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就得了這個病——說說胃印戒細胞癌

我昨天的微頭條可能很多朋友並不注意。

這是一個年僅30歲的胃癌患者,被狠心的老婆拋棄了。

杜醫生,您好。幾個月以前,我診斷出來胃癌後,老婆就跟我離婚了。

然而,因沒地方住,離婚後我一直沒有搬出去。

昨天,她竟然當著我的面,帶回來一個野男人。

我非常生氣,讓他們滾出去,沒想到,老婆竟然當著那個男人的面說:“我管不著,看不慣就趕緊搬出去?”

我是上門女婿,結婚還沒有一年,無孩子無積蓄,房子也是老婆的婚前財產,我現在真的變成了一個一無所有的男人,還得了癌。。。我該怎麼辦?死的心都有了。

這是我們的聊天

30歲就得了這個病——說說胃印戒細胞癌
30歲就得了這個病——說說胃印戒細胞癌

這種癌一般很難發現,讓人猝不及防。至今也原因不明。

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早點發現,早點治療。

像這個病人,還是有99%的可能可以根治,為什麼呢,因為早,還沒有惡化和轉移。

先了解一下啥是胃印戒細胞癌

30歲就得了這個病——說說胃印戒細胞癌

這是一位26歲女性的胃鏡圖片,她確診後活了7個月

印戒細胞癌又稱黏液細胞癌,大部分呈瀰漫浸潤性生長。

99%的印戒細胞癌發生在胃,其餘的發生在乳腺、膽囊、胰腺、膀胱、結腸等器官中。

世界衛生組織將胃印戒細胞癌定義為一種基於腫瘤顯微特徵而非腫瘤生物學特徵的組織學類型。胃印戒細胞癌的臨床病理特徵目前仍有爭議:在Lauren分型中被認為是瀰漫型(Lauren分型分為胃型和瀰漫型),在Ming分型中被認為是浸潤型(Ming分類分為膨脹型和浸潤型),在日本Nakamura分型中被認為是未分化型(Nakamura分型分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

胃印戒細胞癌在原發性胃癌中佔有一定比例,大約有1-9%,是一類分化差、侵襲力強、易在胃壁內瀰漫浸潤性生長、進展速度快、轉移性高、臨床表現無特異性、不易早期診斷以及預後較差的高度惡性腫瘤。

本病多發於中青年,特別是青年女性,大多數專家認為印戒細胞癌的發病可能和青年女性的雌激素代謝旺盛有關。

30歲就得了這個病——說說胃印戒細胞癌

印戒細胞癌多發生於年輕女性或老年患者的胃體腺分佈區域,癌細胞單個或片狀分佈,不形成管狀結構,癌細胞呈圓形或卵圓形,胞漿內黏液豐富,大量的黏液可將細胞核壓向一側,整個細胞形似印戒。

有無症狀?

幾乎上沒有,在我所發現的16例患者,前期幾乎上沒有任何症狀,只是意外發現。

最小的只有24歲,最大的78歲。

30歲就得了這個病——說說胃印戒細胞癌

比如這個,出現肝轉移腹水才來檢查

30歲就得了這個病——說說胃印戒細胞癌

這是去年24歲女孩的胃鏡圖片,該患者已經去世

但是,雖然病因不明,我們有一條可以做到,那就是胃鏡檢查。

一旦出現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狀,吃藥不能緩解,持續超過一週,就必須重視。

這就要求我們:

1、在胃不舒服時候,要立即做胃鏡檢查,並要取活檢;

2、在吃藥不能緩解症狀時,務必要找出原因;

3、一次胃鏡可能會造成漏診,不妨再次胃鏡;有必要可以結合X線造影、B超、CT等;本病首次胃鏡漏診、誤診率>30%。

4、對於疑似病灶,取活檢一定要鑿洞取檢,多點取檢。

另外,本病早期並無明顯症狀,甚至胃黏膜也沒有任何改變,很多首次胃鏡會被診斷為淺表性胃炎!

部分病人可表現為消化不良的,如上腹部不適、腹痛腹脹、餐後早飽、食慾不振、反酸噯氣、噁心嘔吐、腸鳴亢進、放屁增多、大便異常等,容易漏診。進展期才可有腹部包快、腹水、消瘦等。

所以,病無大小,都要重視,千萬不要以“十人九胃”,“挺挺就過去了”來敷衍自己,往往越是兇惡的角色,前期卻偽裝成毫不起眼的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