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江縣委書記龔德勤:擦亮青衣江畔的“天府明珠”

11月13日,在第二屆中國(夾江)綠茶出口發展論壇上,樂山市夾江縣獲授“中國綠茶出口強縣”稱號。


轉型發展,“西部瓷都”定下新目標:2021年建成全省縣域經濟強縣,同時,要建成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全國綠茶出口第一縣、成都平原經濟區營商環境第一縣、創建國家衛生縣城。

如何擦亮“蜀之良邑、天府明珠”?

日前,夾江縣委書記龔德勤接受了四川日報記者專訪。

四川日報|夾江縣委書記龔德勤:擦亮青衣江畔的“天府明珠”

四川日報|夾江縣委書記龔德勤:擦亮青衣江畔的“天府明珠”

關於高質量發展:

從環境、發展、治理三方面著手

記者:體現高質量發展,夾江從哪些方面著手?

龔德勤:高質量發展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結合夾江實際情況,高質量發展主要集中體現在生態環境、經濟發展、社會治理三個方面。

改革開放後,全縣鄉鎮企業崛起,煤炭、水泥、建陶業成為支柱產業。但是,多年的粗放增長,讓生態環境問題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痛點難點。2016年,全縣的PM2.5平均值高達180—200微克/立方米之間,黨風廉政建設測評中企業和老百姓紛紛用“腳”投票。這些年,我們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汙染治理三大戰役,同時“自選”很多動作,基本扭轉了城市環境問題。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體現在產業轉型上。沒有落後的產業,只有落後的思想。夾江是“西部瓷都”,陶瓷產業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舉足輕重。發展這個產業不能像過去不顧環境容量的野蠻生長,要推動陶瓷產業向集約化、集中化、清潔化、藝術化轉型。

社會治理是發展的根本保證。我們著重從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完善治理制度、強化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守住社會公平正義底線四個方面推進社會治理,確保高質量發展。

四川日報|夾江縣委書記龔德勤:擦亮青衣江畔的“天府明珠”

夾江陶瓷產業園區 黎濤 攝

關於環境整治:

“創衛”不成功,請市委問責

記者:由於產業粗放發展,環境問題一度困擾夾江。但今年8月,夾江通過國家級衛生縣城評估,這個巨大變化是怎麼來的?

龔德勤:新一屆縣委班子在高質量發展要求下,確立把城市環境整治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在2016年黨代會上,我們鮮明提出,三年內,要以成功創建全國衛生縣城為目標和抓手,推動全縣工作。當時,全縣上下一片懷疑,很多幹部群眾認為辦不到。“創衛”是民生、是發展,也是幹部隊伍的自我革命、市民素質的自我提升,更是社會治理的重要過程。我代表縣委班子承諾,三年內創不成,我們請市委市政府問責。

三年來,我們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越優性,頂著各方面壓力,迎難而上,在全縣35萬人民的支持下,打贏了這場硬仗。

首先,投入30多億實施陶瓷產業“退城入園”“退鄉入園”,關停遷改企業44家,安置職工5000餘人,園區工業集中度達80%。

其次,投入20多億,解決包括供水、供電、排汙等城市基礎設施功能滯後問題。

第三,推進環境衛生“大清掃”城市秩序“大整頓”等專項行動。每週五,縣委政府領導班子帶隊上街掃地。

三年來,全縣幹部群眾從“看你幹”“跟著幹”到“主動幹”,全縣上下形成創衛的自覺。同時,強力清理城市違建,兩年內拆除40多萬平方米違建,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沒有一起上訪上訴糾紛;

第四,規劃3.8平方公里城市新區,以高品質的醫療、教育、公園等城市配套,推進精品城區建設。

第五,同步培育核、茶、紙、林等綠色產業作為接續發展動能,推動轉型發展,擴大群眾就業。

這幾年堅持下來,全縣重汙染源已基本消除,PM2.5下降到44微克/立方米,15條主要河流全部達Ⅳ類以上水質。可以說,“山水相依、依水而居”的城市新格局正在形成,達到了“夾江人回夾江購房”的預期。

四川日報|夾江縣委書記龔德勤:擦亮青衣江畔的“天府明珠”

夾江茶園一景 張勇剛 攝

關於城市治理:

改善營商環境是發展關鍵

記者:近期,夾江縣在全省率先提出銀行系統要“三分鐘辦結群眾事項”,而之前又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化舉措,成效如何?

龔德勤:“三分鐘辦結群眾事項”是我們為民辦實事理念的體現,也是推進快捷化、便民化具體舉措。這幾年,我們強化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著力改善營商環境和生態環境。

夾江發展最大的優勢在於民營經濟活躍。但是,夾江自然資源匱乏、自身消費市場規模小,縣域經濟要有大發展,必須依靠改革,提高政務服務質量,吸引外來投資,讓這片土地更適合企業發展,讓人民更安居樂業。

我每天要看三個數據報告,體現城市管理的交通運行情況報告,體現企業生產運行情況的供電用氣報告,體現生態環境的PM2.5監測報告,動態把握全縣基本運行情況,從而更科學地做出各項決策,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為進一步服務好民營經濟,我們提出了爭創“成都平原經濟區營商環境第一縣”的發展目標,抓住全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縣的政策機遇,創新工作舉措,完善服務職能,要求各個公共服務部門“在最短時間內辦結服務事務”,形成“改革、開放、包容、支持”的營商環境。

我們高度重視金融業發展,創造條件讓金融機構參與和服務企業發展。去年,夾江與四川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簽訂合作協議,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提供擔保。截至目前,已陸續為小微企業投放近3億資金。同時搭建普惠金融平臺,將全縣的9家金融機構和1萬多家市場主體集中到統一的平臺,實現“一條龍”服務,信息互享,降低融資制度性成本。

關於縣域經濟:

爭做四個全國 “單打冠軍”

記者:高質量發展不僅體現在軟硬環境的改善,也體現在縣域經濟的特色發展。夾江如何考量?

