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百貨商場:商業經營、工業發展、法國婦女的人格獨立

一、19世紀的法國與十九世紀的百貨商場

說起百貨商城,這已經是現代都市的人們常去的活動場所。但今天,我們想將歷史的目光凝視於19世紀的法國,那個眾所周知的法國大變革的時代,那個在帝國政體與共和國政體徘徊的法國年代。

19世紀的法國,在傳統的小商鋪中間,百貨商場開始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蓬勃興起。一時間,百貨商場可謂多點開花,似乎以大商場和新的商業景象印證了法國的社會革命與轉型。

19世紀的法國,無需去細究是否真的有這樣的意圖,但百貨商場的出現,卻客觀上促成了整個社會商業經營理念、模式的轉變,並給了法國婦女一個活動空間,一個從人格附屬走向了人格獨立的社會活動空間。

可以說,19世紀的法國百貨商場見證了法國從資本主義萌芽到走向興盛,以百貨商場這樣一個小視角、以歷史的眼光來探索歷史上的法國革命帶來的經濟發展演變卻也是件有意義的事情,最終認識到百貨商場蓬勃發展背後的真實原因和深刻影響。

(全文共4600字,不枯燥的4600字喔!還有很多美輪美奐的插圖!)

歷史上的百貨商場:商業經營、工業發展、法國婦女的人格獨立

19世紀的法國

二、生存與毀滅早已經註定:百貨商場的蓬勃興起與小店鋪的舉步維艱

如果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百貨商場,會覺得百貨商場的套路早已經瞭然於胸,有一種不過如此的感覺。但如果我們化身19世紀的法國民眾,會發現百貨商場是如此的難得與不可思議。

19世紀的法國資本主義已然逐漸走向興盛,這種變化反映到作為代表新經濟勢力的百貨商場與代表傳統勢力的小店鋪之間的鬥爭。

就如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中所提出的: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

新經濟勢力的百貨商場想脫穎而出,絕不是天上掉餡餅,自然就能生存下來的,同樣,傳統勢力的小店鋪也不會面對可能被毀滅而束手就擒。

一場價格戰在雙方意料之中而展開了。大商場的價格優勢似乎無可匹敵,比如當時的法國百貨商場,往往在絲綢上的利潤是沒有小商鋪高的,但大商場無所謂,大商場追求的是東方不亮西方亮的策略,大不了從其他地方賺回來。

而小商鋪卻沒有辦法,只能在單一類別或幾類中進行價格戰,他們並非是吝嗇,而是供應商渠道有限,他們越打價格戰,越是離破產的旋渦越近。

歷史上的百貨商場:商業經營、工業發展、法國婦女的人格獨立

當時的百貨商場已然具有了壟斷這種高階的資本主義韻味在,他們往往會藉助整體實力和供應商進行談判,要求供應商給其他人的價格要高於自己,或者說至少不能低於自己的價格,這樣的條件對供應商不可謂不苛刻,但供應商依然答應了。

也許我們會好奇原因,其實原因就是:供應商不願意為了小客戶而犧牲大客戶,更何況那時候的法國百貨商人往往是現款結清,這對供應商是很大的誘惑。百貨商人能動輒以幾萬、幾十萬法郎結算,足以說明當時規模經濟已經取得了極大的發展。

除了價格戰上的節節敗退,在外觀戰的較量則更是懸殊,小店鋪的敗北則顯得如雪崩一樣。小店鋪們受制於資金和經營理念,往往很少在廣告和店內裝潢上進行投入,沒辦法給顧客提供一個更好的舒適的購物環境。

據歷史記載,法國的百貨商場為了做廣告可謂投入巨大且形式多樣,當時廣告投入幾十萬法郎的百貨商場就為數不少。而且,他們充分認識到人的心理,通過廣告將人們的消費習慣從計劃消費轉變為衝動消費。

歷史上的百貨商場:商業經營、工業發展、法國婦女的人格獨立

19世紀法國百貨商場的自行車廣告海報

百貨商場們耗費巨資將商場的裝潢變得“高大上”:玻璃的櫥窗、適度的光線、錯落有致的展臺,甚至還有一些名流的海報誘惑,這一切讓小店鋪們無從招架。

此外,在經營管理層的構建上,百貨商場已經逐漸具備了近現代的經理人雛形。他們重視資本的力量,用資本籠絡需要的人才,而非親自下場和小商鋪們“下棋”。這些手握資金的資本家選擇用資金來推動人力聚集,用來對抗並戰勝那些可能在個人能力上勝過這些資本家的小店鋪老闆。

