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經濟日報:清水的鄉村變了樣

甘肅經濟日報:清水的鄉村變了樣

劉峽村裡東西協作紀念碑。

寒冬時節,記者來到清水縣秦亭鎮的趙堯新村,看到整潔的道路兩邊並排建起了一棟棟嶄新的農家小院,院子裡傳出孩子們嬉戲玩耍的歡笑聲,讓人感到處處透著一種祥和的氣氛。

村民景愛霞原本住在半山腰老莊子裡,家裡吃水、就醫看病、孩子上學曾經都是她的“心頭病”,“別的先不說,那時候娃娃去上學要走四五里山路,很辛苦。”

今年9月,景愛霞全家搬進趙堯新村,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但學校就在家門口,而且吃水、醫療等問題全都迎刃而解,自己也在村裡開起了小超市。

“家裡原來的土地一年收成有限,全靠大兒子外出務工。搬到山下後,村裡瞭解到我家情況後,幫我們開了間小超市,有生意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景愛霞一邊整理自家超市裡的小商品,一邊對記者說。

記者瞭解到,為改善居住偏遠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秦亭鎮依託2017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投資2000萬元,實施趙堯新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項目包括巷道硬化、給排水管網工程、民俗博物館、文化廣場、綠化等基礎設施工程。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嚴格按照有關要求,針對建檔立卡戶在人均落實8000元項目補助的基礎上,落實人均不超過3.5萬元地方政府債券;對非建檔立卡戶人均落實5000元項目補助,全部用於建房。對東西協作項目戶落實人均不超過2萬元,戶均不超過10萬元項目補助,有效減輕了搬遷群眾的建房負擔。目前已有161戶全部搬遷入住新村。”秦亭鎮副鎮長馬慧誠說。

同樣在清水縣劉峽村,這裡藉助東西部協作項目,讓村容村貌大變樣——極具鄉村特色的木頭籬笆和木門,門前片片冬青、櫻花、薔薇、紅葉李,在朦朧細雨中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

“要讓村民在這新環境裡住得安心,發展產業增收是關鍵。”2017年來劉峽村駐村的幹部馮春富向記者介紹,在精準扶貧上,劉峽村落實六大產業19戶,落實六大產業補助資金46萬元,依託村裡的興茂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飼草玉米100畝、架豆35畝、冬花25畝,通過貧困戶在合作社務工和分紅,有效增加貧困戶收入。

“以前家裡的地全種玉米,一年到頭也沒什麼收入。年初開始在村裡的指導下,我們試種了3畝半夏,收入比以前好很多。”劉峽村村民趙世明相信,和村裡的變化一樣,自己的生活也會越過越“美麗”。

鄉村的變化是清水脫貧的見證。如今,清水縣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自然村全部通動力電,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基本公共服務方面,全縣有村完小70所、教學點156個,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少年兒童都能就地就近入學,千人以上有需求貧困村都有村幼兒園。貧困村全部有村衛生室和合格村醫,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非建檔立卡特殊困難人群家庭醫生簽約率達100%。

有了“面子”還需“裡子”。清水縣在產業發展方面,123個貧困村都有主導產業,其中以果品為主導產業的村67個,以養殖為主導產業的村32個,以蔬菜為主導產業的村17個,以中藥材為主導產業的村7個,都有正常運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集體經濟收入“空殼村”全部消除,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萬元以上。

今年是清水縣整縣脫貧摘帽年,全縣計劃退出貧困村60個,預計實際退出64個,其中深度貧困村58個,貧困村由70個減少到6個,計劃減少貧困人口14800人,預計實際減少貧困人口16072人,貧困人口由18805人減少到2572人,貧困發生率由6.53%降至0.89%,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基本實現。同時,清水縣利用東西協作財政幫扶資金,通過收購、銷售貧困戶農產品,帶動2542名貧困群眾實現增收。

end

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