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足協新政草案:一碗水端平,四大變化定義未來中超

今天,北青報連續發出多篇報道,中超俱樂部投資人會議中,草擬了多項關於中超聯賽的改革方案,其中包含中國球員限薪、鼓勵年輕球員留洋等政策,而備受中國球迷關注的,關於中超入籍球員新政的草擬方案已經出臺,非華裔歸化球員每隊最多註冊兩人,每場比賽只能上場一人。

歸化球員受限制

根據此前的新聞,目前中國已確認歸化的9名球員分別為:天津天海阿蘭、河北華夏幸福費南多、廣州恆大艾克森、高拉特、布朗寧(蔣光太),北京國安侯永永、李可,山東魯能德爾加多,廣州華南虎洛國富。這9名球員中,只有布朗寧(蔣光太)、侯永永、李可3名球員具備華裔血統,也就是說,他們可以沒有註冊名額上的限制,比如北京國安在李可和侯永永首發後,依然可以上一名不具備華裔血統的球員上場。



詳解足協新政草案:一碗水端平,四大變化定義未來中超

明確球員“薪資帽”

隨著本土球員限薪時代的到來,中國三級別職業聯賽球員下賽季頂薪分別為:稅前1000萬元(中超)、600萬元(中甲)、300萬元(中乙);而頂薪條款中,還可能會包含一項條款:凡領到中超頂薪的球員,不得未經原屬俱樂部同意自由轉會。而有俱樂部代表認為“領得頂薪球員不得自由轉會”有悖於國際足壇現行轉會制度的精神,球員作為勞動者有選擇合作俱樂部的權力。

關於U21球員限薪100萬元的政策,也有俱樂部認為應該靈活調整,而不是制定一條“死線”,避免讓一些優秀的年輕球員感覺到不公平(比如19歲的朱辰傑目前不僅是申花隊的主力,並多次代表國家隊首發出場,擁有明顯高出同齡球員的實力)。而為了避免中乙聯賽成為“養老聯賽”,使年輕球員失去鍛鍊機會,中乙聯賽球隊未來單賽季可能最多隻能報名3名年齡在30以上的球員。

詳解足協新政草案:一碗水端平,四大變化定義未來中超

此外,為了鼓勵球員為國爭光的決心,與會代表也就國腳薪資可上浮20%進行了熱議,各方代表認為,鼓勵國腳積極競爭的同時,還需要中國足協在國腳的選拔和資格認定方面,對“國腳”進行嚴格的把關。

外援仍將享“特權”

國內球員限薪令的出現,體現了足協改革中國足球“畸形”市場、恢復健康運營的決心,與此配套衍生而出的則是“超級外援”的政策:每家中超俱樂部允許引進1名超級外援,其身價不得超過2500萬歐元,且薪資不受限。

按照有關動議,未來中超俱樂部每家每個賽季外援薪資投入總額很可能不得超過1.5億元。近些年中國足球來了不少天價外援,其中有即插即用力挽狂瀾的超級球星,也有不盡心、不盡力的天價水貨,此政策若是實施,無疑將迫使俱樂部更加謹慎的尋找“真正合適自己的外援”。

詳解足協新政草案:一碗水端平,四大變化定義未來中超

推動球員留洋計劃

足協為了鼓勵俱樂部支持年輕球員留洋鍛鍊,也搭配了專門的政策:俱樂部如果出現經足協推薦獲得留洋機會的U23本土球員,還可以在聯賽中適當減免執行U23球員政策,這一政策,無疑將在加大中國球員留洋的頻率和力度,避免讓年輕球員受到政策上的影響。

總結:最大程度確保公平

歸化政策行到至今,可以用旱的旱死,澇的澇死來形容,恆大不僅已經擁有高拉特、布朗寧、艾克森三名球員,阿蘭、洛國富、費南多也與恆大糾纏不清,可以說一旦不限制上場人次,恆大的實力無疑將實現突飛猛進,遠超其它球隊,使中超聯賽很大程度上失去競爭,如今的限制足以最大程度上避免一家獨大的情況,同時讓弱小,沒有缺少歸化球員的俱樂部得到更多的“體驗”。

而且,目前中國可以歸化的,無華裔血統球員已然不多,在本賽季中超聯賽報名的61名外援中,39人已代表各自的國家隊出戰,7人有低齡國家隊出場紀錄,此外還有5名超過31歲的球員(河南建業的伊沃年底就將滿5年,雖然已經33歲了,但明年即可辦理歸化手續),餘下以塔利斯卡、格德斯為首的10人雖然具備未來被歸化的希望,但大部分也都需要3年以上的居住時長才能滿足。

本次會議中透露出的新政內容極多,多方代表在許多問題上都有不同的見解和異議,但無論足協還是各方代表,都在努力讓中國足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歸化、限薪、U23不是目的,儘快提高中國足球的水平和成績,才是最終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