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一直被認為今年播出無望的《慶餘年》終於迎來了上線,無論是書粉還是普通觀眾全都開心得像過年~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作為作家貓膩的經典小說,《慶餘年》是妥妥的“男頻文”,因此在被改編為電視劇後,大多數人都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大家喜歡的故事終於能夠以具化的形象展現在屏幕上,但憂的是,綜合這兩年的“男頻文”改編劇來看,似乎並未有過很成功的作品。

從《擇天記》到《海上牧雲記》再到《武動乾坤》、《鬥破蒼穹》、《將夜》等等,電視劇中或多或少,總是有讓人特別不滿的地方,要麼是口碑不足,要麼是人氣不夠。

而且無一例外的,這些原本被預測為爆款的電視劇最終都是以反響平平收場,包括前幾個月播出的《九州縹緲錄》,整體表現也是不盡如人意,最終並未達到應有的效果和熱度。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所以,考慮到《慶餘年》的類型相似性,很多人在作品開播前也是充滿了質疑。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慶餘年》的到來卻是絲毫沒有令觀眾失望,豆瓣開局7.9分的成績實屬開門紅,後面還上升了0.1分,達到了8.0的高分。如此看來,難道這部劇將要一轉“男頻文改編劇”的頹勢,並順利成為2019年的最後一部爆款劇了?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從目前更新的內容來看,《慶餘年》的確是有些走“清流”路線,甚至可以說,它不僅不同於其他許多大男主劇的風格,而且在各類電視劇中也很難找到跟它一樣的作品,可謂是風格獨樹一幟吧。

《慶餘年》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几集之內便獲得觀眾的青睞和認可,其實與原著故事本身也是有著很大關係的。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雖然這部小說是出自貓膩之手,但是設定方面卻是很新穎。當然了,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相信很多對此類型小說不甚瞭解的觀眾,總是很容易分不清貓膩、江南、今何在、天蠶土豆等人的作品,尤其是隨著近兩年來大量作品的不斷改編,更是讓人無法在第一時間辨別誰是誰的作品,而且多部劇下來後,觀眾也會覺得這些劇在整體套路上總有種迷之相似感。

關於《慶餘年》原著小說的內容,相信看過的原著黨們都很清楚了,至於沒有看過的小夥伴們,一兩句還真是解釋不清楚。總之,就是作者腦洞超級大,角色和劇情設定方面特別天馬行空,你不僅可以把小說當成一部古裝小說,甚至還可以當成一本科幻小說......簡單理解的話,就直接把男主理解成穿越者就好了。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很慶幸的是,電視劇在改編過程中並沒有因為外界壓力而將穿越部分刪掉,而是巧妙地在開頭加了一段,讓整個故事成為了由張若昀飾演的現代人寫的一本小說。畢竟,假如把穿越部分剪掉的話,整個故事也就不成立了,完全沒有改編成電視劇的必要。

既然男主為穿越者,那麼電視劇在故事風格上便立刻不同於以往的大男主劇了。除此之外,非常關鍵的一點在於,這樣的設置大大降低了故事世界觀的晦澀程度,即便是對於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來說,接受起來也是相當容易的!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回想此前的許多部作品,通常情況下,都是一開始就必須先介紹故事中所構建的世界,畢竟所有時代都是架空的。特別是那些擁有一定奇幻元素的作品,更是要率先將複雜龐大的體系構架展示完全。

其實,這一點對於電視劇而言,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利的影響,畢竟前幾集的故事節奏直接決定了開局走勢和點擊率、收視率。花費巨大的劇情和時間去捋清世界觀,是很容易勸退掉一部分觀眾的,尤其對於沒看過小說的人而言,這個過程真心很燒腦。

而至於《慶餘年》,由於男主範閒的穿越體質,在讓觀眾理解故事背景方面倒是省去了不少功夫。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雖然這個故事也是完全架空的,而且出場人物同樣非常龐雜,但以男主為核心視角展開的一系列事情卻接地氣了很多。

除此之外,《慶餘年》的故事線索也更加集中,就是一個男子穿越重生到一個嬰兒身上之後,在長大過程中不斷尋找自己被追殺以及母親被殺的真相,從而面對了一系列朝堂之上的陰謀詭計。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不涉及修仙類型的升級打怪,也不涉及各種大場面的打鬥戲,故事的一開始就從範閒兒時的家庭情況入手,反而是更加生活化,讓觀眾自然而然地就接受了。

說到故事的開篇和節奏把握,在這裡的確不得不感嘆編劇王倦的好功底,從《舞樂傳奇》到《大宋少年志》再到此次的《慶餘年》,王倦大大的水準一向發揮穩定。

相信在今年看過《大宋少年志》的朋友都會知道,王倦所設置的故事發展是非常迅速的,一環扣一環,反轉不斷,不斷給到觀眾刺激,讓人慾罷不能。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雖然《慶餘年》不是王倦的原創故事,而是改編故事,但必須稱讚的是,這部劇找王倦來做編劇真的找對人了!

