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將領陳誠的嫡係為什麼被稱爲土木系?

天翼用戶58944


陳誠經營在大陸經營的土木系達20多年,逃到臺灣后土木系的核心18軍也帶過去了,所以土木系是陳誠的根本,重中之重,陳誠在國民黨長久不敗,土木系也起了很大的重用。

陳誠老婆叫譚祥,是國民黨元老譚延闓的女兒,媒人是蔣介石夫婦。

保定軍校畢業的陳誠參加北伐戰爭後一路高歌猛進,1927年6月終於擔任21師師長,但因黨內鬥爭10月份被東路總指揮何應欽免職,此事對陳誠打擊很大,如果沒有一支屬於自己的部隊,只能處處受制,1928年蔣介石重新上臺後令陳誠接手新編的11師,這給了陳誠大展手腳經營的機會。

羅卓英與陳誠是保定軍校同學,後來結為兄弟,終身追隨陳誠,是土木系靈魂人物。

陳誠在部隊裡和將士們同吃同住,實行軍事內務公開,凡事做到公平公正,逐漸在部隊擁有很高的威望,在軍閥混戰期間立下很多戰功,受到蔣介石器重,1930年中原大戰後11師擴編為第18軍,陳誠任軍長,大寫的十一為“土”,十八為“木”,所以陳誠的土木系由此而來。

陳誠在臺灣混得很開,但因肝癌1965年就去世了。

在以後的數次圍剿中,18軍大肆擴軍,抗戰以前陳誠土木系已達數十萬人的重兵集團,其間何應欽多次找機會縮編土木系未果。陳誠後來進入中樞後,第18集團軍仍由親信羅卓英、周至柔、李樹正等掌握,並參加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等,解放戰爭時由胡璉任兵團司令,後折戟於淮海戰役,1949年以後再次整編,參加金門戰役後潰退到臺灣。


圖文繪歷史


眾所周知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中央軍算蔣介石的嫡系,很受老蔣的信任,但就是中央軍,也不是鐵板一塊,其中仍然有不少派系,最受老蔣信任的就是“陳胡湯”三大軍事集團。

這三派在抗日戰爭中順利接過保定系的班,其骨幹紛紛當上了師長、軍長、集團軍司令乃至戰區司令長宮,兵力超過百萬,陳誠、胡宗南、湯恩伯三人更是權勢滔天。

三排主要軍隊的空間分佈有很大不同,因此胡宗南被稱為西北王,湯恩伯被稱為中原王,但陳誠卻沒有被冠以區域,而是冠以字形。其派系被稱為“土木系”,這源於陳誠的起家部隊是原來的第十一師和第十八軍。民國通用書寫方式是從右往左豎著寫,“十一”就是“土”,“十八”就是“木”,因此就叫“土木系”。

陳誠,字辭修,號石叟。1919年,他以備取生名義進了保定軍校第八期炮科。1922年畢業後,被分配至浙江第2師第6團任少尉排長。

這時候的陳誠,跟蔣介石沒有半點關係,他的上司是鄧演達。

1923年3月,陳誠隨鄧演達去廣東參加革命,在建國粵軍第1師第3團(鄧演達為團長)任上尉副官,隨後成為連長。

同年5月,陳誠隨軍出征沈鴻英叛軍,在作戰中胸部負傷,被鄧演達率部救回。後來他在肇慶醫院養傷,蔣介石來院慰問傷員。這是陳誠第一次與蔣介石接觸,匆匆而過。

傷愈歸隊後,陳誠任炮兵連連長,並於1924年9月參加東征。因為炮轟惠州城,完全壓制對方火力,升任炮二營少校營長,同時也因表現突出獲得了老蔣和何應欽的賞識。

黃埔軍校建立後,陳誠擔任教育副官之職,次年改任炮兵科教官,兼炮兵隊區隊長。

北伐開始後,陳誠由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中校參謀做起,因為老蔣的賞識和他自己的戰功,步步高昇到了六二十一師師長。

然而數月之後,老蔣第一次下野,何應欽藉故將這個跟老蔣走得太近的新秀免職。

1928年初,蔣介石復出,陳誠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司令。陳誠就任後,大力擴充實力,甚至超過雜牌軍的一個軍。

