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不好,我該怎麼辦?初二孩子的家長與其焦慮不如行動

我們經常聽到“初一差別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的說法。很多孩子一進入初二階段,家長的焦慮和擔憂也隨著各種考試每況愈增,尤其是那些孩子成績不太理想的中等生和學困生家長。

期中考試剛剛結束,我的微信上家長的信息就鋪天蓋地而來。有個叫誠誠(化名)的孩子家長髮來了語音邀請,剛一接聽就是家長急切的聲音:“孩子成績比初一還差了,老師反映他上課老說話,課下作業偷工減料。我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就想狠狠揍他一頓!”隔著手機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家長近乎崩潰的心理。當然毫無意義地打孩子除了發洩自己焦慮的情緒,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對待孩子的學習,我們更需要用智慧的行動代替情緒的宣洩。

孩子成績不好,我該怎麼辦?初二孩子的家長與其焦慮不如行動

初二的孩子家長表現得更加擔心和焦慮

我們總是羨慕那些成績優異的孩子家長,殊不知每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父母默默的陪伴和付出。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引導者,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如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自家孩子身上,幫助孩子找出問題,培養孩子更好的學習品質

給孩子的學習“把把脈”,看看問題出現在哪個環節上。

初二的孩子成績不好有很多的因素,因此也沒有一種“良藥”能夠解決所有孩子的所有問題,我們還是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對學習不感興趣,有比較明顯的厭學情緒或者對學習有一定的牴觸情緒。這樣的孩子一般受環境的影響比較大,例如手機、電腦、遊戲和不良交友等等,在老師和家長的眼裡是比較貪玩的那種。

2、從小沒有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沒有主動性,比較依賴老師和家長的管教和督促。就像上文提到的誠誠,聽課注意力不集中,課下作業不認真。學習上完全是對付型,得過且過,缺乏自我約束力。

孩子成績不好,我該怎麼辦?初二孩子的家長與其焦慮不如行動

孩子的學習習慣是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

3、不大適應初二階段的學習。到了初二階段,無論從知識的容量還是知識的難度,都比初一階段加大拓伸,加之又剛加入了物理這門學科,令很多孩子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一時很難適應,感到力不從心和無所適從。

4、受家庭因素或者青春期的影響。到了初二階段很多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情緒容易焦躁和不穩定,對老師和家長過多的管束比較抗拒,有時故意反其向而行之。還有孩子可能因為父母離異、家庭出現其它變故而影響情緒,導致學習上分心。

5、資質和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導致孩子出現“瘸腿”科目。

孩子成績不好,我該怎麼辦?初二孩子的家長與其焦慮不如行動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容易影響學習

家長在焦慮之餘更應該正視孩子的實際問題,不能把孩子成績差簡單地歸結為“不努力”。孩子的學習受很多因素影響,排除掉孩子個人資質的問題,家長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盡力去激發孩子學習的潛力。

學習品質包括學習行為、學習態度、學習能力。

激發孩子的潛能,培養孩子的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才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

縱觀尖子生、學霸生身上共有的學習品質:自律、專注、學習主動。而這些品質是可以通過學習習慣逐漸培養起來的

一、自律性培養。

我們經常說“好孩子不用管”。就是因為好孩子有著極強的自律性。他們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完全不需要家長太多的監督。那麼怎麼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呢?

  • 培養孩子有規律的作息時間。
  • 培養孩子做事條理,自己整理物品和房間的能力。
  • 培養孩子處理事情分清輕重緩急的能力,避免鬍子眉毛一把抓。
  • 幫助孩子消除“推延症”。因為很多孩子缺乏時間觀念,做事容易隨意、拖沓,我們可以給孩子做某一件事情限定時間,在時間快要結束的時候給孩子提醒,並輔以獎懲措施。
孩子成績不好,我該怎麼辦?初二孩子的家長與其焦慮不如行動

自律是孩子必需的學習品質

二、專注力培養。

專注力強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能專心致志,不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這樣的孩子學習效果更好,效率更高,自然成績也更突出。

  1. 給孩子提供安靜獨立的學習空間,不給孩子過多的打擾。有些家長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習慣去送點飲料或水果,或者偶爾進去穿插幾句交談,這些習慣非常容易打擾孩子的思考,不利於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2. 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雖然到初二階段可能作業比較多,孩子可能寫作業到很晚。但是儘量保證孩子正常的休息。如果孩子缺乏充足的睡眠很容易導致孩子上課分身,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是恍恍惚惚的。
  3. 勞逸結合。較長時間的專注一件事情孩子很容易疲倦 ,要讓孩子學會自我調解,避免大腦長時間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例如聽聽輕音樂,欣賞一下綠色植物等。
  4. 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很多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就終止學習,馬上向家長求助。這樣的習慣一定要克服,可以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暫時擱置,等寫完作業之後集中處理,最好是自己先獨立思考,而不是一不會就“求助”。
孩子成績不好,我該怎麼辦?初二孩子的家長與其焦慮不如行動

學習要張弛有度

三、主動性培養。

《論語》中有一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麼怎麼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主動學習呢?

1、成就動機。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David·C·McClelland)通過對人的需求和動機進行研究,於20世紀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人們希望從事對他有重要意義、有一定困難的、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在活動中能取得完滿的優異的結果和成績,並能超越他人的動機。

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去嘗試對他有一定挑戰性的目標,或者從同齡人中挑選有一定競爭難度的對手,讓孩子在挑戰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快樂。

2、排除對孩子學習造成干擾的事物,避免孩子的厭學心理。到了初二階段,有些孩子沉溺於手機遊戲,沉迷於網絡小說。還有些孩子受青春期的影響,開始有早戀的傾向。也有些孩子出現了不良交友,甚至和社會上的人員交往等現象。家長應該密切關注孩子的日常行為,將可能造成孩子厭學情緒的事物及早扼殺。

3、給孩子制定短期的容易達到的小目標。

初二的孩子,13、14歲左右,做事情缺乏持久力,常常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相對孩子而言中考是個長期目標,堅持到底有一定難度。不如利用月考、期中期末考試,幫助孩子制定一些小而且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小目標,這樣操作起來簡單,孩子也能通過一個個小目標的積累最終獲得知識和習慣的積累。

4、鼓勵孩子主動和老師溝通,積極請教學習中的疑惑。孩子敢於向老師請教,這是擺脫自我設限的第一步。經常和老師溝通也更容易得到老師的關注,有利於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

孩子成績不好,我該怎麼辦?初二孩子的家長與其焦慮不如行動

請教老師,打開自我設限第一步

此外有愛的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專注學習、輕鬆學習的源泉。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關係,對孩子的關愛和尊重,民主的家庭氛圍,這些都有利於孩子自主快樂地學習,更有利於孩子健康的心理發育。

總結。

初二階段,是初中階段最重要的階段。面對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差,缺乏學興趣,學習不夠積極主動等問題,家長應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孩子快速適應初二的學習,儘早取得理想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