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觀山湖:美的林城時代無法兌現的安置協議背後

  2019年10月28日,位於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的美的置業廣場一施工地下停車場發生垮塌,造成8人死亡的較大事故。該事故的發生,令位於觀山湖區美的林城時代的居民們心驚膽戰,因為,在該事故發生之前,他們通過申請政府信息公開得知,租用美的林城時代住宅樓7000多平方米的是架空綠化層開設的“合力超市”,至今沒有任何消防手續及房屋驗收手續,存在安全隱患。

  美的林城時代是一個佔地1000多畝的房產開發項目,有473戶拆遷村民。最初開發商承諾給每戶村民簽訂安置20平方米門面房,並辦理獨立產權證的安置協議,用於解決失地農民的生存問題。可房屋建成後,對473戶村民的承諾卻至今未能兌現。

20平方米商業門面的拆遷安置協議

  2011年1月20日,觀山湖區養馬村的村民們與美的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的房產”)簽訂了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協議。美的房產要在養馬村和上寨村區域開發的房產項目名稱為“美的林城時代”,佔地1000餘畝。

  統一格式的拆遷安置補償協議第二條顯示:美的房產以成套住宅房屋建築面積及營業面積20平方米與村民們進行產權調換,房屋調換的面積以產權部門核定為準。美的房產應負責辦理調換房屋產權證交給村民,辦證費用按有關規定執行。

  拆遷安置補償協議第六條顯示:美的房產調換給村民的房屋,應符合國家規定的質量安全標準,並執行國家保修規定,按規定實施物業管理。

  養馬村和上寨村的村民們告訴記者,美的房產與村民們簽訂的安置補償協議中,每戶村民都應得到20平方米的營業面積,開發商並負責辦理產權證交給村民。一直等到2016年,美的林城時代房屋建成,可開發商不但沒將門面房按期移交,連門面房的過渡費也沒有了。

  在此背景下,2016年11月,有13名村民主動出面,收集村民簽字,幫助村民向開發商討要過渡費。一直到2017年5月,部分村民才陸續得知,幫村民討要安置過渡費的“十三代表”已經代表養馬、上寨473戶村民,與開發商簽訂了一份《回遷安置戶20平方營業面積移交協議》,在該協議中,開發商稱:因金陽2010-02-03-04地塊所有安置戶享有的20平方米營業面積是整體營業面積,無法分割區域,開發商在無法為安置戶辦理獨立產權的情況下,經全體安置戶和養馬村民委員會、上寨村民委員會以及“十三代表”多次協商,養馬村村委會、上寨村村委會同意代安置戶接收該營業面積和代為保管該營業面積的產權,但對該營業面積質量(注:房屋合格證、消防認證書、房屋分層分戶平方面積圖等)產生的問題與兩村村委會無關,造成的一切責任由開發商負責。

“十三代表”被指出賣村民利益

  楊琪璟是被拆遷安置的村民之一。

  楊琪璟告訴記者:“‘十三代表’代表養馬、上寨473戶村民的授權委託書是偽造的。十三代表”聯合兩村村委會,將村民們的商鋪以每月每平方米30元的租金,租賃給一家名為貴州三元隆商業策劃公司,該公司以每月每平方米120元至200元不等的價格對外租賃招商,並且,“十三代表”與其簽訂的租賃期是20年。20年的租賃期,每平方米每月至少90元的利潤,6000平方米左右每月僅租賃費的利潤就在50萬元以上,20年的利潤超過一個億。

  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村民們將“十三代表”及養馬、上寨村委會起訴到貴陽市觀山湖區人民法院,請求判令其與開發商簽訂的《回遷安置戶20平方米營業面積移交協議》無效。當地政府為“十三代表”及村委會介紹了一家律師事務所,並讓律師為他們提供了法律援助。最終,觀山湖區法院以該協議有當地政府蓋章予以見證,並認可了“十三代表”簽字有效的觀點,駁回了村民們的訴訟請求。

  至此,被拆遷的473戶2000多村民20平方米的營業用房及產權,就這樣被“十三代表”以每月每平方米30元20年的合約價格出租了。村民們在觀山湖區法院沒能討回自己的合法權益。