回想此前的多部大男主劇,“故事發展緩慢拖沓”幾乎是通病。

不過,關於故事推進緩慢這一點,其實很多情況下,電視劇也是不得不為之。除了剛剛說到的世界觀設置宏大、需要慢慢講清楚之外,故事的“高逼格”也是限制節奏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畢竟,用深沉緩慢的鏡頭以及宏大的作戰場面去展現作品大製作、大手筆、高逼格、精品性,已經成為了許多電視劇的共識。

然而,《慶餘年》卻完全反其道而行之,甚至狠狠誆了觀眾一把。

坐擁張若昀、李沁、宋軼等一眾實力人氣兼具的青年演員,外加陳道明、吳剛、於榮光、高曙光等“骨灰級”老戲骨,《慶餘年》在選角方面的路數是完完全全按照近年來的“大男主劇”路數走的。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包括從此前放出的預告片看,服化道、場景、製作幾乎處處精良,好是好,但就觀眾感受而言,其實並無新鮮之處。(不是說製作精良不好,而是現在太多劇都是捨本逐末、故事薄弱了)

然而,電視劇一開播,大家卻都看傻了眼。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這分明就是個喜劇片嘛!尤其是隨著一集又一集的遞進,觀眾更加確認了這一點:這劇根本不記得自己是要走“高逼格”路線了,什麼“節操”都不要了!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當然,這一點跟男主的屬性自然有很大關係,臺詞接地氣,而且不用硬凹古風古韻,看起來竟然順眼許多。

與此同時,之所以說找王倦找對了,最重要的就在於,他對劇情節奏的掌控太有力度了。

假如《慶餘年》真按照原著的脈絡來拍,那麼是必定會掉進“劇情拖沓”這個大坑裡的,單是小時候的劇情,估計就要拍個幾十集出來。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好在王倦大大十分敢於砍!刪!剪!所以,整個故事在前期劇情上得到了大大的濃縮。

不過,改編不是瞎編,而是“濃縮的都是精華”。故事在加速推進之後並沒有令人感到跳躍性和不適感,相反,是挑選了各種重點、詳略得當,在保證故事節奏性的同時極大維持了劇情的流暢感。

而至於剛剛所提到的“喜劇片”和“無節操”,更是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王倦出品”。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除了劇情上的輕鬆流暢外,無論主角還是配角,都無一例外的身上自帶萌點。甚至很多如滕子京、範建等成熟持重類的角色,上一秒還一本正經嚴肅臉,下一秒竟分分鐘讓人笑到噴飯。

至於扮演範閒弟弟範思轍的郭麒麟,那就更不用說了!這就是來跟張若昀說相聲的吧!而且截止到目前為止,範思轍恐怕是全劇裡唯一一個真傻的人了!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但不得不說,範思轍實在太可愛了~不僅渾身上下全是笑點,而且呆萌呆萌的惹人愛~

不僅是範思轍惹人愛,可以說,范家一大家子都是奇葩。從男主範閒踏進范家大門的一瞬間起,氣氛便立刻緊張刺激了起來,本以為一出宅斗大戲會悄然拉開帷幕,然而,令人猝不及防的是,“宅鬥戲碼”完全被“全家皆戲精”的狀態取代,飯桌上的“你來我往互相演戲”分分鐘令人笑掉腦袋!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不過,雖然搞笑成分頗多,但《慶餘年》卻很有分寸把握,畢竟它的核心基調並不是喜劇,所以點到為止正是電視劇的聰明之處。

該輕鬆時,畫風會立刻搞笑起來,但該嚴肅時,劇情卻又能及時收手,轉而把朝堂上的詭計刻畫得入木三分。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氛圍轉換間,竟絲毫沒有生硬感和分離感,相反,非常流暢自如。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能用輕鬆的方式將一個深沉壓抑的故事展現出來,並層層推進、漸入高潮,甚至各種起承轉合都恰到好處,這才是一個編劇的強大之處啊~因此,在這一點上,王倦的實力的確不容小覷。

其實,看過原著的人都知道,《慶餘年》的內核其實是很壓抑的,甚至最終走向是悲劇。所以由喜漸漸轉悲很大概率上將是作品的發展方向,大家對於剛開始的風趣搞笑還是且看且珍惜吧~

說好的權謀正劇呢?《慶餘年》完全不記得自己要走高逼格路線了

目前,《慶餘年》真正的“好戲”其實並未展開,但短短几集就能收穫眾多觀眾的青睞,可見作品絕對是有自己過人之處的,同時,這也令大家對接下來的劇情充滿了信心。

但,最終能不能成為爆款,這點還是要看《慶餘年》自己的命了。

現在,口碑率先拿下,已經是非常不易的第一步勝利了,至於人氣和話題度方面,暫時還未有太強勁的表現。假如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觀眾們對於《慶餘年》的討論熱度可以不斷升溫,那麼這部劇拿下“年末爆款”還是非常有希望的!

在你看來,《慶餘年》有大紅的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