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華裔科學家參與論證:九成“雙太陽系”類地行星或有高級生命

據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刊發的論文,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科學家認為,宇宙中外星生命的存在比我們此前想象的要更普遍,在距離地球遙遠的“雙太陽系”中,九成類地行星可能適合生命存在。

據報道,喬治亞理工大學天體物理學家比利·夸爾斯(Billy Quarles)和同事們發現,在距離地球遙遠的“雙太陽系”中,大小跟地球相近的類地行星由於受到兩顆恆星引力的影響,87%的類地行星也有跟地球類似的穩定自轉軸。正因為如此,這些類地行星上的氣候變化不會過於劇烈,因而適合生命的存在和長期進化。

旅美华裔科学家参与论证:九成“双太阳系”类地行星或有高级生命

位於雙太陽系中的類地行星。

科學家們表示,在單一太陽的系統中像地球這樣擁有穩定自轉軸的類地行星太罕見了,因此更有可能在“雙太陽系”中發現外星生命。

論文作者、華裔天體物理學家李功潔(音譯)教授說:“多太陽系統更為常見,大約50%的恆星都有伴星,因此該項研究成果適用於大量太陽系。”

旅美华裔科学家参与论证:九成“双太阳系”类地行星或有高级生命

地球的自轉軸有穩定的“傾斜度”,使得地球上氣候變化相對溫和,適合生命的存在和進化。

她特別指出,宇宙中像我們太陽系這樣的系統十分罕見。

科學家表示,我們地球的自轉軸有穩定的“傾斜度”,每4.1萬年間傾斜度在22.1度和24.5度之間變化,使得地球上氣候變化相對溫和,適合生命的存在和進化。我們的鄰居火星則不同,它的自轉軸“傾斜度”變化很大,每200萬年中在10度和60度之間變化,最終摧毀了火星大氣層。

夸爾斯教授和同事們首先研究了距離地球4光年的半人馬座阿爾法AB雙太陽系,發現繞行太陽A的類地行星看起來會有相對穩定的自轉軸,但繞行太陽B的類地行星則不是這樣。

旅美华裔科学家参与论证:九成“双太阳系”类地行星或有高级生命

由於受到兩顆恆星引力的影響,87%的類地行星也有跟地球類似的穩定自轉軸。

當科學家們繼續研究其他雙太陽系,他們發現擁有穩定自轉軸的類地行星大幅增多。跟半人馬座雙太陽系不同的是,其他雙太陽系的兩顆恆星相距較遠,使得類地行星受其中一顆恆星的影響較小,自轉軸穩定的傾斜度使得類地行星更適合生命存在。

李功潔教授表示,這種情況使得尋找外星生命的前景變得更為樂觀。

編譯/採寫:南都記者 陳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