1929年春,老蔣任命陳誠為十一師師長,中原大戰後十一師擴充為十八軍軍長,陳誠因功升任軍長。土木系正式發家,陳誠在蔣軍中的地位也正式確立。

成為蔣介石嫡系部隊的王牌軍後,陳誠很快就被蔣介石用到了刀刃上,即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重點——江西。

從第三次“圍剿”開始,陳誠的部隊就作為進攻的主力,但相應的,圍剿失敗後,陳誠也遭到同僚各方面的攻訐。不過在老蔣的庇佑下,陳誠不僅安然無恙,損失的部隊也獲得了補充,實力越來越大。

全面抗戰爆發後,陳誠的土木系跟其他兩系一樣,在戰爭中迅速擴張,掌控巨量軍隊,麾下的將領也屢建戰功,權勢愈發壯大。

在解放戰爭初期,陳誠的信心非常充足,揚言"三個月至五個月內解決共產黨解放區問題"。然而,全面進攻卻沒有進展。

1947年8月,陳誠被委任為東北行轅主任,派往危機四伏的東北戰場,指揮國民黨軍先後向山東、東北解放區進攻,但均被擊潰。

解放戰爭後期,陳誠起家的第18軍及其隸屬的第11師被編入黃維的第12兵團,結果在淮海戰爭中被解放軍全殲於雙堆集,這個地名特別有意思,拆分出來就是“十一難、十八難”,跟土木系犯衝。

戰事連遭敗績,起家軍隊被打光,但陳誠並沒有倒下,因為他還有老蔣的信任,在老蔣的支持下,陳誠於1948年10月出任“臺灣省主席”和警備總司令,開始為國民黨撤離大陸預做準備。

土木系重要將領大多隨陳誠前往臺灣,雖然第18軍1949年在江西重建,但此時這個起家部隊跟土木系的關係已然不大。

陳誠是土木系的首領,這個派系也是他一手拉攏起來的,除了他以外,還有羅卓英、林蔚、郭懺、周至柔為“四大金剛”,以及下面更多將領。

這些人大部分都到了臺灣,有的如周至柔、胡璉等人繼續受到重用,有的賦閒在家,但土木系依舊是國民黨的軍事支柱,一直到陳誠因病辭職並去世後,土木系才漸漸勢微。


平沙趣說歷史


1928年,國民革命軍第17軍(軍長曹萬順)縮編為第11師,曹萬順並非老蔣嫡系,老蔣原意讓心腹陳誠出任第11師長,因陳誠資歷尚淺,遭到何應欽的反對。蔣無奈只得任命原17軍軍長曹萬順出任第11師師長,陳誠出任副師長,暗中監控曹萬順,參謀長為羅卓英。

次年,師長曹萬順委派私人任職62團,遭到62團黃埔系抵制,蔣介石趁機將曹萬順調到新編第1師任師長,陳誠正式接任第11師師長一職,陳誠的軍旅生涯從此開始發跡。

陳誠出任師長後,著手對第11師進行了整治。裁撤了大量原師長曹萬順提撥的軍官,換之以黃埔系軍人;將原曹萬順派系的四團縮為一團,經過一番整治,第11師的軍官多為黃埔出身,成為嫡系中的嫡系。

中原大戰中,陳誠率領第11師為老蔣立下汗馬功勞:

收復馬牧集、生擒丁殿尊;

勸降馮玉祥部劉恩茂、奪取寧陵;

急行軍馳援兗州,解困曲潭;

重創閻錫山李生達、傅作義部。


1930年8月,蔣介石以第11師為基礎,擴編成立18軍,陳誠出任第18軍上將軍長,兼第11師師長。此時陳誠年僅33歲,可謂少年得志,春風得意。陳誠因第十八軍第十一師而發跡,“十一”組合成“土”,“十八”組合成“木”,因此陳誠的嫡系又被稱為“土木系”。

