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潘光偉:提升數據治理能力,構築共治共享行業新生態

11月27日,“第三屆中國數字銀行論壇”在深圳召開。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潘光偉出席並講話。

【熱點聚焦】潘光偉:提升數據治理能力,構築共治共享行業新生態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潘光偉

很高興參加“第三屆中國數字銀行論壇”,與大家再次相聚創新之都、金融科技高地——深圳,在銀行業數字化轉型提速,金融與科技融合持續加深,開放、共享、融合、協同的數字化生態漸成之際,我們共濟一堂探討與關注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意義重大。作為會議主辦方,我謹代表中國銀行業協會對各位領導、嘉賓蒞臨本次論壇表示衷心感謝!

大數據作為數字經濟時代新型生產要素,是銀行業的核心信息資產,也是金融科技賦能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石,下面,結合本次論壇主題,拋磚引玉,與大家分享三個方面思考,供大家參考。

一、夯實數據治理之基,構築良好的銀行業數字化生態

數據是新的“石油”,是本世紀最為珍貴的財產。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大數據是工業社會的‘自由’資源,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主動權。”大數據正在改變著各國綜合國力,重塑未來國際競爭的戰略格局。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包括科技支撐在內的社會治理體系。大數據是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隨著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的交匯融合,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這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國家管理、人民生活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數據治理也將成為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和關鍵一環。2018年,國務院印發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提出推動大數據發展和應用,系統部署了我國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工作。在智能化、數字化大潮下,只有對大數據進行有效的、高質量的治理,才能將數據“原油”轉變為有價值有質量的數據“石油”,從而更好地釋放數據價值,改進決策、縮減成本、降低風險,助力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助推高質量發展。其重要性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數據治理構建開放的金融新生態。在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中,中國抓住了先機,率先步入了數字化、智能化時代。截至2018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9.6%,數字經濟規模達31.3萬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34.8%。銀行業數據治理只是全社會大數據治理浩大工程其中的一部分,是建設數字中國的有機構成。2019年三季度,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移動支付業務達272.74億筆,金額86.1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1.05%和31.52%。非銀行金融機構處理網絡支付業務1911.87億筆,淨額63.9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01%和23.04%。銀行業通過數據標準、數據管理,數據開放、數據共享等,催生開放銀行、場景金融等數字化服務新業態,與社會各行各業共同構築起金融新生態。如,平安集團依託自身科技力量,構建了“平安智慧城市體系”,努力為全社會提供無時無處不在的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

二是數據已成為銀行業未來致勝的核心“資產”和競爭力。銀行業屬於典型的數據驅動行業,經過多年的積累,銀行業金融機構積累了大量的客戶數據、交易數據、外部數據,等等,具備數字化轉型的先天優勢,通過提高數據的管理與治理能力、強化數據資產理念、構建數字化經營能力,盤活數據所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對於銀行業助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步伐,提高銀行經營質效,增強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數據治理是銀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新形勢下,數據治理不斷提升銀行經營管理和服務能力,一方面,通過加強數據應用和數據分析,為經營管理、業務決策、客戶營銷、風險管理、內控合規和精細化管理提供技術保障。另一方面,圍繞“以客戶為中心”,以數字化手段敏捷響應、快速迭代,使銀行的業務流程、產品開發和服務體驗更加契合市場需求和客戶需求,增強客戶體驗,為銀行業戰略目標實現和改革創新落地提供強力支撐。

然而,打破傳統,顛覆模式,重構新局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向著數字化快速轉型的同時,當期銀行業數據治理還面臨著四方面的挑戰和不足:

一是數據整合度不高。銀行內部數據雖多,涉及各個業務條線、各個部門,但未經系統化的治理,數據分佈零散化,蒐集整合存在錯配,未能實現大數據集中化管理,也缺乏對數據全口徑和全生命週期性的管理。

二是數據標準度不高。銀行內部缺乏統一的數據標準或統計標準,指標含義不清晰,取數規則各異。未建立數據控制和監測機制,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連續性等難以保證,數據質量參差不齊。

三是數據應用難。數據管理部門與銀行業務部門之間未能形成良好協同,內部數據的碎片化,數據挖掘與數據應用力度不足,而與外部數據的隔離造成的數據孤島效應,導致銀行數字化轉型阻力重重。

四是數據治理人才儲備不足。從行業整體來看,缺乏專門的數據管理部門,數據分析人才、管理人才、業務人才難以圍繞數據治理形成合力,也未設置專門針對數據治理的專業隊伍以及與之匹配的激勵機制。

二、加強數據治理,提升創新服務能力

銀行業發展的歷程,也是科技手段不斷迭代的過程,從電子化到信息化,再到數字化,不斷地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於經營管理與客戶服務。2018年5月,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數據治理指引》,首次將數據治理提升到銀行常規管理的戰略高度,明確要求銀行將數據治理工作常態化、持久化。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按照監管要求,以問題為導向,多措並舉提升數據治理能力。

一是逐步建立數據治理架構。建立組織架構健全、職責邊界清晰的數據治理架構,明確董事會、高級管理層、監事會和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建立多層次、相互銜接的運行機制,將數據治理納入銀行發展戰略,科學規劃數據治理髮展路線圖和實施計劃;確定並授權歸口管理部門牽頭負責實施數據治理體系建設,制定科學有效的數據管理制度,保障數據治理工作有效推進。如,建設銀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創新委員會,並設立了數據治理專業委員會,負責建行所有關於數據管理和數據應用重大事項的審批。中國銀行建立了集團數據治理架構體系,制訂併發布了數據治理框架政策、管理指引和操作流程,為全行數據管理和應用提供重要組織保障。

