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西南:以水點睛 勾勒“西江十里畫廊”

三水西南:以水點睛 勾勒“西江十里畫廊”

三水西南:以水點睛 勾勒“西江十里畫廊”

滄江夕照,崑山聳翠。在佛山市三水區西南街道昆都山一帶,隨著觀景平臺、登山棧道、雲從公園等工程的提速推進,“三江匯流、灣區之源”的天然稟賦正加速轉化成為西南街道鄉村振興的強大動能。

在三水打造“三片聯動、百村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片區的版圖上,西南街道肩負著與白坭鎮共同建設南部嶺南水鄉片區的重任。今年以來,西南街道在全域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基礎上,以江根村為突破口加快構建“一山一島一古鎮一園區”的生態格局,以水都小鎮為著力點豐富產業內涵,讓“西江十里畫廊”的美好構想逐步從藍圖走向現實。

做靚水生態

構建“一山一島一古鎮一園區”格局

北、西、綏三江匯流的自然地理景觀,是三水最具辨識度的亮麗名片,也是西南街道寫好水文章的一張好牌。

依託“三江匯流、灣區之源”獨特的自然稟賦,今年以來,西南街道整合多方優勢資源,聘請中國農業大學設計團隊開展了鄉村振興總體規劃設計,對涉及8個行政村、2個社區共125條自然村進行風貌改造設計導則,有序構建“一山一島一古鎮一園區”鄉村振興空間形態。

“做好具有西南特色的鄉村振興文章,就是要立足城市三水中心城區的定位,以水通天下的眼界,全力構建‘一山一島一古鎮’文旅生態產業發展格局,提高西南在佛山乃至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競閤中的辨識度。”三水區委常委、西南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學堅表示。

在三水鄉村振興“三片聯動、百村共建”示範片區創建工作的整體安排下,西南街道與白坭鎮攜手打造南部嶺南水鄉片區,投資總額超2億元,以江根村為主體村,切實寫好“水文章”,串聯打造三江匯流水生態、飲料之都水產業、基層善治水文化,構建西江十里畫廊。

為加快推進落實各項建設任務,西南街道共規劃部署了“水生態·昆都山片區”和“水產業·水都小鎮片區”兩大片區共六大建設項目59個子項目,包括昆都山森林公園建設、江根自然村公園建設、農房建築風貌美化、連接線環境改造提升、主要道路及綠化提升以及水都小鎮景觀提升等。

為強化各項重點工作落實,西南街道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定期召開專題會議討論建設方案設計,加強對各責任單位的統籌協調,各責任單位實行每週工作彙報制度。目前,六大項目分為59個子項目,其中思賢滘提升工程等14個項目已完工,江根村雲從公園等23個項目正在加緊施工,剩餘項目正抓緊前期工作。

“我們都好開心看到家鄉的變化,現在西南街道在江根村天然地理優勢的基礎上,對村容村貌進行提升優化。”江根村委會幹部陸顯康表示,江根村優美的自然環境,獨特的生態價值,在鄉村振興工程推動下正在轉化為經濟價值,打造旅遊名片。

做優水經濟

西南水都小鎮羽翼漸豐

在“水生態·昆都山片區”如火如荼建設的同時,“水產業·水都小鎮片區”也加快了向城產人文融合的特色小鎮進階發展的步伐。作為五頂崗村的重要組成部分,身處西南、白坭的交界處,西南水都小鎮是三水鄉村振興南部示範片區的重要產業引擎。

今年以來,西南街道加快推進35個水都小鎮重點建設項目。據統計,2019年1-10月,水都小鎮已完成年度投資8.723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比例87.82%。截至目前,35個重點項目已完工23個,已開工33個,開工率達94.3%,完工率達65.7%。

如今,驅車從三水大道進入水都小鎮,一路經過金樂路、百威大道,“水都小鎮”標識牌、水都小鎮溼地公園、水都小鎮招商中心等新設施映入眼簾,水都小鎮正逐步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深度融合。“公交、道路、園區規模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更有城鎮面貌了。”10年前從廣西到水都基地工作的覃雅說,這兩年,園區內生活場所、休閒地方多了起來,環境變得更好,水都小鎮越來越有“特色小鎮範”。

