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往事》——昆汀塔倫迪諾的臆想宇宙

《好萊塢往事》——昆汀塔倫迪諾的臆想宇宙

昆汀塔倫迪諾是位奇特的編劇導演,他最擅長將眾多經典電影橋段粗暴地解構、打碎再以超乎尋常的方式拼貼、重塑,用一種弗蘭肯斯坦般科學怪人的扭曲形態呈現出來,再噴灑上大量番茄醬不要錢的血腥元素加以調味,蒸騰著不恭不屑的鬼裡鬼氣。

喜歡的人說這是極致戲謔的Cult,厭惡的人說這不過是一種博眼球的“融梗”。

也正是由於他對於許多禁忌的毫無遮攔以及對人物事件的荒誕闡釋,使得他的作品與中國院線屢屢無緣。而今年他的第九部長片《好萊塢往事》也因刪減問題未達成一致而臨時在中國撤檔,引起影迷一片譁然。

《好萊塢往事》——昆汀塔倫迪諾的臆想宇宙

《好萊塢往事》海報

但細想這也未必是件憾事,這部長達兩個半小時、被稱為獻給好萊塢“情書”的影片,完全是穿插著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重大社會事件的好萊塢電影工業興衰史,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空間上對中國影迷都著實不太友好。

更何況昆汀依舊秉持著那份旁人不好參透的主觀臆想,對現實中的人物事件做出或調侃式的揭露諷刺,或理想性的美化改寫,顯示出一種極其個人的,甚至很私密的精神形態,這一次還弱化了以往最為醒目的海量對白、戲劇性反轉,並極大壓縮了暴力施展的空間,對人物的刻畫雖然更為細膩平實,給演員提供了更廣闊的表演緯度,但也勢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節奏趨緩,情緒氛圍的暈染超過了事件本身的力度。

《好萊塢往事》——昆汀塔倫迪諾的臆想宇宙

皮特飾演特技演員克里夫、小李子飾演過期明星瑞克

重要的是,這種懷舊的題材,本身就帶有不可避免的情感補償,為了達成現實滿足往往會形成一種奇異的虛擬症候形態,而在昆汀的再一次戲說加工下,這一切都化作對歷史強烈的替代感被無限放大,導致這種被虛張聲勢的結局,往往顯示出的是背後的無力與天真。

結果便是很多觀眾在前兩個小時的觀影感受混沌而瞌睡連連,最後半個小時被突然打了雞血般的情節唬了一下,感嘆著昆汀標誌性風格的成功詐屍。

但我們究竟要從中看到些什麼?只是暴力的暢快淋漓?那兩個小時的前戲豈不是巨大的累贅。是真實好萊塢的縮影定格?那這些故事充其量只是零碎並被嫁接的的浮光掠影。

《好萊塢往事》——昆汀塔倫迪諾的臆想宇宙

《好萊塢往事》的故事時間設置在了1969年,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應和當年8月9日發生的駭人聽聞的曼森家族殺人案,而死者之一的女演員莎朗塔特,其丈夫是來自歐洲的著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此次惡性事件的發生,將動盪激進的局勢與新舊轉換的好萊塢交織了起來,成為了一個可以被不斷剖析演繹的絕佳素材。

《好萊塢往事》——昆汀塔倫迪諾的臆想宇宙

瑪格特羅比飾演的莎朗塔特

而促成這一結果的背後,是經歷著各種不確定性的美國六十年代——肯尼迪遇刺,越戰爆發,民權運動盛行,女性觀念改變。在大力倡導所謂“自由”的社會環境下滋生出了“反文化”的潮流,嬉皮士應運而生。

好萊塢的電影工業則在與電視和其他娛樂形式的競爭下,面臨嚴重的財政危機,電影的上座率持續下降,大預算影片慘敗,大製片廠陷入了二戰以來最低點,到了1970年好萊塢失業率甚至一度高達40%。

而此時早已完成了新浪潮蛻變的歐洲同行們,帶著他們特有的藝術性逐漸湧入,挑戰著好萊塢的主流製作,也為其後70年代新勢力的崛起吹響了號角。

於是影片所包含的三條故事線,便涵蓋以上所有元素——職業生涯岌岌可危的好萊塢過氣明星與特技替身,來自歐洲的新秀導演和美貌的演員妻子,以及最終加入了曼森家族參與兇殺案的嬉皮士們。

《好萊塢往事》——昆汀塔倫迪諾的臆想宇宙

克里夫與瑞克

《好萊塢往事》——昆汀塔倫迪諾的臆想宇宙

泳池派對上的“莎朗塔特”

介於慘案發生日期的醒目性,也為了統一有序的結構,影片便使用了三個日期為分界(2月8日,2月9日,8月8日)來完成了三幕式的故事講述,這也是昆汀作品中少有的整齊分明的線性敘事,也不可避免地造成與觀眾預期相反的落差。這個一向以非時序性語意段來反主流的叛逆者,突然如此規矩而溫柔地,打算按部就班地緩緩道來,但事實證明這種保守的傳統模式並非人人可以駕馭完美。他一直在嬉笑解構的東西,實則是他一直無法充分掌控的領域。

當然,這部影片沒有完全消除以往的特點,在起始建置的2月8日這一幕中,昆汀依舊使用了信息量極大的鏡頭來轟炸觀眾,在對話中不斷閃現的解釋性片段,集合了具有時代特色的影片段落,看起來就像西部電影賞析課一般,能夠在自己作品開端就明目張膽又理直氣壯地重複他人橋段,也就只有昆汀可以做得出來了。

