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法王腓力二世,英王約翰是如何輸掉江山:從《大憲章》說起

一、序言

還有十天就是12月4日了,也就是中國憲法日了。這個日子是為了增強全民族、全社會的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而設立的。說起憲法,自然就不得不提一提英國的《大憲章》了。

面對法王腓力二世,英王約翰是如何輸掉江山:從《大憲章》說起

索爾茲伯裡大教堂所藏1215年抄本《大憲章》

上圖是珍藏在英國的索爾茲伯裡大教堂的1215年抄本《大憲章》,目前世界上僅剩下4份。因為當時中國的造紙技術尚未流傳到英國,所以是用鵝翎筆寫在羊皮紙上的。

《大憲章》這一文件因為具有限制王權的內容,在後來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被作為爭取權利的法律依據,並被普遍認為是最早的憲法性文件,在世界憲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但憲法學的書上往往就簡單提及了英王約翰與英國的大封建領主、教士、騎士和城市市民等簽署了《大憲章》,對英王約翰的生平卻鮮有介紹,因此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英王約翰和《大憲章》簽訂前所發生的歷史故事,期望能讓大家更瞭解英國曆史上真實的約翰王和《大憲章》的由來。

(友情提示:全文共4500字,關鍵是所有的插圖很好看喔!)

二、約翰王的出身與“軟劍王”的稱號

約翰王雖是亨利二世的幼子,但一開始並沒有繼承王位的希望。他的三哥理查一世雄才大略,在亨利二世後接任英國國王。與約翰王的窩囊不同,理查一世作戰勇猛,對外戰爭屢屢獲勝,甚至獲得了“獅心王”的美名。理查一世作為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主要將領,在阿蘇夫之戰中擊敗了穆斯林軍隊,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最傑出的帝王之一。

面對法王腓力二世,英王約翰是如何輸掉江山:從《大憲章》說起

獅心王理查一世

不過有些人可能就是有天上掉餡餅的運氣吧,“獅心王”理查在十幾年的軍事行動中耗盡了他的生命,然後將約翰指定為英格蘭王位繼承人。

儘管如此,約翰的登頂王位也並非是一帆風順的。當時,約翰有個侄子,名叫亞瑟,是他四哥傑弗裡留下的遺腹子。但兩人之間爆發了激烈爭奪。

當時,約翰獲得了多數英國人和諾曼貴族及其母后埃莉諾、大主教的支持,加冕了王位。而亞瑟則在佈列塔寧、安茹等地的貴族支持下起兵,同時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出於爭奪在歐洲大陸的勢力也選擇支持亞瑟。

不過,後來約翰王得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四世和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的支持,腓力二世見無法進一步干涉英國王位之爭,於是退而求其次尋求締結條約。

不過,腓力二世抓住了約翰王的王權不穩的弱點,在《勒古萊條約》上以承認約翰王對於英國位於歐洲大陸的安茹帝國、諾曼底公國和阿基坦公國的統治權,換取了約翰王要臣服於法蘭西國王的條件。此外,為了儘快鞏固自己的王位,約翰王還將位於歐洲大陸的許多防禦性的城堡送給了腓力二世,這使得英國對歐洲大陸的統治及影響力衰弱到了極點。

約翰王如此妥協的態度,引起了英國許多人的不滿,人們送了個“軟劍王”的稱號以嘲笑他。

三、從“無地約翰”到“無地王”:約翰王是如何失去英國在歐洲大陸的領土

約翰的父親亨利二世在世時,曾經戲謔地稱呼約翰為“無地約翰”。估計亨利二世在世時肯定沒想到這居然會一語成讖,在幾十年後約翰王成為英國主宰後,居然真的獲得了“無地王”的屈辱稱號。

約翰王在位17年,僅僅17年就將父兄的家底險些敗了個精光,全部輸給了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使得英國在歐洲大陸的領地歸零。那麼,約翰王是做了哪些“神操作”使得英國一敗塗地呢?腓力二世又是怎麼樣的神一樣的對手呢?

面對法王腓力二世,英王約翰是如何輸掉江山:從《大憲章》說起

約翰王

  • 腓力二世的巧妙安排和野心勃勃

在歐洲中世紀曆史上,國家間的戰鬥總會講究師出有名,佔據道義上的優勢。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在《勒古萊條約》上的安排並非只是榮譽上的考量,而是讓約翰王作為法蘭西國王的封臣。

在《勒古萊條約》僅僅簽訂了兩年後,腓力二世露出了他的獠牙。他一方面集結大軍,兵臨英國在歐洲的諸多領地,另一方面打出了約翰王不遵守封臣義務的旗號,指責約翰王未主動交出英國在歐洲大陸的領地。

與此同時,腓力二世為了打贏與約翰王的這場戰爭,還打起了動搖約翰王王權的合法性依據的主義,他冊封了亞瑟為騎士,承認他是布列塔尼、阿基坦的公爵及安茹的伯爵,並打出為亞瑟奪回本應屬於他的王位的旗號。腓力二世的野心就在於想將英國的勢力趕出歐洲大陸,讓法蘭西王國在歐洲的發展不會再受到阻礙。