龔德勤:省委對縣域經濟發展指明瞭方向,就是要走因地制宜、特色發展的道路。發展縣域經濟要務實,不能提不切實際的口號,發展的核心是要解決群眾就業,增加百姓收入。夾江的特色發展就是要做好四個全國“單打冠軍”。

目前,夾江陶瓷產業產能佔全省80%、全國8%,書畫紙產能佔全國60%,茶業每年出口2萬噸、是全國最多的縣,核技術民用產品佔有較大市場份額。

圍繞這些優勢,夾江著力發展核、瓷、茶、紙、新材料五大產業。

核工業通過“基地+研發+技術轉化”新路徑,未來5年將實現產值超過100億元;

陶瓷產業將走“文化+新材料+陶瓷”新路徑,更加註重環保,注入文化內涵,未來3年產值預計將突破200億元;

書畫紙業通過“造紙+文創+旅遊”新路徑,著力發展紙主題的研學遊,積極推進造紙古村落特色民宿建設,未來3年綜合產值將實現100億元;

茶產業方面,明確了“基地+加工+觀光”三產融合的新路徑,以建成全國綠茶出口第一縣為目標,未來3年綜合產值突破100億元;

新材料將走“規模+延鏈”的道路,突出培育以石墨烯、碳纖維、稀土等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力爭到2022年產值突破50億元。

四川日報|夾江縣委書記龔德勤:擦亮青衣江畔的“天府明珠”

日出夾江 張勇剛 攝

記者:夾江的特色產業等都有一定市場份額優勢,但卻沒有叫得響的名牌,產品附加值也不高,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龔德勤:客觀講我們產業沒有知名的品牌,產品附加值也不高,但我們走的是一條產業錯位發展的道路。

我們把茶產業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它連著消費者的“茶杯子”和老百姓的“錢袋子”。全縣人均1.2畝的茶葉,每畝7000元左右收入,綜合產值60億元。我們抓住一帶一路機會,在做好名優春茶的同時,突出抓好夏秋茶的出口,搶佔市場。以空間換時間,在做好出口的同時,不斷提升品質,強化品牌,逐漸迴流高端市場。

同樣,我們以這樣的思路發展書畫紙。國內市場的高端書畫紙市場主要是安徽紙佔領,但我們在傳承手工紙的同時,推進機制書畫紙產能,佔領中低端這個大市場,這些年取得了較好成效,年產值50億元。

在陶瓷產業方面,夾江提出了“清潔化”改造,實施“退城入園”產業佈局,向文化、藝術陶瓷方向轉型,正逐步走向高端市場。

關於城市定位:

打造為“青衣江畔精品縣城”

記者:在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中,夾江如何自我定位?

龔德勤:夾江作為成都平原經濟圈周邊城市,承接產業轉移、加強交通建設融入南向開放的機遇十分寶貴。

夾江在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基礎上,確立了建成“全省縣域經濟強縣”這個目標。

“強”體現在產業發展上,是建成千億產業基地縣;在城市建設上,堅持“做強縣城,輻射農村”,建成輻射西南地區有影響力的精品縣城;在環境衛生上,是建成國家衛生縣城、每一個鄉鎮建成國家衛生鄉鎮;在民生保障上,是全面補齊各項小康指標,著力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我們把夾江劃分為生產、生活、生態三個片區。以縣城為中心,向南發展,成為樂山的都市延伸帶,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夾江百姓生活區;以四川省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的生產區則傳承“千年紙鄉、西部瓷都”的定位,組團發展產業;毗鄰峨眉山的青衣江上游區域則是生態區,承擔生態涵養的功能,發展優質高效農業。三區協調聯動,將把夾江打造為“青衣江畔精品縣城”。

四川日報|夾江縣委書記龔德勤:擦亮青衣江畔的“天府明珠”

夾江縣濱江廣場新顏 戴毅全 攝

記者:明年全省的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將在樂山召開。藉此契機,夾江在文旅方面作何打算?

龔德勤:夾江是千年古縣,擁有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東風堰和一系列旅遊資源,我們有優勢和潛力去爭創“天府旅遊名縣”。對標目標,我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景區建設滯後、與樂山其他景區比較優勢不明顯、文旅結合不到位等,因此,我們仍處於打基礎的階段。

我們將結合自身的特色產業,通過“文旅+茶葉”“文旅+紙”“文旅+陶瓷”等路徑,把觀光、研學、體驗等環節與產業有機結合。此外,年畫和書畫紙都是夾江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利用這個優勢,我們正進一步結合市場需求,開發創新旅遊產品,做出有特色、有知名度的“夾江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