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又要賣!傳5億美元售健身設備品牌的背後“隱情”

安踏又要賣!傳5億美元售健身設備品牌的背後“隱情”

正式完成迄今為止中國體育用品史上最大收購案不到半年,安踏體育(02020.HK)似乎就已經準備好對這項資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了。北京時間11月26日,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說法稱,在潛在買家報價後,安踏體育正考慮出售健身設備品牌Precor(必確),售價可能在5億美元左右。

時代財經隨即聯繫了安踏體育置評,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一個多星期前,11月12日晚間,安踏還曾發佈公告稱,以11.98億港元(約人民幣10.74億元)出售Amer Sports(亞瑪芬)間接權益的5.2517%。

在獨立服裝零售分析師馬崗看來,安踏已經開始整合品牌資產和通盤規劃業務。他在11月27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當下先做多,再做少,再做好,是安踏執行層面落地的務實之舉。”

剝離非核心資產?

彭博社的消息稱,據知情人士透露,安踏在接受潛在買家的接洽後,正在考慮出售其健身器材品牌Precor。

這家1980年成立的健身器材商原本是芬蘭運動集團Amer Sports旗下的品牌,今年9月,安踏體育牽頭的財團——包括安踏體育與中國私募基金方源資本、加拿大瑜伽服飾品牌露露檸檬 Lululemon Athletica 創始人Chip Wilson 及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以46億歐元的價格收購了Amer Sports,Precor也被一併收入囊中。

知情人士說,這家中國最大的運動服裝製造商正在與一名顧問就可能出售這一美國業務進行合作,該交易可能會帶來約5億美元的收益。目前,不少公司和私募股權基金對收購Precor表達出了初步的興趣。

健身垂直媒體GymSquare則表示,目前正在IPO的中國本土健身器材企業舒華體育也是潛在買家之一。這家同樣在福建晉江起家的體育公司與安踏也有密切的關係,時代財經查閱其招股說明書發現,根據舒華體育2018年的營收數據,公司第二大業務——展架業務收入3.89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為33.35%。安踏和特步作為該項業務的第一和第三大客戶,為舒華創造了2.26億元的收入,合計佔展架營業收入的比例約為58%,佔總營收的近兩成。

彭博社指出,儘管安踏熱衷於建立和擴展從亞瑪芬收購的大多數品牌,但健身器材並不是其增長戰略的核心資產。一位知情人士說,關於Precor的出售流程最早可能在明年開始,目前審議工作還處在初期階段,不確定最終是否會達成協議。

根據Precor官網的信息,這家總部位於華盛頓州伍丁維爾的健身器材公司,以生產製造室內自行車、跑步機、橢圓機等為主,目前為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健身俱樂部、酒店和學校提供健身用品。

馬崗認為,出售Precor也意味著安踏開始整合品牌資產和通盤規劃業務。“健身領域太細分,和安踏現有的業務整合成本高,且不好複用現有資源。”在馬崗看來,整合成本高,賣掉就是最好的選擇,對於安踏來說,不一定每個細分領域都要涉足,也不一定都有機會做到前幾名。

除了Precor,Amer Sports旗下的資產還包括Wilson網球拍,Louisville Slugger棒球棒,Salomon滑雪靴,始祖鳥戶外裝備和Atomic冬季裝備等。而在安踏體育原有的品牌矩陣和資產組合中,已經擁有了一系列的戶外裝備品牌,諸如擅長滑雪裝備的日本高端運動品牌迪桑特DESCENTE、韓國戶外品牌KOLON SPORT等,能夠形成品牌的矩陣,共享渠道和資源。

而諸如Wilson網球拍、Louisville Slugger棒球棒等運動器械類的產品,在馬崗看來,相比健身類的整合難度要小一些。“無論從渠道還是團隊能力上看,運動器械類相比健身類的整合難度要小一些,體育和健身仍然是兩個維度的東西,在線下也是兩種渠道體系和兩個生意形態。”

另外,馬崗指出,在發達國家,運動器械消費佔到整體體育用品消費的20%—30%,安踏集團的運動器械類+配件類銷售卻僅在5%以內,且毛利率偏低。早年,李寧收購紅雙喜和凱勝,發力運動器械時,安踏鮮有動作,一方面,器械整體市場規模偏低,另一方面,安踏尚無此類優質資源進行運作,這一部分有望成為其新增長點。

