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塞爾-維斯布魯克:被誤解和錯過的一切

在拉塞爾-維斯布魯克速度最快也最冒失的那幾個年頭,有關於他的話題總被導向負面的方向:



當他被傑森-基德晃飛投中三分;當他在高速推進中又一次把本來應該傳給推進中杜蘭特的傳球偏轉四十五度丟出了底線;或者在比賽最後時段直接在弧頂選擇了一記幹拔三分讓球隊錯失了本來可以穩穩壓住時間後取勝的機會。



他的比賽總是充滿著不確定,幾乎總在各大籃球評論、文章、視頻分析乃至於球員採訪中充當 “作為控衛你不應該怎麼樣” 的反面教材,彷彿在每一個學校球場裡都有一個老古董教練捏著鼻子對每一個愛打籃球的孩子說:“你可不要學威少哦,畢竟你沒有他那樣的身體素質。”



在眾多的聲音之中,有一種觀點讓我印象深刻並覺得別有深意——那就是,拉塞爾維斯布魯克實在太快了,快到錯過了讓他做決定的時間。




拉塞爾-維斯布魯克:被誤解和錯過的一切


在非高位擋拆時代裡,我們依賴鋒衛搖擺人和中鋒的單挑去開發進攻,在當時,背身總是在比賽裡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要說中鋒了,即使是超級外線,也必須得擁有背身。



除開那些因為沒有現在這樣的射手群和擋拆環境,必須要追求離籃筐更近的開發進攻方式,這樣數據上與效率上的邏輯,單從比賽本身而出發,背身的偉大之處在於:



突破分球的時候,你只能看到在你視野兩邊的隊友,且視野裡的隊友會隨著你向禁區推進的程度越來越少,一開始你能看到兩個底角和兩個四十五度,但當你接近底線時,我們只能看到左右兩個底角——但背身不是,背身可以完整面對你的隊友。



突破分球的時候,一次藉助擋拆/不借助擋拆的單挑突破是高速的行進,在高速行進的過程中,對手的防守陣型和協防的力度在改變,隊友的站位和出機會的時機在改變,但你去發現、思考以及判斷機會的時限是大大縮短了的——但背身不是,背身相對於突破有更多的觀察時間甚至可以說是靜態的。



籃球場上一切技術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給你做出選擇爭取時間和空間,同時剝奪對手判斷你做出選擇的機會,而背身為你爭取到了更多的、觀察和處理的餘地。



在2010-2014年的時候,我們說 “威少太快了” ,一次在弧頂直接劈開陣型扎入人堆的高速突破讓他自己做選擇和判斷的時間減少了,同時也讓隊友難以和他進行配合。我們當時的結論是,如果拉塞爾-維斯布魯克能夠慢下來且學會真正在慢下來的情況下打球,那他將成為完全不同層次的另一位球員。



但在2019年的今天回望那個十年前站在俄荷拉荷馬賽場上撒開蹄子就能用五秒鐘縱貫全場完成一次十佳球反擊的男人時,我覺得與他的職業生涯裡擦肩而過的絕不止是賽場上的機會。




拉塞爾-維斯布魯克:被誤解和錯過的一切

2010和11賽季發生時,拉塞爾還沒有現在這樣紮實的肌肉甚至顯得有些精瘦,但已經需要負擔起大部分的黑鍋。他的風風火火、間歇性的冒失和激進總與凱文杜蘭特賽場上的冷靜、精確與早熟的進攻技巧產生鮮明的對比,數據單上的效率更是雷霆比賽輸球后分鍋時最好用的主題。



當時,有的聲音說 “拉塞爾和凱文不合適,他限制了凱文進攻端的火力”、“ 只有威少才能防住杜蘭特 ”。



11賽季的西決裡與對面傑森基德的對決成了那一整年除了勒布朗三巨頭失敗之外最喜聞樂見的故事,威少系列賽場均4.8分4.8失誤,老基德8.6分場均2失誤,雖然我們十分不提倡進攻威脅不在一個層面上的球員談論組織差距,但沒人在乎。



