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洪水將一塊石碑衝出來,揭開200年前的歷史,韓國人說:恥辱

會有一個國家因為石碑而感到恥辱嗎?答案是會的,韓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1963年,韓國一個名叫三田渡的地區在洪水之後露出一塊石碑。這塊石碑的出現,並沒有讓韓國人感到高興,而是經常企圖推倒它,往上面噴油漆。這塊石碑到底什麼來歷讓韓國人如此痛恨?

一場洪水將一塊石碑衝出來,揭開200年前的歷史,韓國人說:恥辱

在明朝末年,皇太極建立後金時邀請朝鮮國前來祝賀,皇太極以朝鮮國對他無禮為由,親自率十萬大軍攻到城下,朝鮮國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只能向皇太極投降,最終成為了清朝的藩屬國。

皇太極提出了很多要求,其中有一條讓朝鮮國感到非常恥辱,那就是皇太極要求朝鮮國為其樹立功德碑,歌頌其對朝鮮的貢獻。將石碑豎立於三田渡地區,所以這塊石碑的全稱為“大清皇帝功德”又稱為“三田渡碑”。直到甲午中日戰爭後,這塊石碑才被推倒,隱埋在了地下,200年後卻又陰差陽錯的出現在了世人的眼前。

一場洪水將一塊石碑衝出來,揭開200年前的歷史,韓國人說:恥辱

為何清朝與明朝之間的爭霸,為何先犧牲的是朝鮮國呢?因為當時朝鮮是明朝的附屬國,與後金和明朝兩國相鄰,這兩個原因導致了他成為了兩個國家爭霸之間的犧牲品。皇太極想要攻打明朝,又怕朝鮮在背後壞事,所以打算先搞定朝鮮,免去後顧之憂。

這段歷史讓韓國人感到恥辱,這塊石碑就是恥辱的象徵,所以這塊石碑多次遭受破壞,由於歷史無法更改,最後只能被迫承認,將其保護起來,作為文化遺產。有什麼能比被敵人攻打後,還要歌頌敵人的豐功偉績更為恥辱?

一場洪水將一塊石碑衝出來,揭開200年前的歷史,韓國人說:恥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