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孫正義、豐田投資,一AI初創公司要扭轉日本創新落後局面

獲孫正義、豐田投資,一AI初創公司要扭轉日本創新落後局面

圖|Preferred Networks企業的家庭清潔機器人

一款能幫你收拾屋子的機器人(即使你把髒衣服轉移了位置,機器人還是可以找到)讓人們得以一窺日本初創企業景象。

日本AI公司Preferred Networks的創始人之一岡野原大輔(Daisuke Okanohara)聲稱他公司的人工智能軟件可以使“人類支持機器人”(Human Support Robot)以獨特的方式對周圍環境變化做出反應。

根據風險投資數據公司CB Insights報道:這項技術是東京公司的驕傲,市值近20億。在日本,像這種市值可達上億的初創公司是極為少見的。在美國和中國,其實已經見證了數百家這種新型企業的崛起,並且這些公司市值都在10億以上,而市值10億以上的初創企業在日本僅僅只有三家。

獲孫正義、豐田投資,一AI初創公司要扭轉日本創新落後局面

日本公司的隕落

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曾是擁有顛覆性創新技術的領導者。它為我們創造出了便攜式計算器、索尼隨身聽和LED燈。但之後,日本就在全球的創新競賽中一落千丈,遠遠落在了其他經濟體的身後。

來自麥肯錫諮詢公司(Consulting Firm McKinsey)的一項研究發現,直到2000年,日本的經濟才慢慢開始復甦始,當時索尼(Sony)和東芝(Toshiba)的收入大幅下降,遠遠低於行業裡的那些領軍者,比如蘋果、三星等。

來自麥肯錫的高級合夥人野中建二(Kenji Nonaka)聲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企業以生產更輕更薄的高科技消費品而聞名,但後來市場需求發生了改變,“高度設計”的產品已不再是市場需求。他表示,以軟件為重點的消費者導向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

他還說:“如果想要科技成功,就必須對消費者有深度的認知,必須知道消費者的根本需求是什麼,而日本恰恰沒有做到這一點,所以與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同樣的,也無法追趕上中國的步伐。”

此外,他補充道,20年前,美國的初創企業谷歌(Google)、收費視頻網站奈飛(Netflix)、臉書(Facebook)和亞馬遜(Amazon)的興起,在當時是是轟動一時的新科技。

“在日本,初創企業群體是非常有限的”,野中健二說:“每個人都想去大企業。”

專家也表明,因為日本的獨有工作文化特性而造成創新停滯不前,並且嚴重打擊到了風險規避融資體系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

日本政府也對技術投資進行了干預和指導,日本的工薪族工作文化不鼓勵員工離職,並且大多數企業嚴重依賴銀行進行融資,而不是選擇債券市場。

對於日本企業來說,使用不同的投資方式尤為重要。例如,在美國和中國,有眾多天使投資者(Angel investors),天使投資者擁有一定的資本並更願意承擔風險,他們更願意把賭注押在那些有巨大風險的個人和企業身上,儘管他們可能失敗。靜岡大學(University of Shizuoka)管理與信息學院院長兼教授佐藤誠二郎(Seijiro Takeshita)表示:“當你致力於新產品開發時,在美國,你可以迅速在短期內吸引到可觀的資金和人才。”但他也表示說,日本是“一種不喜歡失敗文化”的國家,“在日本企業中, 失敗比成功更可怕。”

獲孫正義、豐田投資,一AI初創公司要扭轉日本創新落後局面

一些進步的跡象

但這也不是說日本沒有在創新道路上發展。竹下(Takesshita)聲稱,日本企業其實有許多的創意想法,但與硅谷或者深圳的企業創意相比,那就稍遜一籌。日本企業擅長採用原有的技術產品,並對其作出重大的改進,這樣可以更容易的大批量生產。例如,1979年,索尼首次推出全新的隨身聽(Walkman),但當時的盒式磁帶技術已使用了十年有餘。

在另一種衡量標準上,日本在技術創新方面仍是處於世界的佼佼者。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在上月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日本的人均知識產權申請數量遠遠超過了其他任何國家(中國和美國在專利申請總量上仍然位居前位)。

即便如此,該組織聲稱,日本在推動創新所需的政治環境、教育、基礎設施和商業成熟度方面仍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今年初,日本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年度全球創新名單中僅排名第15位,並下降了兩位,遠遠落後於美國、英國和以色列等國。瑞士則榮獲了全球創新排名第一位。

獲孫正義、豐田投資,一AI初創公司要扭轉日本創新落後局面

圖|Preferred Networks的創始人之一岡野原大輔 來源:CNN Business

日本AI公司Preferred Networks的創始人之一岡野原大輔指出,員工的多樣化是解決日本停滯不前的一種方法。他的公司大約有270名員工,其中大約10%是外國人,他們來自於30多個國家。該公司鼓勵員工在辦公區域和團隊協作軟件Slack上使用英文溝通,並聘請翻譯協助員工溝通。相比之下,根據硅谷領導集團(Silicon Valley Leadership Group)(一所倡導組織)和硅谷社區基金會(Silicon Valley Community Foundation)在2017年發佈的一份報告表示,硅谷的外國員工佔總公司員工比例約57%。

岡野原大輔說:“我們需要多樣性的思考方式,並接納更多全新的、激進的想法。”他還補充說,Preferred Networks公司希望創造一個讓“新想法能夠被輕易採納和嘗試”的環境。

麥肯錫的野中建二聲稱,日本的初創公司也需要有與世界頂級公司競爭的野心。

同時,他說道: “許多初創公司對於在日本所取得的成功非常滿足。雖然日本的市場不小,但還是無法與中國和美國相提並論。所以他們在創業時需要考慮到他們的增長速度如何與美國和中國相比較。”

同樣的,這個道理也適用於已成熟的科技公司。例如,上週,日本電信運營商軟銀集團(Softbank)宣佈了一項計劃,將把Z Holdings(雅虎公司改名為Z Holdings)與通訊應用軟件Line合併。軟銀集團稱,日本互聯網公司遠遠落後於美國和中國同市場的其他公司,並且也需要向其他亞洲地區擴張,以保持企業的競爭力。

獲孫正義、豐田投資,一AI初創公司要扭轉日本創新落後局面

尋找競爭者

能力強大的投資者通常可以使公司有效運營,但這也是許多日本初創企業面臨的另一個障礙。孫正義(Masayoshi Son),軟銀集團的創始人,也是身價億萬的科技投資者,在日本,他是科技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支持者。但是他市價1000億美元的軟銀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顯然沒有投資過任何一家日本初創企業。

相反,該基金會向全球大型初創企業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像優步、中國二手車初創公司車好多(Chehaoduo)和印度酒店集團Oyo。該基金會對本國的初創企業投資興趣寥寥,這可能是因為選擇過少---日本的大多數初創公司可能都不滿足孫正義的標準,該標準是要求已成熟的企業在幾年後正式上市。

然而岡野原大輔成功得到了孫正義的投資,他說,在日本,科技公司的環境是“十分具有挑戰性的。”他補充道:“與中國這樣的地方相比,顯然機會並不多。”

他的公司也引起了另一家日本大型公司豐田的興趣。2014年,這家汽車製造商首次和Preferred Networks公司進行聯合研發合作。自2015以來,豐田已向這家新型企業投資了超過110億日元(1.01億美元),成功推動了人工智能、機器人和無人駕駛技術等項目的發展。

這樣的投資已為公司帶來了許多非常重大的突破,比如人工智能軟件。其中,Preferred Networks公司所使用的機器人是由豐田製造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