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陕西"超牛"教授:走进人民大会堂,斩获中国历史学界权威荣誉奖项!

11月20日,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西北政法大学陈玺教授专著《唐代刑事诉讼惯例研究》获提名奖。

骄傲!陕西

陈玺, 1976年11月生,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法学博士后。现为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西北政法大学、新疆大学双聘博导。第五届陕西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是199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支持下由郭沫若基金会(筹)发起设立的,授予在中国历史(下限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研究领域,包括通史、断代史、专史(含科技史)、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古人类学等方面有突出建树的中国籍学者(含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以及侨居在海外的中国籍学者)。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为部委级学术成果奖项,是目前中国历史学界的权威荣誉奖项。至今,已经顺利举办五届,共有147部史学专著获奖。

骄傲!陕西

《唐代刑事诉讼惯例研究》(入选2016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属于法律史学基础理论研究,共5篇18章,57万字。本著作研究的"刑事诉讼惯例"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客观存在,却不见于律典明确规定,又为官方和民众普遍认同的各类习惯性规则。本书以唐代刑事诉讼惯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诉讼主体、告诉、审判、执行等领域的专题研究,基本查明了唐代刑事诉讼惯例生成、运行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勾勒出中国传统诉讼法律文明中制度、惯例、观念三位一体、协调互动的运作格局,展示了我国传统诉讼法制文化演进、发达之概观与规律。

骄傲!陕西

陈玺教授选择一个历史阶段进行法律研究,将历史与法律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政法人的独特历史研究视角。

延伸阅读

刑事法学院是2006年7月在原西北政法学院法学一系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四个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的研究型二级学院。法学一系(原名法律系)成立于1958年,是西北政法大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教学科研单位,在全国法学教育和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刑事法学院是以法学理论、法律史、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四个学科为基础成立的研究型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刑事法学院主要承担教育部指定的法学核心课程中的6门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法理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被评为陕西省省级精品课程;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4个学科均是省级重点学科,其中法学理论和刑法学同时是司法部重点学科,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陕西省精品课程。刑法学科还被批准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

关注"西北政法大学"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资料来源:西北政法大学新闻网、西北政法大学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