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身處爆發式創新前夜,這些領域應重點關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近20年來,我國的首富如走馬觀花一般,換了一個又一個。

黃光裕、李河君、宗慶後、丁磊、王傳福等全都做過中國的首富,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沒有人能夠持續坐穩這個位置。

這跟企業的領導人有關係,更跟這個時代有關係。

因為隨著我國的不斷髮展,人們的需求是在快速地發生著改變。因此,企業也是如過山車一般,一會兒頂峰,一會低估。

海爾董事長張瑞敏也因此說:“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從目前來看,馬雲穩坐中國首富,可是未來呢?誰也說不好,任正非認為下一個首富定是誕生在智能領域。而智能領域又有很多細分領域,具體有哪些呢?

1

爆發式創新前夜

近日,任正非在世界知名雜誌《經濟學人》上發表文章。他表示,人類正處在新理論、新技術再一次爆發的前夜,未來的二、三十年,人類社會必然走進智能社會。

只不過未來仍然會存在一些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開放創新。

科學家們具有國界,但是科學不分國界。只有不斷的開放創新,才能促進全人類的共同進步。

在芯片領域有一個著名的摩爾定律,這個定律是由因特爾的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在1965年提出的。

摩爾定律指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這也是為什麼電子產品一直在降價的原因。

這個定律在過去的五十年內都是適用的,目前最先進的芯片為7nm芯片。不過隨著芯片越來越小,性能越來越提升,摩爾定律逐漸失效。

不過在任正非看來,即使摩爾定律已經失效,但是人類不會因此而停下前進的腳步。科學家們曾希望石墨烯來代替當前芯片材料,目前還沒有突破性進展,但是未來終究會有更先進的技術出現。

任正非:身處爆發式創新前夜,這些領域應重點關注

關於未來,哪些技術將帶領人類前行?

任正非認為主要集中在基因技術、分子科技、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光技術等領域。

基因技術將促使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納米醫療等取得突破性進展,給人類帶來的變化大到不可預知;分子材料的進步將為人類貢獻新材料、新技術;人工智能對社會的促進和財富的增加形式將產生巨大影響;量子計算的進步則會帶來信息流量的爆炸影響;光技術也在多個領域應用可期。

2

華為未來聚焦在哪?

預測了這麼多方向之後,華為將如何參與未來的三十年,將在這個過程中貢獻哪些技術?

任正非認為在未來海量數據的洪流之下,華為的戰略定位應該與這些數據有關。未來將主要聚焦在疏導分發、存儲與處理數據流量等方面。

只有讓數據的高速公路建立起來,人類才會更加快速的發展。

信息技術的發展是建立在硬基礎和軟基礎之上的。不管是5G還是6G的建設都是硬基礎的表現,尤其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就是硬基礎的發展程度。軟基礎則主要是指人才和監管等建設,人才的培養定不可放鬆。

因此華為堅信在科技之林中,僅有個別企業的強大根本不會對人類進步起到太多進步,只有百花齊放,才是發展之道。

通過任正非的文章,我們可知他老人家無時無刻不在關注未來三十年的事情,格局之大,乃真正企業家。

其實任正非更大的格局則表現在了5G技術轉讓上面。

此前有記者問他:“華為能夠接受多大程度的技術轉讓?”

任正非則很大氣的回答:“不是部分,而是全部。”

要知道5G技術可能是華為斥資近千億的研究成果,現在願意拿出來進行技術轉讓。這就是一位企業家的格局與視野,他早已不在乎企業間的小營小利,在乎的是全人類未來的發展方向。

任正非:身處爆發式創新前夜,這些領域應重點關注

在如此胸襟氣度之下,華為在受到美實體清單的影響下,三季度業績依然超預期。

今年前三季度,華為實現營收6108億元,同比增長24.4%,淨利潤率8.7%。在今年全球手機銷量下跌的情況下逆勢增長,直接挑戰第一名三星公司。

在公司研發費用上,即使今年困難異常,但是依然投入1200億進行研發,這就是大公司的底氣。

創業小貼士:

如果想當未來科技領袖的創業者則真的可以認真思考任正非提出的幾個領域,任何一個領域都是可能會對未來起到顛覆作用的領域,也是下一個世界首富的誕生地。

如果說當不了這些領域中的領頭羊,如果能從中的產業鏈上佔據一席之地也是可以讓你實現財富自由的一個絕佳途徑。仔細探索,認真總結,機會在向我們招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