  • 好色而忘義的約翰,一招昏棋

約翰王雖然志大才疏,但可能還是有幾分魅力的。好色的他勾搭上了當時的安古萊姆伯爵的千金女兒伊莎貝爾,並將她立為了王后。然而,伊莎貝爾本來是有婚約在身的,她本是呂西昂貴族休十世的未婚妻,而約翰王的橫刀奪愛徹底激怒了呂西昂的貴族群體,他們看到約翰王的好色而忘義,紛紛選擇了倒向了腓力二世。

面對法王腓力二世,英王約翰是如何輸掉江山:從《大憲章》說起

伊莎貝爾

  • 約翰王的進退維谷,燙手山芋般的亞瑟

被封為騎士的亞瑟帶領封地內的支持者包圍了米雷博,並俘虜了埃莉諾。而約翰王在接到母親的求救信,火線馳援,在2天內就抵達了米雷博。約翰王為了救出母親,在8月1日的黎明,命令軍隊驟然發動襲擊,很快就攻入了城堡,並俘虜了亞瑟。

然而,亞瑟的燙手出乎約翰王的意料。儘管約翰王的盟友們幫助約翰進行戰鬥,但是他們或者出於王位之爭繼續以從中牟利,或者出於想兩邊下注,大多數盟友們反對將亞瑟囚禁並殺死,約翰王的軍隊出現了內部分裂。

與此同時,腓力二世大軍在正面戰場上很快擊潰了約翰王的軍隊,先後拿下了布列塔尼、安茹、諾曼底等領地。

  • 最後的崩潰:埃莉諾的逝世到阿基坦公國的失去

1204年,約翰王在正面戰場上已經無力與腓力二世的軍隊較量,隨著蓋拉德城堡的失守(要知道這座城堡先前被歐洲的貴族們普遍認為是防禦性極為強悍的城堡),約翰王在歐洲大陸的最後領地就只剩下阿基坦公國了。

面對法王腓力二世,英王約翰是如何輸掉江山:從《大憲章》說起

被廢棄的蓋拉德城堡

也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阿基坦公國能如此堅挺,一直效忠約翰王。其實,阿基坦公國的貴族勢力們效忠的並非是約翰王,而是出身於阿基坦的埃莉諾。但埃莉諾畢竟年事已高,在1204年的4月,埃莉諾逝世了。

面對法王腓力二世,英王約翰是如何輸掉江山:從《大憲章》說起

埃莉諾

於是,阿基坦公國的貴族們開始沒了主心骨,部分貴族擔心自己的財產會被腓力二世所侵奪,於是開始和腓力二世暗通款曲,逐漸選擇了背離約翰王。

果不其然,腓力二世在埃莉諾逝世後的四個月,率領大軍進入了阿基坦公國,這也意味著英國失去了在歐洲大陸的最後一個據點。

四、解藥還是毒藥:課以重稅、壓制教權、剷除異己

但約翰王倒不是個容易放棄的人,為了收回英國在歐洲的領地,約翰王耗費大量錢財組織了遠征軍,並御駕親征。他趁著腓利二世在新佔領地區的立足未穩,奪回了部分阿基坦公國的領地。

但很快腓利二世備戰的消息再次傳來,約翰王怕再次敗北,主動與腓利二世簽訂了停戰協議。

約翰王認識到必須要有大量的金錢籌建龐大的軍隊,方能在正面戰場上一舉擊潰腓力二世。於是約翰王思來想去,最終只好選擇了課以重稅、壓制教權和剷除異己。

  • 課以重稅、橫徵暴斂

約翰王為了儘可能搜刮財富,將當時的原有的各類稅收提高了不止一倍,不僅如此約翰王還巧立名目了許多稅收種類,比如約翰王規定了其統治下的每個貴族,在繼承先輩的貴族頭銜時必須要交稅。這在先前的西方世界是聞所未聞的。

此外,約翰王還把手伸到了那些大貴族手中,以英國王室要償還債務為由強迫這些貴族們繳納錢財,否則就要剝奪他們的貴族待遇。

  • 壓制教權

壓制教權方面。約翰王本來登基是受到過教會的支持的,但由於保持軍隊規模所需要的大量錢財的客觀需要,約翰王將斂財的目光投向了教會的財產。同時,約翰王似乎受夠了教權與王權的並行局面,試圖壓制教權,從而樹立王權的至高無上性。

既然約翰王有了這個心思,那麼導火索也就不難找了。約翰王和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圍繞著在英國的大主教人選爆發了激烈的衝突,約翰王宣佈將整個教會的財產收歸了英國王室所有。當然,教皇同樣針鋒相對,將約翰王開除了教籍,並且停止了在英格蘭的一切教會活動。可惜的是,約翰王並不在乎這些反擊措施,他想要的不過是財產罷了。

