的距離,使對方能夠聽見,於是必須喊。但是在喊的同時,人會更生氣,更生氣距離就更遠,距離更遠就又要更大聲地喊……”

教授接著繼續說:“而當兩個人在相戀時,會是什麼樣呢?情況剛好相反,不但不用喊,而且說話都很輕聲細語,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心很接近,心與心之間幾乎沒有距離,通常是耳語式的說話。但是心中的愛,卻因此更深了,到後來根本不需要言語,所以相戀中的兩個人,只用眼神就可以傳情,而那時,心與心之間,早已沒有所謂的距離了……”

最後,教授總結說:“當兩個人爭吵時,不要讓心的距離變遠,更不要說些讓心的距離變得更遠的話。生氣的時候,請保持沉默,過一會兒,等心的距離已經有些近了,再好好地說吧!”

【感悟】每個人因立場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所以,不要一味去指責批評,否則會給別人帶來傷害。人與人的交流,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有時,近在咫尺,心遠了,必須提高音量,確保那顆遙遠的心靈能夠收到訊息。不論和誰交流,都把心拉近,用心交流吧。心近了,萬事好商量。

故事二則,看完,你還會生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