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這些“山頂上的宮殿”,為何大多建在山崖之上

宮殿規模宏大,形象壯麗,格局嚴謹,給人強烈的精神感染,突現王權的尊嚴。當然,宮殿在世界各地皆有,但似乎在中國西藏,將寺廟、宗堡建於山頂或山崖的建築模式,在西藏這個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高原上幾乎普遍存在。而且西藏這些宮殿與別處的特別不一樣,因為它們不止獨孤的守望過歲月,更守望著信仰的大門。那些經歷風霜的高牆大瓦,有的坐落於山崖,有些深藏於山澗。白天沉默無言,夜晚舊夢纏綿,當眺望著遠處那雪山與藍天之時,才知道原來每一處城堡,都有著自己的故事。

西藏這些“山頂上的宮殿”,為何大多建在山崖之上

布達拉宮是藏族建築成就的最高體現。不僅因為它是藏族建築中最具高原特點和最有代表性的一種,也因為其修建難度最大和所體現的建築技藝最為傑出。這種建築的特點是建在高聳的自然山體上,以山巔為其天然基座,並完全依山勢的起伏來修建,從而藉助高聳的自然山體來襯托出建築的雄偉、高峻與挺拔。

布達拉宮因為是建在孤山上,因此布達拉宮好像橫空出世的天上宮闕,遠在十幾公里之外,就能看見它磅礴的雄姿。就此而言,布達拉宮的確是整個中國乃至世界建築界的奇葩,在世界建築史上佔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西藏這些“山頂上的宮殿”,為何大多建在山崖之上

但是這種倚山而建,與山合為一體的建築物,在西藏布達拉宮卻不是獨一份,與此類似的建築還有許多。可以說布達拉宮只是這類建築中集大成者。這類建築在西藏比較著名的有山南乃東縣的雍布拉康、山南洛扎縣的卡久寺、日喀則市的江孜古堡、昌都市丁青縣的孜珠寺、阿里地區札達縣的古格王朝遺址等。

西藏這些“山頂上的宮殿”,為何大多建在山崖之上

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是西藏曆史上第一座宮殿,也是西藏最早的建築之一,位於山南澤當鎮東南,高聳於雅礱河東岸扎西次日山頂。雖然它的建築規模與知名度都與布達拉宮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它的建造時間卻是比六世紀才開始建的布達拉宮要早。

雍布拉康的建築本身規模並不大,但藉助於高聳的山勢,也顯巍峨挺拔,氣勢雄偉,成為西藏山崖式建築的典型代表。

西藏這些“山頂上的宮殿”,為何大多建在山崖之上

江孜宗山古堡

江孜是一個盆地,農業非常發達,在一片蓊鬱的色彩當中,突兀拔起一座赭黃色的石山,在石山上又突兀拔起一座白牆紅頂的宮堡,它便是江孜宗山古堡。古堡遺址矗立在江孜古城中央的懸崖峭壁上,整個古堡群錯落有致的雄踞山頂。

宗山並不高,但江孜周圍地勢平坦,宗山就顯得鶴立雞群。江孜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喜馬拉雅山和岡底斯山之間的一條孔道,是南亞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正因為這樣,宗山古堡在歷史上演出過極其悲壯又極其輝煌的一幕。

西藏這些“山頂上的宮殿”,為何大多建在山崖之上

古格遺址

古格王朝遺址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託林鎮,宮堡坐落於鎮西北的象泉河南岸。曾經擁有百萬之眾的金戈鐵馬的吐蕃王室後裔,就偏居此地。宮堡建築在一座300多米高的黃土坡上,地勢險峻,洞穴、佛塔、碉樓、廟宇、王宮有序佈局,自下而上,依山迭砌,直逼長空,氣勢恢宏壯觀。

而建在山上的古格宮殿是西藏防守能力最強的建築,整個宮殿只有一條隧道可以通到山上,從這裡絕對沒有可能攻打上去,而另外的地方全都是懸崖。宮殿總是高高在上,這一方面是為了防禦,另一方面也象徵著古格當時至高無上的權力。然而,戰火摧毀了宮堡,黃沙淹沒了豪傑,遺址更留下了無數秘密。

西藏這些“山頂上的宮殿”,為何大多建在山崖之上

有專家把這類建築稱為宗堡式建築,有的專家稱之為山崖式建築。關於為什麼要把這類建築建在山崖上有不同的觀點,一派的觀點認為是為了安全的需要,目的是防禦。還有一派的觀點認為是與宗教信仰有關,是為了與神的世界溝通,當這些建築是世俗政權的宮殿時,這些山崖式的建築更想表達一種“王權神授”來自於天的觀念。建造宮殿,要考慮到防禦,這是肯定的,但要把這些建築建造在山崖上的主要目的歸結為防禦顯然太功利化,把宮殿建在山崖上,還是西藏神山崇拜的信仰體現。那些建在山頂與山合二為一的建築,是神山的縮影,是曠野中龐然的神山在人世間的替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