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初期最強大的軍事同盟,吊打秦楚齊三大強國,稱霸諸侯近百年

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著晉國的軍政大權。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後來趙把範、中行氏滅掉後,公元前453年又聯合韓﹑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王室。

春秋時期的超級大國晉國滅亡,歷史也來到了戰國時期。不過魏趙韓三國的領土犬牙交錯,不利於統治。三國進行了多次互換領地,儘量將土地連到一起。

戰國初期最強大的軍事同盟,吊打秦楚齊三大強國,稱霸諸侯近百年

魏國出現了一位非常賢明的君主—魏文侯,他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內政上。趙國和韓國在向外擴張了一段時間後,由於內政不穩,也回到了內修這條路上。這時候,趙獻侯想聯合魏文侯消滅韓氏,趙、魏平分韓氏。韓武子想聯合魏文侯消滅趙氏,韓、魏平分趙氏。對於趙、韓的提議,魏文侯均給予了明確的拒絕。

魏文侯勸趙獻侯打消分化韓、魏,從而各個擊破的念頭。他說,魏和韓比較弱,必然會聯合起來對抗趙國,以免被趙消滅。韓、魏都清楚聯合趙國攻擊對方是自取滅亡,與趙國平分對方的想法更是與虎謀皮。形勢使韓、魏必須聯合。

戰國初期最強大的軍事同盟,吊打秦楚齊三大強國,稱霸諸侯近百年


魏文侯勸韓武子也不必因為趙氏的威脅而聯合魏氏進攻趙氏,以圖能一勞永逸地解決趙氏的威脅。韓、魏聯合攻趙的想法是不現實的,趙國的實力太強了,韓、魏聯合也只不過與趙國能打個平手。雙方硬拼的話,必然是兩敗俱傷。而且即便趙氏被擊敗了,韓、魏也必然會繼續內鬥。

魏文侯向趙、韓說明了自己對三家發展的想法。晉地披山戴河,比較封閉,身處其中的趙、魏、韓只有趙國向外伸出了代和邯鄲兩個觸角,但由於身後韓、魏的威脅,趙國也無力通過這兩個觸角繼續向外擴張。趙、魏、韓三國緊鄰,必須要和平相處,如果內鬥,就會被拖在晉這個封閉的環境裡,誰都無法發展。趙、魏、韓只有聯合起來向外擴張才有出路。對於魏文侯的聯合發展策略,趙獻侯與韓武子都表示同意,於是三晉合一,共同向外擴張。

戰國初期最強大的軍事同盟,吊打秦楚齊三大強國,稱霸諸侯近百年

接下來,趙國吞併了中山國,韓國吞併了鄭國,魏國西取秦西河(今黃河與洛水間)之地,把衛國變成自己的附庸國。趙國遷都邯鄲,韓國遷都新鄭,魏國遷都大梁,都離開了晉國的本土山西。

魏國國土位於原來晉國的核心區域,幾乎繼承了之前的霸主晉國的主要地盤,所以魏國常常自稱晉國。在三家同盟中,魏文侯也一直充當老大,對外作戰時擔任中主帥。魏國後來實行變法,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

魏國與趙韓的實力拉開了差距。趙國放棄了太行山以西的領土,滅了中山國向東向北擴張,逐漸遠離了魏國。而韓國領土最小,面臨秦楚,只能一直跟著魏國。三家的軍事同盟已經已經有了裂痕。

戰國初期最強大的軍事同盟,吊打秦楚齊三大強國,稱霸諸侯近百年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衛國,奪取漆及富丘兩地。魏國認為影響自己利益,聯合宋國出兵,魏衛宋三國聯軍直逼趙國首都邯鄲。趙國被逼閉門防守,並派人向齊國楚國求救。齊國主將田忌採用孫臏計策,圍魏救趙,向魏國重城大梁進逼,切斷魏國的運輸要道。魏軍長途跋涉急速行軍回援,遭受失敗。這一仗後魏趙反目。

公元前343年,魏國稱王,盟友韓國不從。次年,魏國出兵攻打鄰近的韓國。韓國遣使向齊國求救,齊軍採用誘敵策略,馬陵之戰大敗魏軍。這一仗魏國使實力受到嚴重削弱,從此一蹶不振,魏韓聯盟也瓦解。至此,魏趙韓三國的軍事同盟走到了盡頭。

從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晉到前354年魏國和趙國反目,魏趙韓三國同盟持續了百年時間。如果當時晉國沒有滅亡,那麼統一天下的還是秦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