18軍是國軍的勁旅,是蔣的王牌主力,軍中不乏羅卓英、胡璉等名將。在北伐、軍閥混戰、抗戰時期都曾有不俗戰績。

淞滬會戰中,該軍在羅店鎮與日軍血戰,戰況慘烈,被稱作“血肉磨坊”;

石牌之戰中,第11師在師長鬍璉的指揮下固守石牌,扼守重慶門戶。

1946年,18軍整編為11師,胡璉任師長。1948年恢復18軍番號。在淮海戰役雙堆集戰役中,該軍基本上全軍覆滅。


歲月是一條河流


在國民黨將領中,有太多黃埔系或者是浙江人,他們幾乎都成為了老蔣的嫡系心腹,而這陳誠呢,可以說是老蔣心腹中的心腹,當然他也培養起了自己的勢力,所以陳誠在國民黨中又有“小委員長”之稱。



而陳誠的發家部隊便是國民黨第十一師,後來擴編成了第十八軍,陳誠便是十一師的師長,後來國民黨十八軍的軍長。這第十一師合起來是個“土”字,而十八軍合起來是個“木”字,這兩字合起來便是土木,所以被人們稱為“土木系”,後來陳誠便依靠這土木系培養出了大批國民黨將領,像羅卓英、方天、胡璉、黃維等等抗日名將,他們都成為了陳誠土木系的骨幹,而陳誠的土木系也成為了國民黨的一大勢力。



因為陳誠的原因,所以以十一師為骨幹的十八軍可以說是國民黨中的一大勁旅,在淞滬會戰中,十八軍血戰羅店,使得日寇在淞滬會戰損失慘重,大大消滅了日軍的氣焰。但此戰也異常慘烈,被日本方面稱為“血肉磨坊”,而十八軍全體官兵英勇善戰的行為,也讓十八軍成為了抗日戰爭的主力軍。



後又在石牌保衛戰中,陳誠土木系的骨幹胡璉以十一師師長的身份堅守石牌要塞,其被稱為“東方之斯大林格勒”。而此戰的完美勝利擊碎了日寇的陰謀,胡璉也因此戰榮獲“青天白日勳章”,但十八軍傷亡也達15000人,可以說抗日戰爭的勝利十八軍功不可沒。

後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以十八軍為主力組建了第十二兵團,也就是黃維兵團,後在淮海戰役中被陳粟大軍圍殲於雙堆集。而十八軍的滅亡,也宣告了陳誠土木系時代的結束。


歷史之絕唱


土木系的名字,來源於國軍第十一師和後來第十一師擴編成的國軍第十八軍。十一加起來就是“土”,十八加起來就是“木”。

1926年,蔣介石將閩軍李鳳翔部和陳炯明,林虎的殘部組成國軍第17軍,何應欽任軍長(曹萬順代)。

蔣介石於1928年,將原來的第17軍縮編為國軍第11師,陳誠出任副師長,師長是原17軍軍長曹萬順。其實,蔣介石想讓自己的陳誠任師長(陳誠之前是“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司令”)。但是,何應欽反對蔣介石的意見,支持曹萬順任師長。1929年,陳誠如願出任該師師長。

1930年,十一師擴編為第十八軍,陳誠任軍長(仍兼第十一師師長,因為此時十八軍就十一師一個師),成為蔣介石嫡系部隊的王牌軍。

1931年初,陳誠將教導第三師改編為第十四師,自己出任師長,副師長是周至柔。原來的11師,由羅卓英任師長。

此時,陳誠的土木系軍事集團形成。

土木系作為陳誠的起家部隊,其骨幹皆為黃埔軍校畢業生,軍隊紀律較嚴明,戰鬥力相當強悍。

它是國軍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其在發展于軍閥混戰;參加過圍剿紅軍,和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中立下大功。

