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車,是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從數據來看,國內的新能源產業確實是一路高歌。根據數據顯示,在今年汽車寒冬的背景下,國內市場一共售出了87.2萬臺新能源車,比去年多賣出了10多萬輛,銷量逆勢上揚20.8%。在傳統汽油車銷量下滑的今年,似乎證明了電動汽車才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共享汽車,是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但是數據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因為有時候,數字也會騙人。

因為新能源汽車的絕大部分銷量,都貢獻給了共享汽車。“圈內人”上汽通用總經理王永清表示,2019年1-9月全國賣給個人用戶的電動車僅十餘萬輛,剩下的全部被投放到了共享汽車的市場。也就是說,全國僅僅有10多萬的個人車主認可並且選擇了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片風光之下,其實已經羸弱不堪。

共享汽車,是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上揚的,是“共享汽車墳場”越來越多。在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萬民村境內,靜靜地躺著1000多輛新能源汽車,它們都是共享汽車企業淘汰下來的,奇瑞、榮威、江淮等多個品牌,而這批車型不過是2017年才剛剛上崗,至今不過兩年的時間,如今如同廢鐵般被丟棄。而在國內,像這樣的共享汽車墳場還有很多。

共享汽車,是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對於新能源車企來說,賣給個人還是賣給共享汽車平臺,似乎沒有什麼區別,都能收穫可喜的銷量數據,都能獲得營業收入。比如說長安汽車,62.18%的新能源汽車都被賣到了B端出行平臺。長安汽車旗下的共享汽車出行平臺——長安出行,就是主要的買家。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個人消費市場卻一片哀鴻。

共享汽車,是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車型,曾經是我們彎道超車的希望,在累積近10年的補貼政策下,國內新能源汽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到今年為止,新能源汽車中央補貼累計清算或發放約958.4億,這還不算各個地方發放的補貼,但是很顯然,新能源汽車整體的發展水平還是難以符合預期。

共享汽車,是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因為B端出行市場總有一天會飽和,EZZY、途歌、Car2go一個接一個的倒下,當共享出行市場飽和,除了更新換代以外再也不需要新的車型補充,而新能源個人消費市場還未培育起來,到那時,生產出來的新能源汽車,又該賣給誰呢?這麼漂亮的銷量數據,又還能維持多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