這一切都是資本導向下的結果,體現了法國的大變革時代。

三、是什麼讓百貨商場能夠擊敗星羅棋佈的小商鋪?是資本經濟統領下的多種策略的合力

說起成功的經營策略,想必很多人都可以說出個子醜寅卯來。但對19世紀的法國而言,這些資本家其實也只是在嘗試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對那時候的百貨商場而言,他們賴以立足和蓬勃發展的法寶其實就是以下幾樣:

低價策略。21世紀的今天,這樣的策略自然是屢見不鮮,但19世紀法國的百貨商場卻能夠在初創之時就堅持著這樣的原則,這些商場大亨們初步認識到低價策略的威力:
他們認識到,低價策略並不意味著所有商品都要堅持相對市場低廉的價格,更不能只盯住一件商品來賺取暴利,而是追求在有限商品低廉的情況下吸引儘量多的注意力,從而造成這個商場所有商品都價格實惠。

那時候的法國人,會將部分商品,比如常見的一些日用品以薄利甚至虧本的方式銷售,來試圖穩定客戶群,並藉助其他大多數商品的正常利潤來獲利。

展示策略。19世紀的法國商場們充分認識到允許自由進入的好處,儘管可能會有一些流浪漢逡巡其中,但這只是微不足道的弊處。由於百貨商場往往佔地面積大且貨品豐富,加上自由進入後,很容易在人們心中演變為一個新的社會活動場所,慢慢演變成一項娛樂休閒活動。後面會提到這個策略對後來法國婦女的社會地位和活動空間的影響。

廣告策略。19世紀法國的百貨商場給我們上了一課,一個關於資本是如何控制輿論、如何改變人們消費習慣的課程。這些百貨商場背後的資本家們,將幾十萬法郎投入到產品目錄、廣告和張貼海報中,甚至連法國人酷愛的戲院的舞臺幕布上也佈滿了這些百貨超市的介紹。

在社會輿論中,人們開始將百貨商場納入日常消費的對象,並逐步演變為主要對象。

有意思的是,19世紀的他們,居然已經開始將季節、節日等與商品串聯起來,比如有春裝時尚、秋裝時尚之分,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百貨商場正是通過這些逐漸將相對富裕的中產階級發展為客戶群。

歷史上的百貨商場:商業經營、工業發展、法國婦女的人格獨立

四、百貨公司成功的背後原因是法國大革命和法國工業革命的巨大貢獻

百貨公司能在十九世紀中後期以極短的時間迅速擊敗多如天上繁星的小店鋪,固然有著上文所提及的諸多策略和資本的影響,但其背後的真正原因卻是法國大革命所帶來的階層洗牌和法國工業革命的巨大貢獻。

  • 先說說法國大革命。

其實,在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時期,儘管1789年到1794年的資產階級革命,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法國的封建勢力。但其實那時候,法國的工業雖然規模有了相當程度的增長,卻還是個農業國。根據學者統計,那時候法國的工業產值還不到農業產值的二分之一。

歷史上的百貨商場:商業經營、工業發展、法國婦女的人格獨立

拿破崙

但到了拿破崙時期,尤其是拿破崙成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後,為了維繫自己的統治,拿破崙極力扶持國內的資產階級勢力,通過民法典、商法典、法令等來發展資本主義工業。

同時,拿破崙頒佈了相當多的帶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規定,給國內資產階級一個相對良好的空間,有效的保護了法國的工業發展。

為了使法國國內工業產業避免受到當時更領先的英國工業的影響,拿破崙甚至利用其在歐洲大陸的威懾力來建立“大陸體系”,以希望能夠對英國實現經濟隔離。

可惜的是,後來法國封建勢力連同反法聯軍等重創了拿破崙,也意味著法國民族資本受到了相當大的衝擊。

不過,法國大革命對法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推動作用卻沒有隨之消除,僅以紡織品為例,在拿破崙時期,法國的紡紗廠數量就從8家增長到200多家,紡織產量也變成了原來的四倍左右。

  • 再談談法國的工業革命。

在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的英國“珍妮紡紗機”出現後,英國於1840年前後率先完成工業革命。受到英國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生產力飛躍的引導作用,法國緊隨其後,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也基本完成了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迅速發展使得法國各生活領域的工業產品在種類和數量上均有了明顯增加,這就使得百貨商場作為規模化的消費品提供者的優勢得以發揮出來。

