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貴州深山裡的第57個族群,身份證所注民族為“穿青人”


充滿“神秘色彩”的穿青人,是分佈在貴州黔西北地區的待定民族,他們是我國56個民族之外的族群。關於穿青人的族源由來,人們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穿青人發源於貴州的原生土著民族,另一種說法認為穿青人是漢族的一支,也可能是明朝隨軍遷徙至貴州的漢人的後代。

由於多次考察所遺留的疑問,穿青族暫不在我國56個民族中,但在2014年,在辦理居民身份證時,採取了一種過渡辦法,其身份證上所注民族為“穿青人”。根據2000年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穿青人”人口數量達67萬人。資料顯示,從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確認民族成份開始,穿青人這個是否屬於漢族身份的問題,一直都存在於被承認和被否認之間。

他們在鄉間有一大片村子,形成自己的聚居區,有不同於當地漢人的信仰和風俗習慣的特點。長期以來,穿青人多以青、藍二色為衣服主色,穿三節衣,拴腰帶,戴大勾耳環,梳三把頭,女性頭上還會包著青布。在以前,穿青人別於漢族的標誌是婦女不纏足。如今,穿青服飾在大部分地區已近消失,只在偏遠地區可見。


穿青人曾使用的一種漢語方言“老輩子話”,這種方言現仍流行於貴州的黔南和黔東南地區。他們把山魈作為圖騰,儺戲是穿青人的一種特殊民間文化,是穿青人的精神之舞。完整地表現了穿青人祖先們從事農業勞動的全過程和一些日常生活的情節。

穿青人實行一夫一妻制,同宗或同姓嚴禁通婚。穿青人的婚俗從說親到結婚後的回門,規矩繁多,民間通常有十八禮數之說。在穿青人聚居的村落裡,結婚是寨中最隆重的事情,從最初的提親到確定婚期,要歷時數年之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