1937年,陳誠率部參加淞滬會戰。當年,黃維接任第十八軍第六十七師師長,率部在羅店阻擊日軍。羅店之戰有“血肉磨坊”之稱,黃維一戰成名。

1938年,18軍在軍長黃維率領下,在馬回嶺與日軍第九師團展開激戰,使日軍迂迴德安的企圖徹底破產。

1943年,胡璉以十一師師長的身份堅守石牌要塞,此戰關乎陪都安危,被稱為“東方之斯大林格勒”。

抗日戰爭以後,土木系和胡宗南系、湯恩伯系被稱為國軍中央軍三大軍事集團。

1948年,土木系主力部隊被我黨消滅在淮海戰役戰場(國民黨稱"徐蚌會戰")。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土木系說法的最早來源目前未見有直接考證,但大致源於抗戰後期到1946年軍事整編會議期間。國民黨內部派系縱橫交錯,投射之下,國民黨軍隊的情形同樣如此。

國軍中兵為將有和地盤意識依舊很濃烈,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軍內部因抗戰兵力的空間分佈和政見利益分化為三大軍事集團:

土木系(陳誠系)、胡宗南系、湯恩伯系(被稱為“陳胡湯”)。彼此之間,各有利益,而以陳誠勢力最廣。

土木系這個稱呼的來源,一般認為是來自於拆字法。土字拆為十一,木字拆為十八,合起來就是十八軍十一師。十八軍大部將領畢業於黃埔軍校或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戰鬥力不容小覷,為陳誠的起家嫡系部隊。

陳誠浙江人,蔣介石同鄉,曾是十八軍首腦,軍中根基很深,且部下多有戰功。而且,陳誠在國民黨內深受蔣介石信任,一度擔任要職,軍政要務兩手抓。名將關麟徵就曾經與陳誠不對付,說他氣度不像是接班人,側面說明其黨內地位。由於蔣介石的信賴與榮寵,18軍力量迅速膨脹。陳誠本人相對清廉,瀟灑俊朗,原則性強,具有一定革命理想,往往對部下甚嚴,自己也做表率,約束其行為。在1930年代,麾下十八軍就號稱不吃空缺加上適度接受下屬意見,樹立中央軍形象,故而精英化特徵非常明顯,戰後被稱為五大主力之一。

不過,陳誠與何應欽系關係非常緊張,常常暗流湧動,明爭暗鬥,湘西會戰18軍就和王耀武部不對付,合作協調無能,導致戰場上屢屢失利。抗戰期間,來自陳誠系的王甲本、吳繼光、彭士量、鄒洪、陳烈等將領為國捐軀。大家熟知的土木系名將有黃維、羅卓英、周至柔、胡璉、林蔚等人,都曾是國軍中的悍將猛將。土木系將領,不少縱橫軍政界,成為頗具影響的實力派。解放戰爭期間,土木系被瓦解消滅,胡璉指責:土木不如一粟。不過說起來,陳誠本人的軍事指揮能力其實真的很一般,不如政務處理玩的順。


秦右史


土木系就是指國軍種子部隊十八軍出身的諸多軍政大員形成一個自有的系統。

土是指十一,即十八軍的起家部隊,十一師;

木是指十八,即十八軍,國軍戰史最長的主力部隊。

1、國軍種子部隊

國軍最大的種子部隊就是黃埔學生軍,後來化為黨軍、第一軍。

次之是警衛師,慢慢到警衛軍,德械師,培養了諸多優秀軍政人才。

再者就是湯恩伯的13軍,杜聿明的第五軍,陳誠的十八軍。相對而言,十八軍是從雜牌到陳誠一手帶出來的。

(小委員長)

2、事在人為

第十一師最初是閩軍周蔭人的部隊,陳誠在接管後,和黃埔學生排擠師長,最終掌握該師。在中原大戰中一舉成名。

之後在“圍剿”戰爭、處理“閩變”中,立下赫赫戰功。

在抗戰中,羅店、石牌更

(石牌)是血染徵袍,為守衛國土流血犧牲。

(血染石牌)

而隨著陳誠軍政地位的提高,十八軍的將校自然水漲船高。

羅卓英、林蔚、郭懺、周至柔。方天、黃維,夏楚中,霍揆彰,宋瑞珂,胡璉,羅廣文。先後崛起。

3、無可奈兒花落去

土木系勢力龐大,覆蓋軍政各個領域,先後出了4個參謀總長、兩任海軍總司令、1個空軍總司令、1個勤聯總司令、20多個軍長。

(終究化為雙堆集)