在基德上球的時候威少選擇了衝鋒,在基德壓節奏的時候威少選擇了推反擊,無數細節的對比告訴我們威少在組織進攻方面做得有多青澀,全然忽略這不過是一個常規賽22分8助攻的三年級生第一次來到西決舞臺上後的小小失常,非要把他上綱上線到籃球價值觀乃至於審美的高度去定義這樣的打法是錯的並不符合老派控衛的思想,甚至專門開發出了一個叫做“零號位”的專有名詞試圖把威少從控衛中剝離出來。

當然了,如今我們知道這些進攻型的控衛是高位擋拆時代後衛進化的必然和一種流派,但在這個十年的開始,做的出格的進攻型控衛就是在這樣的聲音中成長起來的。




2012總決賽結束後,那個夏天的最大討論主題,一個是在個人進攻上已經無可指摘的凱文杜蘭特和勒布朗詹姆斯究竟還有什麼差距,另一個就是拉塞爾維斯布魯克對舊式控衛的又一次衝擊。



魔術師指名道姓的說威少是 “總決賽有史以來最差控衛”的批評把這種違和感推向了最高潮,威少立刻在第四場裡32投20中用一場43分給這個辯論加上了天使與魔鬼的註腳,你能想象嗎?一個明星控衛,能在同一個系列賽裡收穫“史上最差的評價”,順便擠進只有喬丹、勒布朗、奧尼爾、刺客、杜蘭特、庫裡、韋德等寥寥數人的“總決賽43分俱樂部” ,這事實在是太有威少味了。



在那場43分之後,魔術師約翰遜向威少道了歉,誇獎他打出了一場好的比賽,但是怎麼說的來著 “也許我應該向他道歉,他必須按照這種方式打球才有可能幫助球隊獲勝,把他當作控衛來評論也許是我的錯,因為他是一個得分後衛。”



夾在納什與庫裡之間的威少羅斯那一輩控衛,都跑的太快了。



拉塞爾-維斯布魯克:被誤解和錯過的一切




另一件我們應該澄清的事情是,威少遠比你想象的更適合凱文杜蘭特。



“把球交給球隊裡效率最高的球員就好了啊”,“讓得分王單打啊你持球進攻什麼?”是對那幾年雷霆最大最深的誤會,杜蘭特讓威少做自己的言論絕非僅僅是出於客氣——雷霆和杜蘭特也希望威少用當時那種模式比賽,只是在細節上需要加以修正。



作為四屆得分王,總決賽能夠場均35分的恐怖大殺器,杜蘭特區別於其他得分高手的特質除了那喬治格文+英格利什再混合上一點德克的體型和比賽和風格,還在於他和其他外線超巨的進攻方式差異。



拉塞爾-維斯布魯克:被誤解和錯過的一切




我不打算在這篇關於威少的文章裡再論述一遍我曾經用在休賽季用六千字論述的進攻的秘密,只需要知道一件事情:杜蘭特生涯每個賽季裡都有佔比極高的繞掩護和定點跳投出手,即使是威少受傷不得不接過球權打了一賽季杜蘭特+伊巴卡擋拆,生涯持球比例最高的2014,杜蘭特的持球佔比也只有45.4%,甚至還達不到巔峰期勒布朗和科比的最低水平。



當然了,得分的方式不分貴賤,但能帶來類型的差距,一個更適合作為終結點且大量進攻開發源於無球的球員除了能帶來超高的戰術適配性和兼容度之外,你覺得他所在的球隊會不需要一個始終能消耗大量持球球權的開發進攻點嗎?


