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旋穿插,高低錯落,崇山峻嶺之間,世界文化遺產,河北邢臺長城

邢臺長城,位於河北省邢臺市西部與山西省交界處,太行山山脊分水嶺上,北起內邱縣的嵩都嶺,南至沙河市的黃背巖,呈東北--西南走向,時斷時續,時起時伏,綿亙於崇山峻嶺之間,這段長城被稱作邢臺長城。邢臺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

迴旋穿插,高低錯落,崇山峻嶺之間,世界文化遺產,河北邢臺長城

邢臺長城,絕大部分地段利用懸崖絕壁和溝塹代牆,而在山勢較緩的交通要道築牆設關,使山險與牆體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地形優勢,又在附近山頂修築烽火臺,如有來犯之敵,則迅速點燃烽火,傳遞軍情。因此,邢臺境內的明長城是由多處關隘組成。長城歷經350餘年的風雨滄桑,雖然多數關隘城牆殘破嚴重,仍保存有相對完整的幾處重點關隘。

迴旋穿插,高低錯落,崇山峻嶺之間,世界文化遺產,河北邢臺長城

鶴度嶺長城;位於邢臺內邱縣侯家莊鄉小嶺底村的鶴度嶺上,因山峰險峻,惟鶴可度,故名。據《故關志》載:鶴度嶺口,"有月牙城,長50丈,高2丈5尺",城有樓,城門有勒石曰:"鶴度仙蹤"。鶴度嶺石城基本完好,有少許圮殘,城高4~5米,上寬2米,下寬約5米。 建於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因山高入雲、陡峭險峻、惟鶴可度而得名,是真保鎮龍泉關路長城扼守由山西昔陽縣通往河北省邢臺市的冀南平原的重要關隘。古稱"仙人臺"、"藁都嶺"。

迴旋穿插,高低錯落,崇山峻嶺之間,世界文化遺產,河北邢臺長城

馬嶺關長城;位於邢臺縣宋家莊鄉明水掌村西偏北的馬嶺上,太行山最高處的白虎山(不老青山)與牛群堖之間,北距鶴度嶺長城8.5公里。馬嶺關地勢險要,東南有重巒疊蟑、千尋絕壁的牛群堖,西北是異峰挺拔、萬丈懸崖的白虎山。形成東、南、北三面的天然屏障。關隘設在兩山之間的谷口處,只有東門和西門。東門外是數百米高的陡崖峭壁,唯盤繞於崖間的一條小路可以上下;西門外有一條二十米寬的鬼谷溝,在谷的最窄處有一吊橋,橋對岸是數百米高的懸崖,有一小徑從懸崖處盤繞而上。山的頂端,又有堅厚的石牆維護,頗有關外之關之感。東、西門裡是一小盆地,約有五千平方米。原有官廳營房等,可供一營兵駐紮。還可清楚地看到原來的宏偉規模和殘垣斷壁。整個關呈長方形,佈局別緻壯觀,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的藝術特點。

迴旋穿插,高低錯落,崇山峻嶺之間,世界文化遺產,河北邢臺長城

黃榆嶺長城;位於邢臺縣冀家村鄉營裡村西南2.3公里的黃榆嶺上,北距馬嶺關11公里,長城即沿山脊修建。"黃榆嶺,在城西一百八十里,形險道衝,舊設有邊牆、敵樓、官廳、營房、防守軍兵,今廢。"明初,都城在南京時,就有明朝兵將駐守黃榆關,"洪武三年,置巡司戍守。""土木堡之變" 後,更設重兵防守於此。