在內戰戰場上,也為之血戰。南麻、鄂豫皖等地,但雙堆集的命運是不可避免的。隨著到了臺灣,一切煙消雲散。

總結:

陳誠的能力確實非同一般,用人、識人、組織、作戰都是其強項,愣是把一個邊緣部隊培養成國軍核心種子部隊,一批將校位列高層,成為國府的軍政支柱。

可惜歷史大潮浩浩蕩蕩,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終究土木不過滄海一粟。

參考文獻:

王志剛.關於一九四九年國共總體戰略決策的地緣政治解讀[J].中共黨史研究,2018(04):77-95.

張蓓蓓.淺析陳誠治軍思想與實踐:以1919年至1949年為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4):57-58.

趙海軍. 中國國民黨五大至六大期間內外政策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17.

陳向林. 西南聯大學生從軍運動研究[D].雲南師範大學,2015.

王志鵬.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派系鬥爭研究[D].鄭州大學,2011.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能稱得上“系”的,說明這個組織很厲害,也說明能組織裡能撐起場面的人很多。

陳誠的土木系,是蔣介石三大嫡系部隊之一,從中原大戰到抗戰,再從抗戰到內戰,蔣介石一直很喜歡這支隊伍。

為什麼會叫土木系呢?

因為陳誠曾經是十一師師長,後來擴展為十八軍,陳誠任十八軍軍長兼十一師師長。

過去人寫字是豎著寫的,所以十一就是一個“土”了,而十八湊一湊就是“木”了,因此陳誠的人馬就被外人稱為“土木系”了。



但事實上,當軍長、當師長的人多了去了,為什麼不見別人有各種“系”的稱呼?

原因是陳誠率領的軍隊打了不少勝仗,陳誠培養出來的知名將領特別多,因此有了這樣的稱呼。



陳誠早期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在黃埔軍校成立時,成了炮兵教官,併成了炮兵營的第一連連長。

其後的北伐、東征過程中陳誠表現出色,1928年三月,陳誠被蔣介石任命為警衛司令,從來黃埔算起,四年時間成為了警衛司令官,不得不說是個奇蹟。

等到中原大戰前,陳誠成為了十一師師長;中原大戰發生後,陳誠又升為了十八軍軍長,表現依然出色。



抗戰時期,陳誠官高位重,成了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並指揮了著名的淞滬戰役。雖然失敗了,但是在陳誠指揮下,中國軍隊大大拖慢了日軍侵略的進度,讓日軍“三個月拿下中國的計劃”成為泡影。

其後的武漢會戰、石牌保衛戰等抗戰中,陳誠所率集團軍表現非常出色。



能打仗,能打勝仗,說明陳誠手下的出色將領多,這些出色的將領都有誰呢?

陳誠手下有四大金剛、十三太保。

四大金剛:羅卓英、林蔚、郭懺、周至柔

十三太保:方天、劉雲瀚、羅澤闓、楊業孔、石祖黃、呂文貞、趙桂森、郭汝瑰、劉勁恃、車蕃如、洪懋祥、李仲辛、吳仲直。

其他將領還有:

黃維,夏楚中,李樹正等名將,還有胡璉這樣的“防守悍將”。

張鼎銘,蕭乾,李及蘭,霍揆彰,李樹森,陳烈,彭善,牟廷芳等人也是非常不一般。

陳誠和他的土木系大多對蔣介石非常忠誠,因此成為了蔣介石的嫡系部隊。

到了臺灣後,陳誠成為了“一人之下”的副總統,隨陳誠到了臺灣的土木系將領也是受到重用。



1965年3月5號,陳誠去世,享年67歲。

雖然人已遠去,但土木系在歷史的長河中一直閃閃發著光,特別是抗戰那段歲月更是熠熠生輝。


藍風破曉




因為蔣介石的有意縱容,國民黨內部產生了許多勢力集團,如以陳果夫、陳立夫兄弟為首的CC系,黃埔將領抱團形成的黃埔系,陳誠、湯恩伯、胡宗南這幾個在蔣介石面前紅得發紫的將領也是自成派系,但是論到經營,湯、胡顯然不如陳誠。

蔣介石喜歡玩弄權術,讓你們相互爭鬥,讓你們結黨成派,我只管負責掌握“平衡”,反正誰也別想對我構成威脅。



陳誠的派系為何被稱為土木系?

