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錢”的阿里為何赴港二次上市?

阿里不僅能通過再上市獲得充盈的現金流用以對抗經濟下行壓力,募資所得款項也可用於回購在美國上市的流通股以提振市場信心。

“不差钱”的阿里为何赴港二次上市?

2019年11月26日,中國香港,阿里巴巴集團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ICphoto/圖)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NYSE:BABA,09988.HK)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價187港元,較發行價漲6.25%。阿里就此成為首個在香港和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招股書披露,阿里巴巴此次發行5億股新股,另有7500萬股超額認購權,按照176港元的定價,將最多在港集資約合130億美元。130億美元相當於1017億港元,這是2011年以來香港融資規模最大的公開發行。

截至發稿,阿里巴巴總市值已超過4萬億港元,超越騰訊控股(00700.HK),成為港股新的市值冠軍。

或許是受到香港上市的消息提振,阿里在美國市場的股價回到了半年前的高位,由160美元/股左右升至190美元/股以上。

阿里不僅能通過再上市獲得充盈的現金流用以對抗經濟下行壓力,募資所得款項也可用於回購在美國上市的流通股以提振市場信心。

高市盈率

“只要條件允許,我們就會回來。”2014年,馬雲就曾對港交所“告白”。

早在2007年11月,阿里旗下的B2B業務板塊曾在香港上市,發行價13.5港元,幾個月後就上漲三倍接近40港元。但不久後遭遇金融危機,股價一路下跌,一度只有3.6港元。2012年阿里完成了私有化並從港交所退市。

2013年,阿里嘗試將集團業務整體上市,地點依然是香港,卻因堅持雙重股權結構遭到港交所拒絕,此後遠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於2014年以250億美元創下美股當時的IPO募資紀錄。

香港交易所總裁李小加曾撰文指出,失去阿里的香港市場應該反思,從香港市場的長遠競爭力來看,香港應該接受同股不同權的制度。同股不同權是指一家公司發行兩種不同種類的股份,兩類股份的區別在於投票權的大小。這類股權結構經常會被互聯網、科技公司採用,這是為了讓創始人團隊保持更高的表決權,從而掌握公司的發展方向。

阿里的同股不同權主要體現在高管任命上,由合夥人而非股東掌握董事會的任命權,但在退市等涉及股東權益等重大問題上,依然需要在一股一票的股東大會表決框架下尋求股東的配合,這也是阿里2014年被港交所拒絕的主要理由。

2018年年初,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曾向馬雲表達希望阿里考慮重返香港市場的願望,馬雲回應稱“我們一定會認真考慮香港市場”。李小加也公開表示,“阿里百分之百會回來,只是時間長短問題”。

同年4月,港交所啟動上市制度改革,允許上市公司採取同股不同權的VIE架構上市,小米(01810.HK)、美團(03690.HK)等明星互聯網企業紛紛奔赴香港,這也為阿里迴歸掃除了制度障礙。

同一家公司在多地上市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中石油就在港交所、紐交所和上交所多地均掛牌上市。此次阿里在香港發行的是普通股,也就是由美股ADR(美國存託憑證)拆分的流通股,增量對總體規模而言較小,也不會對原股東造成稀釋。

此次上市前,阿里最大股東軟銀的股份約佔整體的25.8%,公眾股東股份佔比約為65.2%,預計此次發行後二者的股比基本維持不變。

相對於美國市場,港股有個較為明顯的優勢:高市盈率。市盈率越高,其公司估值也就越高。目前

阿里在美國市場的市盈率約為23.4倍,相比騰訊在香港的33.1倍市盈率低了不少。而就在阿里登陸港股這一天,其市盈率粗略計算已經達到34倍左右,基本與騰訊持平。

平穩股價

阿里的現金流較為充裕。其2018年度財報顯示,阿里的自有現金流仍有151億美元。但是受到全球經濟下行影響,阿里在2019年6月的股價一度下跌近20%。

兩地上市明顯對阿里有平穩股價的作用。在美國和香港這類開放市場,其股票可以通過一定的程序轉換。比如阿里巴巴在美國發行的是ADR,其價值與普通股相比約為1:8。ADR相比一般股票的流動性更高,可以與其它憑證或證券互換。