在那時候的法國人眼裡,百貨商場無所不有,只要有錢財,想要什麼商品都能買到。

此外,交通運輸的發展對法國商業的推動作用則更值得值得一提。

在1850年,法國的鐵路總里程還只是3000公里。

而到了1870年,法國的鐵路里程就已經增長了四倍以上,達到了17000公里。

更誇張的是,到了1900年,法國的鐵路總里程再次增長了接近兩倍,達到了45000公里。

歷史上的百貨商場:商業經營、工業發展、法國婦女的人格獨立

從法國的鄉村到城市

不僅如此,交通運輸速度被極大的提高了。

在十八世紀末時,從法國北部的里爾到法國南部的圖盧茲需要六天左右;

但是到1814年的時候,時間就只需要三天半了;

而到了1850年的時候,時間就變成了一天半了。

這些縱橫交錯的鐵路網和日益增加的交通運輸速度使得法國的工業生產端和消費端更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消費不同地域的產品成為了輕而易舉,有效解決了貨物運輸的時間和成本問題。

農業與商業的區別之一還在於人員的流動性。法國的工業革命使得人員的流動性顯著增加了,人們從里爾來到圖尼茲,從雷恩來到貝桑,從卡昂來到馬賽,從南錫來到波爾多。

他們或帶著自己的錢財,或帶著自己的技術,或帶著自己單純的勞動力投入到這些城市建設的繁華中,處處彰顯著資本主義體系下的一切生產要素的充分流動。

歷史上的百貨商場:商業經營、工業發展、法國婦女的人格獨立

法國行政區域圖

五、意料之外的驚喜:消費成為一種信仰,法國婦女獲得了真正邁向社會的人格獨立

客觀的說,從資本家的角度看,他們經營百貨商場並不是為了做什麼善事或形成什麼文化,他們只是為了追逐金錢,希望成為財富之神垂青的對象。但有時候,無心插柳柳成蔭,百貨商場的成功居然帶來了意外的驚喜:

在百貨商場曠日持久、樂此不疲的營銷下,人們的日常消費逐漸由生存需要轉變為生活習慣。

有趣的是,十九世紀的法國仍然是個信仰宗教的國家,他們的民眾在工作之餘總會選擇去教堂尋求心靈的寧靜。

然而,到了百貨商場大行其道的時候,圍繞著百貨商場的卻是那些法國小市民、家庭主婦、中產階級們,商場漸漸佔據了他們活動場所的一個重要選擇。

這時候,教堂的信仰漸漸被削弱,消費反而成為了一種新的信仰。

正是這種消費信仰,推動了商品需求的蓬勃發展,最終推動了法國資產階級得以進一步壯大。

歷史上的百貨商場:商業經營、工業發展、法國婦女的人格獨立

不僅如此,如果從人文主義的角度來看,百貨商場的成功還帶來了一個真正的驚喜,那就是:
法國婦女獲得了真正邁向社會的人格獨立。

習慣與文化的區別有個很顯著的地方,那就是習慣往往僅為一個人或一群人,但文化卻是一群人共同的習慣長久而形成的。

隨著越來越多人把消費當成一種信仰,法國的婦女們頻繁出入於百貨商場。

她們終日在這些琳琅滿目的商品陳列櫃間流連,逐漸模糊了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界限。

要知道,儘管到了十九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婦女想要接近公共生活的限制仍然很多,就如文學作品中寫道的:

被圍堵在緊身胸衣和房子之中。

十九世紀的她們,屬於家庭的內部空間,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與充滿新鮮感的外部空間相隔絕。

那時候的百貨商場已經開始注意到要避免強調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應該營造商品的“適合你、你想要”的交換價值,從而讓法國婦女們沉醉其中。

由於百貨商場整體的購物氛圍較好,19世紀的法國婦女甚至有在百貨商場裡面與情人約會、與朋友聊天、甚至寫信、閱讀、工作等,她們的社會空間被遠遠的拓展開來,畢竟那時候百貨商場總喜歡招聘年輕貌美的女售貨員,以提高促銷能力。

也由於社會空間的擴大,她們的見識日漸提高,開始追求人格獨立,從家庭的附屬中脫離開來,大聲表達自己的意願,一句“我要時尚”,更像是法國婦女人格獨立的宣言。

六、額外的結語

百貨商場對現代而言是再為正常不過的事物。但是對19世紀的法國,卻是如此新鮮。百貨商場的蓬勃發展,既得益於當時法國大革命和工業革命的推動作用,又逐漸推動形成了消費文化,並反作用於法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更值得稱道的是,法國婦女的人格獨立被真正實現了,男女平等在無需宣言下得到了社會的自然承認。

法國婦女敢於發出“我要”、“我想”、“我能行”的聲音,推動了整個法國社會的思想進一步解放,為法國的強國之路奠定了社會基礎。(全文共4600字)

參考文獻:

1.《試論近代法國工業化進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