二是制定統一、明確的數據標準,提升數據質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標準決定質量,有什麼樣的標準,就有什麼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堅持數據標準先行,首先,要做好行內數據標準制度建設,實現數據共享,保證數據的統一性、完整性、真實性和可用性;其次,努力構建數字治理保障機制,明確數據治理的內部權責,在IT 系統、法務合規部門、產品開發條線、業務部門以及數據治理部門建立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再次,建立考核評價體系和相應的激勵機制,對數據質量進行主動管控。如,中國工商銀行建立了統一的企業級數據標準,覆蓋當事人、產品、協議、賬戶、介質等十大標準主題,為大數據體系下的數據共享奠定基礎,還建立了國內金融行業首個全行級信息標準管理服務平臺,實現數據標準的建立、變更、發佈、查詢、廢止等全生命週期管理。

三是彌合外部數據鴻溝,建立數據交互機制。在數字化生存的社會中,大量的數據散佈在社會各個主體之間,為更好地提升數字治理,建設數字中國,需要逐漸打破各個部門和主體的數字鴻溝。首先要從頂層設計角度對數據使用者、控制者、所有者之間的權利義務予以釐清和界定,實現全社會依法合規共享數據;其次還要建立金融業與其他行業的數據交互機制,打通外部數據與銀行內部數據之間的關聯,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比如,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和銀保監會聯合下發了《關於深入開展“信易貸”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查詢機制,依託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整合稅務、市場監管、海關、司法、水、電、氣費以及社保、住房公積金繳納等領域的信用信息,這項政策的推出有助於“自上而下”打通部門間的信息孤島,降低銀行信息收集成本,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助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四是加強數據分析應用,發揮數據內在價值。在數據治理的基礎上,銀行業應充分運用數據分析,合理制定風險管理策略、提升風險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通過客戶數據分析挖掘,準確理解客戶需求,實現業務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提供精準產品服務,提升客戶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同時,通過網絡、移動通信、自助設備、智能終端等渠道,使以前無法覆蓋和滿足的長尾客戶的服務能夠得以實現,讓優質金融服務無處不在、觸手可及。例如,基於大數據的“銀稅互動”業務模式在全行業的應用已經比較普遍,建設銀行“小微快貸”、光大銀行“雲閃付”等數字化服務不僅提高了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也極大地促進了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的發展。

五是加強合規意識,完善客戶個人隱私保護機制。個人金融信息保護趨嚴是大勢所趨,從國際看,2018年歐盟出臺了《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被稱為史上最嚴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從多個方面強化對個人信息主體權利的保護,引發了廣泛關注;從國內看,《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個人信息出境安全評估辦法》已經完成了公開徵求意見,央行正在對《個人金融信息(數據)保護試行辦法》徵求意見。另外,我國已將《個人信息保護法》納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規劃。在此背景下,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審時度勢,在個人金融信息的採集、使用上牢固樹立合規意識,進一步完善銀行客戶個人信息保護機制,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三、加強行業自律,構建開放共享的行業數據平臺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這用來比喻數字治理是最恰當不過,數字治理、數字經濟乃至數字中國的建設,需要整個行業、整個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用。作為行業社會組織,中國銀行業協會匯聚多方資源,充分發揮平臺作用,積極為銀行業數字化轉型搭建更為廣闊的交流平臺,

一是提升銀行業數據標準化水平和治理能力。中銀協依託銀行業產品和服務標準委員會,過去的三年,共推動包含國標、行標和團標12個標準的發佈和建設。下一步,中銀協將加強銀行業數據標準化和治理工作,研究數據分析、數據安全、數據質量管理等技術標準,通過幫助會員單位建立與完善產品與服務標準化體系,挖掘和提煉數據標準化及治理的課題,建設併發布更多的適用數據標準。加強合作與交流,形成銀行業大數據治理的良好生態。

二是協會依據自身條件,努力在引領數字化轉型發展方面發揮引領溝通、協調的作用,前年以來,協會聯合多家銀行推動銀行區塊鏈交易平臺的建設,目前已經完成測試,有的銀行通過平臺達成交易,運行情況良好。

三是助力培養金融科技專才。為解決銀行業科技人才和數據人才不足的情況,為行業培養和輸送更多高素質金融科技複合型人才,最近協會正在努力推動金融科技人才認證體系,今年6月,中銀協已與香港科技大學、深圳大學、建行大學簽署了中國銀行業“金融科技師”認證合作備忘錄,首期金融科技師認證培訓班已於9月份在深圳開班,堅持以培養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為核心,採用“1+X” mini-MBA項目精英培養模式,為金融機構實現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這次的數字論壇已經是第三屆了,我們能夠從這三次的論壇中深刻感受到數字化發展的理念和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儘管銀行業的數字化方興未艾,但從數據治理的角度來看,還正處在起步階段,前面的道路還很漫長。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數據治理工作能夠取得長足的進步,使得銀行業能以更新的面貌、更高的效率、更好的產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熱點聚焦】潘光偉:提升數據治理能力,構築共治共享行業新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