《好萊塢往事》——昆汀塔倫迪諾的臆想宇宙

《好萊塢往事》——昆汀塔倫迪諾的臆想宇宙

而其後對於意大利西部片的調侃,則源於自六十年代初,意大利便成為了西歐最具實力的製片中心,萊昂內導演的“大鏢客”系列也成為了被稱作“通心粉西部片”的代表作,他的作品中不乏美國西部片的冷酷寫實主義,又帶著意大利過往史詩片遺留下的奇觀特性,但這種華麗的視覺風格卻成為了影片中李奧納多所飾演的過氣明星瑞克所詬病和無法忍受的點。

但有趣的是,正是這位萊昂內,製作完成了曠世的“美國三部曲”——《西部往事》《革命往事》和《美國往事》,而昆汀的這部《好萊塢往事》很難說不是在標題上向這位意大利導演“致敬”。

《好萊塢往事》——昆汀塔倫迪諾的臆想宇宙

大鏢客系列

《好萊塢往事》——昆汀塔倫迪諾的臆想宇宙

美國三部曲系列

至於在片中被實名演繹的導演羅曼波蘭斯基,雖出鏡率極低,但昆汀依然沒有手下留情,不僅諷刺他與妻子莎朗及其前男友共處一室,還口無遮攔地說他是“波蘭混球”,甚至暗嘲美貌的莎朗之所以能看上矮小而其貌不揚的波蘭斯基,似乎是有著獨特的嗜好。

但這使得觀眾不得不懷疑昆汀如此“損”波蘭斯基,是因為他對莎朗有著一份憐愛。尤其在2月9日這漫長的進展一幕中,昆汀毫不吝嗇鏡頭來展示莎朗的意氣風發,這位金髮碧眼天真燦爛的尤物,滿臉洋溢著對事業起步的欣喜,對好萊塢前途的憧憬,甚至在影院裡因觀眾讚賞自己表演而安耐不住雀躍,美好到讓人擔心她會易碎。

《好萊塢往事》——昆汀塔倫迪諾的臆想宇宙

劇中的莎朗塔特

現實中的莎朗雖早已香消玉殞,但昆汀選擇在影片中為她延續了生命,在8月8日的最後一幕中,莎朗與腹中的孩子以及朋友們逃過了那個黑暗恐怖的夜晚,而被襲擊者成了她們的鄰居瑞克和克里夫,她們甚至可以以局外人的身份來安慰瑞克,在一片溫暖祥和中結束了影片。

昆汀的這份出人意料的溫情濃稠到幾乎溢出了屏幕,使得這部影片彷彿成為了以“Happy ending”結尾的美好童話。又或者說,這是昆汀私人情感的“平行宇宙”。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昆汀為何將李小龍表現得傲慢無禮,說話時誇張的口型,微仰的下巴,挑起的眉毛,撅動的嘴唇,宛若一個虛張聲勢的莽夫。雖然在李香凝的抗議下,昆汀依然堅稱這就是他所瞭解到的真實的李小龍,但在這部影片整體的語境下,我們不難發現這也無非是昆汀的又一次不負責任的信口開河。

《好萊塢往事》——昆汀塔倫迪諾的臆想宇宙

劇中的李小龍

不恭從來都是他得以博取眼球的利器,也是某些向來倡導“反權威”之人的同好所在。而且昆汀每每在曲解嘲諷了這些人和事之後,會大肆宣揚自己對其的崇拜和喜愛。於是便產生了一場極其分裂的場面,他一面聲稱自己最愛香港電影和意大利西部片,聲稱自己是波蘭斯基的粉絲,一面卻在自己的電影中罵波蘭斯基是渾球,謗李小龍目中無人,嘲笑參演意大利電影是演員職業生涯的終結。如果這只是為了達到戲劇效果的反諷,那不知為何他對於來自這些角色的家屬的抗議無動於衷。而如果這是我們所縱容甚至提倡的,那嘲諷和謾罵豈不成了正義和高尚,所有的臆斷都可以成為“揭露真相”的旗幟。

不得不說,相比他所塑造的這些被趕下神壇的偶像們,也許他才應該是下一個被撕破面具的“編織”大王。

《好萊塢往事》——昆汀塔倫迪諾的臆想宇宙

昆汀塔倫蒂諾在這部《好萊塢往事》中顯現出一種疲憊且渙散的狀態。疲憊在不停地“融梗”,密集而無實際意義,甚至又將戀足情節反覆上演;渙散在人物關係粗淺事件進展無力,情節拼湊地極其隨意敷衍,大量場景的交代拖沓冗長。尤其與上一部佳作《八惡人》相比,這部簡直毫無誠意,彷彿一個找彩蛋的遊戲。

但以昆汀的性格是從不會公開認輸的,他聲稱這是他的《羅馬》。

《羅馬》雖被阿方索卡隆稱為個人記憶影像,卻可以從個體角度折射出群體和階層癥結,兼具女性意識轉變與社會革新的雙重意象。

而《好萊塢往事》空有一個代表時代和行業的耀眼頭銜,將本具有深刻影響的真實人物和事件,篡改成一段妄為的個人臆想,狹隘至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