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城鎮化率或達70%,未來如何佈局

2030年城鎮化率或達70%,未來如何佈局

17.92%、59.58%,這兩個數據是分別是 1978 年和 2018年我國的城鎮化率。

40年間,我國完成了迄今為止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毫無疑問,我國的城鎮化率還將繼續攀升。

“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的城鎮化進程遠未結束。”近 日,在第四屆中國新型城鎮化理論·政策·實踐論壇(以下簡稱論壇)上,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專家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昌智如是說。

2030年城鎮化率或達70%,未來如何佈局

今年8月30日,國務院批准了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龍港鎮撤鎮建市,成為我國撤鎮建市的首例。圖為龍港市一景。新華社記者 徐 昱攝

2019年是城鎮化

向縱深推進的重要一年

我國城鎮化發展速度雖快,但積累的問題也多,主要表現為“不平衡”。“快速發展所積累的人群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平衡、城市發展不平衡、城鄉要素的流動不充分等問題仍將長期存在。”陳昌智指出。

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對此的解釋是,西方發達國家是一步一個臺階串聯式發展起來的,在每一個特定歷史時期可以集中資源和精力,就幹一件事,比如先搞工業化,而後城市化,之後加入信息化等。而我國自1949年之後,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並聯式前進,面對的問題和矛盾的複雜度自然高於一般國家。

當我國城鎮化進入下半場,與其相關的工作亦開始進入規模和質量並重的新階段。在論壇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胡祖才提到,2019 年是新型城鎮化建設向縱深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的重要一年。

他表示,一年來城鎮化各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通道進一步拓寬;城市群作為新型城鎮化主體形態的輪廓更加清晰;城市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城鄉融合發展機制體制進一步完善。

2030年城鎮化率或達70%,未來如何佈局

未來或將有

更多“龍港”誕生

陳昌智指出,從1997年到2014年,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率從31.91%提高到54.77%。城市化率越高,城市數量也應該隨之增多。但如今,我國一些特大鎮在管理權限、管理方式上無法滿足縣市的需要,使得很多縣市的一些增長潛力得不到有效釋放。

放眼未來,城鎮化率如何影響城市格局?

今年8月30日,國務院批准了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龍港鎮撤鎮建市,成為我國撤鎮建市的首例。從鎮到縣級市,不僅是行政級別的提升,更意味著從“鄉鎮”到“城市”的跨越,體現著城市格局的大變遷。

陳昌智說,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中國超過10 萬人的鎮有235個,超過5萬人的鎮有882個。“這預示著今後鎮建市會得到一定的發展,除了人口超過40萬這樣的特大鎮設市之外,在各方條件成熟的地方,一個特大鎮和兩三個鎮可以合併,設立縣級市。”

2030年城鎮化率或達70%,未來如何佈局

新階段中知識型

基礎設施需平衡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根據1949年之後中國城鎮化發展曲線進行了測算,他的判斷是: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水平將高達70%,城鎮化增速將進一步趨緩。

城鎮化進入下半場,面臨著哪些挑戰?在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看來,城鎮化就是一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我們城鎮化面臨的問題本質上是公共治理的挑戰。

“在城鎮化治理過程中,知識基礎設施建設是值得關注的問題。”薛瀾研究發現,中國的知識基礎設施分佈極其不平衡,以知識型基礎設施最核心的高校為例,中國高校分佈東西差異並不大,但是在一個省級行政區域內,不同地區分佈差異大,超過50%的高校集中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很多二三線城市都缺乏優質的綜合性學校。

為此,薛瀾建議,國家需要關注沒有高等教育機構,或者高等教育基礎比較薄弱的中小城市的知識基礎設施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