西南街道鄉村產業振興還有一大看點——廣東省青岐現代漁業產業園。該產業園位於三水區西南街道辦事處,園區面積68平方公里,區內現有魚塘面積約1.5萬畝。

通過多年的發展,這裡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淡水養殖基礎紮實,發展定位明確。現有珠江水產研究所、省農科院、中山大學、白金水產、長征水產、錦漢錦鯉等一批知名水產科研、企業單位進駐其中,並組建成青岐漁業產業聯盟作為園區建設實施主體。計劃用五年的時間,投入約1.2億元.以優質淡水品種養殖為主導產業,發展物流加工業,引導鄉村悠閒旅遊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將其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示範片區。

園區運營後,預計總產值達2.5億元。通過“產業聯盟+龍頭企業+農戶”,帶動650戶農戶發展,帶動農民約8500人,實現戶均年增收7500元以上。都市農業休閒旅遊比重達30%、產值達到30%。產業園農民可支配收入應高於當地平均水平30%以上。

通過前期的調研工作,青岐園區的建設規劃已日臻成熟,今後五年,園區的建設方向是以“一帶、兩軸、三芯、四區”的思路進行,其中“一帶”是指建設沿瑞崗圍的半島綠道觀光悠閒帶。“兩軸”是指提升X503縣道、三崗湧這兩條交通景觀軸,“三芯”是指水產科研機構集聚的智慧漁芯,美麗鄉村示範的鄉村綠芯,組織引領的黨建民芯建設。“四區”是指園區建設按照漁業物流加工區、現代漁業生產區、漁業科技集聚區、溼地生態休閒區這四個區域進行。

做實水文章

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的一場硬仗。西南街道鄉村振興的水文章要做到實處,也首先要讓農村環境更加美麗宜居。西南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優美的農村環境不僅可以有力提升生活在其間的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而且也能夠給予前來休閒觀光的遊客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為此,西南街道在今年4月全面部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以農村“三清三拆三整一改”為重點,以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在街道7個村委會,以及河口、布心兩個涉農居委會,共120個自然村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從清理房前屋後的生活垃圾、閒置地上的建築廢材,到拆除危房,再到整治垃圾亂扔亂放、市場亂擺亂賣等現象,西南街道各相關村居迅速行動,掀起了一場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的熱潮。

只有瞭解村民訴求,才能找準工作的著力點,從而激發內生動力。為此,區委常委、西南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學堅通過領題開展專題調研,深入走訪轄區各個村居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調研,蒐集村民問題逐一探討,形成調研方案。由街道出臺相關文件,西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黎達賢牽頭開展集中整治,最終實現政府與民間合力推動的良好氛圍。

為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西南街道在全區率先出臺了《西南街道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方案》,通過建立落實長效管理和獎補機制,提高各村(居)委會以及自然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有效解決農村“髒、亂、差”等環境問題,良好運維農村各項基礎設施,有序提升村容村貌,逐步創建乾淨整潔村、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以及精品標杆村標準並鞏固成效。

西南街道黨工委委員陳志俠表示,通過“以獎促清”“以獎促建”作為引導,西南街道將充分調動村民主動參與整治的積極性,提高鄉賢和社會資本參與度,改變“幹部在做,群眾在看”的局面。

為了使西南街道“四沿一區”,即西南街道行政區域內高速公路、鐵路、主幹道、景點沿線及三水區南部嶺南水鄉片區西南街道區域,呈現整潔有序、優美和諧的面貌,西南街道還在三水率先出臺了《三水區西南街道鄉村振興“四沿一區”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整治提升村莊建築風貌,提升村莊美化水平。

多措並舉、創新探索,讓西南街道的村居不僅實現美麗蝶變,而且讓文明衛生的鄉風深入人心。“現在村子比以前整潔了很多,村幹部出了不少力,大家也都主動把自己房前屋後收拾乾淨。看到有人隨手把垃圾丟到門前,我們都會提醒他多走幾步,把垃圾放到指定地點。”河口居委會下崗村村民鄧女士說。

製版:楊存海 鄧詩君 豐衛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