支鍋嶺長城;位於邢臺縣漿水鄉營房臺村西南3.5公里的山嶺上,因附近三座山嶺起伏,狀如支鍋,故名,據《四鎮三關志》載:支鍋嶺口關為"嘉靖二十一年(1542)建。"支鍋嶺口關城南側為山澗,深不可越,西側為壁立懸崖,陡不可攀,所以只在北、東兩面築有石牆。城牆今保存較好,北側城牆上尚存石匾,陰刻橫書"支鍋形勝"四字。此匾無年號,署有"總督薊遼都御史楊"、"巡撫保定都御史孫"、"整飭大名兵備副史姜"。據《順德府志》記載:"支鍋石,舊有邊牆、鐵門、箭樓、官廳、營防、民壯守防"。這裡西側為峭壁,南側和東側臨深澗。關城就建在其間一狹小平緩處。關門狹深險峻,僅可容單騎通過。門兩側均設有衛所房。這段長城從西北懸崖頂起築13米。到西北角成為全牆最高點,設九級臺階折東而緩下。呈弓形彎曲向東南方向延伸,盡頭即澗頂懸崖,全長150米,底寬3米,頂寬2.5米,高3米至5米,牆頭設有垛口、箭窗,全部由石條砌就,白灰勾縫。關門居城牆中部,面向東北,寬6米餘,青石拱券門洞。支鍋嶺口關城之中原有一座小廟。廟已毀,僅殘存清道光二十八年冬所立之石碑。

黃背巖長城;位於邢臺沙河市蟬房鄉慄巖坪村西南的山嶺上,西南與武安市相鄰,西北距支鍋嶺長城20公里,南去數道巖長城18公里,為明長城要塞之一。"長城大體走向為西北--東南,略呈"Z"形,總長度約2000米,是邢臺境內現存最長的一處,在長城東側保存一通明代石碑,雙色線陰刻豎行"郭公關"三個大楷字,單字高30釐米,寬25釐米,右側豎寫寸楷:"直隸順德府督工同知關西郭□□□垣。"左側書:"嘉靖二十一年壬寅歲仲夏吉旦典史高文□□。"據《順德府志》記載,郭公關為順德府同知郭從路督工修建,故名。

大嶺口長城;位於邢臺沙河市蟬房鄉石盆村西北十多里處,東接大寨山,西接五指山,北鄰邢臺縣,修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畿輔通志》載:"數道巖口東十里為大嶺口,其西三十五里為黃背巖口,皆有關牆,舊為兵防要口。"上有邊牆一道,今城牆與門洞存留完好。

大嶺口長城沿五指山與大寨山主峰之間的山樑修築,牆體順山勢起伏,兩端直至懸崖,大致呈東西走向,全長約520米,用不規則條石、白灰砌牆,內夯黃土、碎石。關門以東100多米保存較完好,高4.3米,牆基厚3.8米,頂寬3米,唯垛口已被破壞。其餘長城牆體倒塌嚴重,殘高多在0.8-2米之間。

關門位於長城中段偏西處,拱形券門,用灰磚、白灰起券,單磚規格為0.31×0.16×0.075(米),券門寬1.9米,高3.2米。在關門東側,保存一處建築臺基,東西長6米,南北寬5米,殘高1米,當為營房或官廳遺址。

在這段長城上現存兩座敵臺,均為毛石、白灰砌牆,內夯黃土、碎石。1號敵臺位於長城東端,呈正方形,臺基邊長6米,殘高2.5米,殘頂邊長5米;2號敵臺位於關門西側,亦呈正方形,臺基邊長5米,殘高4.2米,殘頂邊長5米。

貨郎神長城;位於邢臺縣與山西省交界處太行山山脊上的一處明長城關隘。此處層巒疊嶂,山高谷深,風光秀美。明代曾有駐軍防守,營盤棋佈,旌旗招展,乃明長城要塞之一。清代詩人宋嶽在《貨郎神口》一詩中寫道:萬峰迴合此天關,坐擁旌旗月滿天。歲熟定知民瘼少,時平應見羽書閒。……詩人在描繪貨郎神口群峰起伏,營盤棋佈,旌旗招展,肅穆莊嚴的同時,又飽含激情地期盼五穀豐登,戰事平息,人民安居樂業,讀來發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