面對法王腓力二世,英王約翰是如何輸掉江山:從《大憲章》說起

王權與教權

  • 剷除異己

儘管在歐洲戰場上約翰王節節敗退,但在國內方面約翰王卻奉行了強勢高壓政策。1210年,他利用搜刮來的財產募集了一隻規模不小的軍隊,並率軍入侵了蘇格蘭和愛爾蘭,將他們納入英國的統治。一年後,他再次率軍入侵了威爾士,將威爾士納入了英國的統治。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拿下了蘇格蘭、愛爾蘭和威爾士的約翰王在這些地區粗暴的調高了稅收,並沒收了部分貴族的財產,這讓約翰王的國庫充盈起來了。

五、從再次敗北到國內叛亂:《大憲章》的簽訂

  • 雄心出征到再次敗北

約翰王雖然橫徵暴斂,但畢竟也不是個頭腦簡單的人,為了能更好的對付腓利二世,他選擇了和羅馬教廷和解,他宣佈自己再次臣屬於教皇,而整個英格蘭王國也再次沐浴在神權下。

約翰王與羅馬教廷的突然和解打破了腓利二世的部署。當時達莫的港口內停靠著約有1700多艘的法蘭西戰船,他們在等著腓利二世的指令。可是在1213年的5月,約翰王卻率先命令幾百艘的英格蘭艦隊以急速行駛的方式來到港口,並閃電襲擊港口內的法蘭西戰船,由於事發突然,加上群龍無首,法國的戰船以接近80%的傷亡率沉入大海。

約翰王乘勝追擊,與大將索爾斯伯利兵分兩路,一時間打的腓利二世措手不及,很快奪回了阿基坦公國、布列塔尼和安茹的部分領土。

但腓利二世的回擊同樣迅猛,他讓兒子路易率軍正面頂住約翰王的攻勢,同時派人向普瓦圖的貴族施壓和籠絡,大多數的普瓦圖貴族倒戈向腓利二世,約翰王見勢不可為,就先撤兵。

但腓利二世沒有給約翰王全身而退的機會,布汶戰役爆發。腓利二世親自坐鎮指揮,利用英軍及盟軍配合不夠嫻熟的漏洞,經過幾個小時的激戰,擊敗了索爾斯伯利的英軍和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還俘虜了參戰的許多英國貴族。

面對法王腓力二世,英王約翰是如何輸掉江山:從《大憲章》說起

壁畫:腓力二世在布汶戰役

這一戰讓約翰王的財產和軍事積累消耗殆盡。但是,約翰王的麻煩可不止如此。

  • 國內叛亂到《大憲章》的簽訂

上文提到了約翰王的橫徵暴斂,英國國內的貴族們並非不想反抗,而是在等待機會。終於約翰王的再次外戰失敗給了他們這次機會。

部分貴族和騎士宣佈與國王斷絕臣屬關係,否認約翰王為英格蘭國王。他們雖未真正威脅到約翰王的核心統治區域,但是反叛勢力已經在諸多城市高舉了反對英王的大旗。

問題是,約翰王清楚的知道就算在他軍隊駐紮的區域,依然有很多潛在的反叛勢力。

這迫使約翰王不得不選擇了與這些貴族和騎士們進行談判,並經過激烈的爭執後,簽訂了一份協議。而這份協議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大憲章》。

面對法王腓力二世,英王約翰是如何輸掉江山:從《大憲章》說起

約翰王簽署大憲章

《大憲章》中總共由序言和63個條款所構成,這其中尤其是以下幾條最值得後世所肯定:

一是第12和14條,規定了如未經過被納稅人同意,不得再額外徵收,這是對國王稅收權的限制;

二是第39條的規定,未經審判及相關法律依據,人身和財產不受侵害,這是對人身權和財產權的保護。

三是第61條的規定,設立“保障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由25名大封建貴族所組成。這個委員會可以隨時召開會議,否決王命,並根據情況可以發動武力,向國王宣戰。這是對王權最大程度的限制。

儘管這對約翰王本人而言,《大憲章》是對王權的一種侮辱,但是對於保護權利和財產不受侵犯上卻具有重要意義。這在當時普遍是封建社會的大背景下,無疑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面對法王腓力二世,英王約翰是如何輸掉江山:從《大憲章》說起

大憲章的簽署地

六、對約翰王的評價

如果我們縱觀約翰王的一生,不難發現約翰王確實是外戰外行,無地王的稱號雖是戲稱,但也是有幾分貼切。約翰王的一生充滿了短視,在與新崛起的法蘭西王國的鬥爭中,他完全輸給了腓力二世。約翰王雖然有雄心,卻沒有相應的才華來撐起,只知道通過橫徵暴斂和排除異己等方式來維繫統治。

不過,約翰王對整個西方世界乃至世界歷史還是有貢獻的,儘管這個貢獻並非是他所自願的,那就是《大憲章》的制定。《大憲章》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限制了國王的權力,規定了國王的權力和行為必須要在法律範圍內實行,甚至可以說這是英國對世界文化的主要貢獻之一。

參考文獻:

1.《大憲章》;

2.《腓力二世的大戰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