服飾零售行業分析師唐小唐則認為,在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安踏通過出售一些與主業關係不大的業務,能回收資金,以備未來增長放緩的潛在風險。“預計安踏明年的增長會有所下降,未來不排除它可能繼續出售關聯度不高的資產。”唐小唐認為,健身器材與安踏的服飾零售業務的分隔比較大,而且目前國內傳統健身連鎖行業模式都出了一些問題,情況並不樂觀,也會傳遞到上游的設備供應端。

“打折”賣股權含深意?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2日的時候,安踏體育還發布了一則讓人頗為意外的出售公告,聲稱擬以11.98億港元(約1.33億歐元)出售Amer Sports間接權益的5.2517%。交易完成後,安踏體育持有Amer Sports57.7%的表決權,並且享受52.7%經濟利益。

安踏又要卖!传5亿美元售健身设备品牌的背后“隐情”

如果簡單按照當時的收購價計算,這部分股權價值約為2.4億歐元。因此,如今1.33億歐元出售,相當於折價了44.6%。至於為何會在收購完成不到半年時間裡,就以近乎腰斬的價格出售部分股權,安踏並未作出明確說明,時代財經也在第一時間聯繫安踏方面採訪,但未能得到回覆。

不過在11月19日,安踏體育發佈公告稱,間接出售部分Amer Sports權益,預期將取得485.2萬歐元的收益。目前其關於Amer Sports 收購購買價格的分配工作尚未完成,最終價格的確定,以及這筆收益的所得將會在2019年的年報中體現。

二級市場對於這則消息的反饋並不積極。在出售消息公佈之後連續三個交易日,安踏體育股價持續下挫,跌去近4個百分點。

馬崗認為,相較於資金層面的盈虧,接盤方的名單中出現了紅杉和眾為的身影,才是這筆交易案的真正看點。

根據公告,安踏體育擬以11.98億港元(約1.39億歐元)出售Amer Sports間接權益的5.2517%。其中,安踏旗下附屬安踏SPV向超鴻(2.67%)、晉富(0.83%)、紅杉SPV(1.13%)及ZWC(0.38%)間接出售Amer Sports約5.0012%權益,出售代價以現金總代價約1.33億歐元;以670萬歐元向FountainVest SPV間接出售Amer Sports約0.2505%權益。

其中,超鴻為一家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公司,背後是安踏體育的四位執行董事丁世忠、賴世賢、吳永華、鄭捷,四人將用自有資金出資合計7120萬歐元收購Amer Sports2.67%B股。晉富的註冊地為英屬維爾京群島,唯一的董事及股東是賴世賢(執行董事),將合計出資2200萬歐元,購買Amer Sports0.83%的股份。

除此之外,新入局的還有為人熟知的紅杉資本和ZWC,公開資料顯示,ZWC Partners是一個美元投資基金,專注於中早期的項目,在消費及TMT領域有比較多的佈局和經驗。而另一位買家FountainVest SPV則是參與當初這筆鉅額收購案的財團成員之一,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方源資本。

東方證券的研報指出,安踏董事和管理層通過自有資金入股Amer Sports,實現利益綁定,表明集團內部對Amer Sports長期發展的看好,同時,紅杉和ZWC以無投票權形式加入,也展現了市場機構對於Amer Sports 未來發展的信心,有望對接豐富的產業資源。

馬崗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則強調,此次出售從股權比例上看並不算高,出售給誰才是重點和關鍵。“目前來看,新增的紅杉和ZWC口碑和影響力上的意義顯然要大於產業和業務協同。”

唐小唐對時代財經表示,諸如紅杉這樣的大資本進來,對於Amer Sports未來不管是拆分還是並表都留下了想象空間。“紅杉進來不僅僅是錢的問題,傳統零售業的投資,在紅杉的投資版圖裡面並不常見,它進來也是一種表態,是對於安踏未來的持續看好。另外一點的話,紅杉在全球有很多投資,這也能為安踏國際化的擴張帶來一些業務整合的幫助。”

10月16日,安踏第三季度財報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安踏品牌銷售金額同比增長10%-20%,FILA品牌產品零售金額同比增長50%-55%,其他品牌零售金額同比增長30%-35%。今年以來,安踏的股價漲幅高達102.62%,最新市值達2044億港元,已經超過阿迪達斯,成為僅次於耐克的全球第二大體育服飾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