同時,拉塞爾-維斯布魯克也遠比你想象的更適合雷霆。


這支曾經流轉過杜蘭特、哈登、伊巴卡、雷吉與奧迪而充滿天賦的球隊遠比你想象的缺乏開發進攻的能力,在14年之後的三分時代浪潮裡更是成為了那顆最別緻的空間依然留在10年前的小東西。這樣的球隊解決進攻的兩個辦法一個是凱文-杜蘭特的單挑強行解法,另一個就是威少的強行推轉換。


他們在13年60勝,然後威少在一次首輪的相撞中失去了膝蓋的健康;他們在14年59勝,然後伊巴卡在西決打了封閉上場;15年他們倆都受傷了;16年他們在令人作嘔的空間環境裡面對空位都不敢投的射手,靠球隊的無限換防和他們倆純粹的進攻端天才把73勝球隊逼進了3-1。



杜蘭特與威少時代的雷霆確實失敗了,但我希望有關於他們的論斷和遺憾都只關於命運,而不是上綱上線到奇怪的角落。



拉塞爾-維斯布魯克:被誤解和錯過的一切


後杜蘭特時代的威少,比杜蘭特時代要無奈的多,並以我們肉眼可見的速度不斷下滑,但他依然遭遇了一些很奇怪的批評。



2017年的威少成為了NBA歷史以來數得著的怪物,場均31.6分10.7籃板10.4助攻,在41.7%使用率和55.3%助攻率這種怪物級的球權壓力之下保持了55.4%的真實命中率。至少在這個賽季,有關於威少效率的指責就不應該存在,理由如下:

1.這個效率是能達到當賽季控衛平均水平線的,但產量卻不可思議的大。你沒道理在負擔球權不足人家一半的情況下保持關於效率的優越感。



2.威少的進攻環境是史詩級的差。這不代表雷霆的隊友很弱,但進攻環境和球權強度是兩碼事。19年的老鷹絕對不是一隻強隊,但他們的空間不差,因為有能接球投籃的射手和能拉空籃下的投射型大個子。


各大論壇每個賽季都有至少30%以上的人向我們表達了他和想念世紀初和90年代的籃球和鐵血防守,告訴我們那個時代的球員效率低是有理由的,但卻根本注意不到17年的雷霆能為威少提供的空間和01年的76人有的一拼。


阿倫艾弗森的2001是我目力所及的歷史裡最偉大和激動人心的失敗者賽季之一,當賽季他3-1淘汰了41勝的球隊,和47勝的猛龍以及52勝的雄鹿連續搶七最終進入了總決賽。而威少在5支球隊可以在那年東部排名前三的分區裡,首輪就遇到了比76人東決還強的對手55勝火箭被4-1淘汰,我們就能夠忘記他常規賽是在多困難的情況下,同時完成了對自己和隊友的進攻端開發嗎?



當然不應該。



但很可惜的是,他又一次跑太快了。


威少把歷史級的進攻表現和終於達到投突平衡的跳投手感留在了註定沒有希望的2017賽季,2018年他迎來了喬治和安東尼,然後中距離和三分都迎來了5%左右的跳水;2019年他遇到了保羅喬治生涯最好的常規賽,但中距離投籃又一次大幅度下滑。


如今他終於來到了職業生涯最好的進攻環境裡,在最適合控衛自由發揮的德安東尼身邊打球,但他的三分命中率又來到了生涯第二低的22.5%,他的退化已經是肉眼可見不可逆的事實,我沒興趣從人體結構的角度討論是膝蓋還是哪裡對跳投更有影響或者是得到威少訓練師的第一手資料。



我只是覺得可惜。



在越來越多的球員證明了空間對擋拆手和攻框手有多重要的今天,你不得不去可惜如果2017年的維斯布魯克在能在一個類似於今天火箭的進攻環境下打球,每場突破9-10次籃下會是什麼效果。


拉塞爾-維斯布魯克:被誤解和錯過的一切


這就是威少被誤解和錯過的一切。


如果他沒有在新老類型控衛的交替處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或許不會給輿論植入一個“我管你呢,威少就是不聰明不會打球不會組織,突分不算助攻” 的錯誤印象;


如果雷霆能夠在某一個特定的節點沒有傷病或者投中一個球,一連串的“IF”或許能就此改寫這個結果論世界的出發點;


如果17年場均三雙的威少也能在一個分區格外羸弱的年份,並淘汰幾個40+勝和50勝出頭的對手,或許他也能被當做歷史上雖敗猶榮的典範;


如果2017年威少的手感能出現在2020年、2019年或者2018年威少的身上......



誰知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