一位私募投資總監向南方週末記者分析,兩地股價一旦出現大幅價差,投資人就有可能從低價市場買入阿里的股票,然後在高價市場賣出以獲取套利。那麼從長期來看,其兩市的股價會向中間靠攏並逐漸趨同。

“這相當於一個‘錨定’的作用,畢竟內地和香港投資人對阿里更熟悉,(回港)對公司平穩股價有所幫助。”上述人士說。在宣佈香港上市後,阿里在美股價就一路上漲,市場或許已經看到阿里美股上升的趨勢。

2019年6月13日,就在阿里傳出回港上市消息的同時,中國科創板也宣佈開板,同樣是瞄準創新型企業,同樣也接受同股不同權的架構,但阿里沒有選擇迴歸A股。

上述業內人士坦言,這是因為阿里迴歸的資金量太大,雖然130億美元相比當年在美上市的250億美元減少了,但仍是A股市場“不可承受”之重。A股市場最大IPO紀錄保持者是農業銀行的100億美元這一數字。

“如果在科創板,阿里無疑會吸引大量資金,而科創板針對的是發展中的創新企業,阿里這樣的成熟企業需要更大的市場。”他說。

阿里迴歸對港股市場也有提振作用。低流動性一直是近年來港股的缺陷,外加受到全球經濟下滑的影響,港股不少股票一度出現零交易的現象。

“阿里迴歸有一定的市場提振效果,通過頭部公司(阿里、騰訊等)來吸引市場的眼球,提升港股整體活躍度。”深圳盛天投資創始人鄒峻向南方週末記者解釋。

募資用於何處?

香港募資後,一個顯見的方向是,阿里有可能加大對外投資。

招股書顯示,從2019年6月30日起,阿里巴巴或已對24家公司進行了股權投資,合計金額達到385.29億元,僅收購網易考拉的費用就高達129.58億元人民幣。

阿里在招股書中提到,此次IPO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驅動用戶增長及提升參與度、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提升運營效率、持續創新三個戰略方向。其中提及餓了麼、飛豬、優酷、雲計算技術等具體業務。

2018年,阿里聯合旗下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全資收購外賣平臺餓了麼,直接帶動一級市場成長型投資交易額的大幅上升。據南方週末記者不完全統計,僅僅2018年,阿里就投資了餓了麼、ofo、小紅書、中通快遞等八十餘家創業型企業,其中還包括了美國排名前三的電商平臺Opensky、印尼最大電商平臺Tokopedia、東南亞最大B2C電商平臺Lazada等十餘家海外公司。

根據貝恩諮詢發佈的《2019年大中華區私募股權市場報告》預計,由於私募股權市場整體退出環境不佳,同業買賣將成為愈發重要的一級市場投資退出方式。換言之,同業併購將越發成為未來投資市場的主流,尤其是在互聯網高科技領域。

“從2016年開始,大型互聯網項目基本都是BAT(百度、阿里、騰訊)領投,類似BAT這樣的成熟企業本身也會有成長瓶頸,它們需要通過相應同業併購來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貝恩公司大中華區兼併購業務主席周浩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這筆資金也很有可能被用於股票回購。

2012年,阿里就曾用70億美元換回雅虎手中的部分股權,按照阿里目前的股權結構,阿里的第一大股東仍是日本軟銀集團,持有阿里股份近26%。如果能回購部分股權,說明阿里經營狀況良好,對公司股價本身也有提升作用。

2019年6月,軟銀出售了約7300萬阿里股票,套現約111億美元。與此同時,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宣佈退休後也減持部分股票。

南方週末記者 徐庭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