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陶家村:傍晚

陶家村的位置就在桂林市南邊的城鄉交界處,近幾年,城市開始擴張,已經快逼近鄉村。不過,那一大片田野還在。

從我住的地方到陶家村,不過五公里路程。下班後,我回去換身衣服,拿個相機,幾分鐘之內就可以到那裡。

桂林陶家村:傍晚

對於在城市裡生活的人來說,這樣一個地方的存在就好比是後山的一座花園。你可以隨時去散散步,去關注一些裡面的變化,去遇見一些人。

相比於城市裡的步行街和大型廣場來說,這裡顯得更加低調和無慾無求,它只是安靜地存在於那裡。還有,在這裡不用花錢。

桂林陶家村:傍晚

那裡不僅有寬闊的田野,還有一條長長的水泥路,對散步的人來說像是一條景觀大道。對本地人來說,這條路有著更加實際的意義,這是他們用來運輸糧食和蔬菜的一條交通專線。這條筆直的水泥路就這樣一直延伸,直到田野的深處,然後取而代之的是田埂間的小路。所以,這裡沒有經過的汽車,所以也就沒有汽車喇叭聲。有的只是村民的小型三輪車和電動車,他們基本不用按喇叭。

走這條路的人很少,來來回回總是那些人。來地裡幹活的村民,去隔壁村找夥伴玩的學生,帶著不滿一歲的孩子出來散步的一家三口,還有跑步的人和釣魚的人。

桂林陶家村:傍晚

水泥路邊就是一條小河,它滋養著兩邊寬闊的土地。村民總是盼著水能夠再大一點,能更方便地引水到地裡。因此,村裡人每隔一段就設置一個水壩,好讓水位漲高一些。

這些水壩的結構是最簡單的了:一個水泥柱框架,一根鐵鏈,一塊擋水的水泥板。擋水效果還不錯,只不過水泥板的升降需要人來拉。一塊水泥板寬大概10公分,長約三米,高一米多,要拉起來得費很大的勁。不過在村裡,許多人都能拉得起來,其中包括40歲的阿姨。

桂林陶家村:傍晚

河兩邊是寬闊的田野,田野的盡頭,一邊是城市,一邊是遠山。就像這片田野所處的位置一樣,城鄉結合部,無論是從橫座標還是縱座標來看。

田裡種著水稻和蔬菜,也有少部分作了魚塘。曾經,還興起過養豬。不過後來當地政府不給養了,理由是汙染水源,現在還能看到那些被拆除的棚屋痕跡。

其實,如果在那裡大片養豬不僅僅汙染水源,還會汙染風景。好好的田園風光會被毀掉,同時被毀掉的還有人們的心情。在附近幹活的村民逃不開那陣陣臭味;來散步的人會快步走過那一段路;釣魚的人被吵得沒辦法只能選一個更遠的地方;攝影師想拍一個乾淨的畫面卻被棚屋擋住……

桂林陶家村:傍晚

好在,這裡每天還是有那麼多人,尤其是在傍晚的時候。太陽還沒下山,幹活的人還在地裡,村子裡的人開始出來散步,釣魚的人期盼著再多釣一杆魚,跑步的人已經出了一身汗,放學後的學生踩著單車飛快的路過……

桂林陶家村:傍晚

這個時候,天上的雲彩開始染上金黃色,風把遠處的蘆葦吹的悠悠盪盪,村子裡已經冒出了炊煙,偶爾有人驚起一隻田邊的白鷺……

天馬上就要黑了,可以回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