無法兌現的安置協議

  “十三代表”與開發商簽訂《回遷安置戶20平方米營業面積移交協議》,協議中開發商稱“無法分割區域”“無法為安置戶辦理獨立產權”,但實際的情形卻是,開發商指定移交給村民們的營業用房,出租後被開成了一家營業面積7000餘平方米的“合力超市”,這個超市位於兩棟住宅樓中間的一層位置。

  從原貴陽市規劃局為美的林城時代對該項目規劃的平面圖顯示,該項目規劃用地為68.67萬多平方米,建設樓棟161棟,商業辦公建築面積為11.2萬平方米,公共建築面積為7.78萬多平方米,不計容面積為45.2萬多平方米,其中架空綠化層面積1.5萬多平方米,商鋪架空走廊面積為0.32萬多平方米。

  楊琪璟及村民告訴記者,由當地政府見證,“十三代表”與開發商簽訂移交給村民們的無法分割、無法辦理產權的營業用房,其實在規劃中是一個架空的綠化層,開發商就是用這個架空的綠化層改建成大型超市,用於兌現給村民們20平方米的門面房。至今,住建部門無法對該架空的綠化層進行房屋竣工驗收,消防部門也無法對架空的綠化層改建成的大型超市辦理消防等相關手續,這給住宅樓上的住戶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而“合力超市”的大門出口臨地鐵站出口,人員密集,安全隱患更為嚴重。

  為此,楊琪璟及當地村民申請貴陽市消防支隊信息將該超市所在位置的消防手續公開,申請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政務公開規劃及用地等詳細手續。但該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行政服務中心窗口工作人員僅僅讓他們在電腦上瀏覽一下平面圖等,不具備專業知識的村民們看得一頭霧水,並沒有得到他們想得到的開發商是否改變規劃及用途的詳細圖紙信息。

村民艱難維權

  當地村民告訴記者,其實,佔地面積1000多畝的美的林城時代,開工於2010年,早在2012年,房管部門就已經開始給該項目辦理“預售許可證”,2016年,住建部門對該項目進行了竣工驗收,該項目的房產也早已售罄。

  記者來到觀山湖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希望瞭解該項目的用地、規劃等相關手續。該局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美的林城時代的用地和規劃都在貴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讓記者到市局去了解。

  按照城鄉規劃法的相關規定,此類房產開發項目的規劃平面圖應該在項目地公開張貼公示。貴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記者不是該項目的利害關係人,他們不能向記者提供該項目的信息。如果想了解該項目的規劃詳規,請讓村民們拿著身份證到行政服務中心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窗口去申請信息公開。

  觀山湖區消防大隊讓辦公室的負責人查詢位於美的林城時代的“合力超市”的消防手續後告訴記者,該超市他們僅查詢到了公司的名稱和法人名字,監督檢查任務無任何信息。10月16日他們將檢查,責令該超市限期改正並處罰。

  奇怪的是,這個在2016年就已經竣工驗收並基本售罄的房產開發項目,至今,貴陽市稅務局仍然未對其土地增值稅進行清算。

  按照國家稅務局對土地增值稅清算的條件:對已經銷售完畢的;取得預售房許可三年以上;銷售已達到85%以上的,稅務機關應要求企業進行土地增值稅清算。而美的林城時代項目符合清算條件已有數年時間,但開發商既未主動申報應繳稅額,同時稅務部門也沒有清算徵繳。對此,貴陽市稅務局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局正準備對該項目進行土地增值稅的清算。

  雖然,養馬、上寨兩村2000多村民的維權屢遭挫折,但是,村民們仍然相信依靠法律能解決他們的問題。據悉,村民們要求開發商履行拆遷安置協議的上訴狀,觀山湖區法院已經受理並立案。就“十三代表”的行為,村民們也以詐騙的名義報案到當地公安機關,希望立案查處。村民們認為,“十三代表”偽造《委託接收書協議》,出賣了村民利益。“十三個代表”代表不了2000多名村民,當地政府為“十三代表”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時,也要為2000多名村民提供法律援助,因為解決他們這些失地農民的生計,才是最大的民生問題。

  對此,記者將繼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