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藍籌“行動進行時 上交所打造高質量”新主板“

新藍籌“行動進行時 上交所打造高質量”新主板“

外匯天眼APP訊 :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公司進入滬市主板市場,一個煥發新意和活力的滬市“新藍籌”群體畫像正日漸清晰。

芳林新葉催陳葉。自2017年初上交所啟動“新經濟、新藍籌”調研以來,滬市公司的規模結構、產業結構悄然發生變化:中小規模企業在此紮根萌芽,多個新行業實現“零的突破”,先進製造、生物醫藥等新產業公司群體初具規模。滬市不再是隻有“大國企、大藍籌”的滬市,她正以“新經濟、新主板”為題,書寫著資本市場助力實體經濟的華美篇章。

近期,伴隨新一季“新經濟、新藍籌”調研,上證報記者跟隨上交所在一個月時間內,走進7家滬市上市公司,見證了上交所以“新藍籌”行動作為市場服務新起點,逐步打造多層次、多樣化、有包容性的“新藍籌”市場。

長期以來,上交所高度重視吸引國民經濟骨幹企業、行業龍頭企業發行上市。目前,滬市主板市場已經聚集了一批具有較大資本規模以及穩定盈利能力的成熟企業。這些上市公司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的引領示範作用日益凸顯,發揮著資本市場“晴雨表”的功能。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31日,滬市主板上市公司共計1488家,總市值超過37萬億元。國有、民營各佔半壁江山,集中了一批關係國計民生的大型支柱產業公司。從行業分佈來看,製造業公司數量佔比超過五成,新興產業公司佔比不斷提升。其中,2016年以來上市的447家滬市公司中,先進製造、計算機、軟件、互聯網、醫藥製造、生態治理、電信等新興產業的佔比達4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