陳誠生於1898年1月4日,字辭修,浙江青田人,“浙江”這個戶籍信息顯然在以後為他增加了政治資本。1918年陳誠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22年從保定軍校畢業後入浙軍任職。1923年入鄧演達部粵軍任上尉連長,當年4月隨孫中山討伐桂系沈鴻英,在戰鬥中因胸部中彈負傷,被送往醫院救治,後蔣介石到醫院慰問傷員,陳誠自此與蔣介石結緣。

1924年蔣介石奉命創辦黃埔軍校,陳誠受鄧演達引薦入黃埔軍校教育副官,在軍校期間因被蔣介石看到他在讀《三民主義》而獲得蔣的青睞。

陳誠因在東征中表現優秀獲得蔣介石的讚賞,1927年隨部北伐,21師師長嚴重辭職後,陳誠因功被升為21師師長。1928年蔣介石復出後,陳誠任國民革命軍司令部警衛司令,後經過整編,警衛司令部2個團與曹萬順部合編為11師,曹萬順為師長,陳誠為副師長。後來,陳誠授意羅卓英、李默庵等人擠走曹萬順,陳誠還因此被關麟徵罵“陳矮子”,曹萬順走後,陳誠順利當上了11師師長。

第11師成了陳誠的第一支直屬部隊,也成了陳誠發家的原始資本。第11師用漢字寫是“第十一師”,豎寫的“十一”合起來便是“土”。



1929年陳誠以副師長職率領11師參加蔣桂戰爭,在此役中樹立威望,最後憑藉自己的威望成功擠走曹萬順。1930年陳誠率領11師參加討伐唐生智,戰後所部得到擴編,隨後再次率師參加中原大戰。

在中原大戰中,陳誠11師屬劉峙節制,後因陳莊失守槍斃劉峙的侄子劉天鐸。1930年7月,陳誠率11師開赴津浦線,與晉軍展開作戰,解曲阜之圍,隨後沿津浦線向濟南推進,與60師、61師攻入濟南。在蔣系軍隊攻克濟南後,陳誠因功被蔣介石提拔為第18軍軍長,轄11師與14師,總兵力達到40000餘人。陳誠將18軍打造成了國民黨中央軍中的王牌軍,他也開始得到蔣介石的培養,逐漸成為蔣介石的嫡系心腹。

從第十八軍開始,陳誠開始形成自己的派系。豎寫的“十八”合起來便是“木”。

陳誠先後統帥11師和18軍,憑藉11師發家,崛起成為18軍軍長,然後又憑藉18軍打造自己的體系,11師和18軍可謂是陳誠嫡系部隊中的嫡系,陳誠派系中的骨幹也多數是從11師和18軍中成長起來的,所以被稱為“土木系”。



陳誠土木系“王牌軍”18軍的覆滅。

解放戰爭是陳誠土木系“王牌軍”18軍的噩夢。

1946年18軍整編成11師,因為11師是18軍的主力,所以整編後的18軍沿用了11師的番號,正如74軍整編成74師,胡璉任整編11師師長。1948年蔣介石卸下“掛羊頭賣狗肉”的偽裝,將整編11師恢復18軍的番號,任由胡璉任軍長。胡璉升任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後,由楊伯濤接任18軍軍長職。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打響,18軍也開始走向毀滅。因為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的指揮失當和貪功冒進,18軍葬送在了淮海戰場。

陳誠土木系沒有了18軍,如同鳥被折斷了翅膀。


吾與吾國


國民黨黃埔系中央軍有“陳胡湯”三大軍事集團,到抗日戰爭時期上述三大集團掌握的兵力超過百萬,成為蔣介石的主要軍事支柱,其中歷史最久、兵力最多、寵信最深的就是陳誠集團,因其起家部隊為“第十一師”和以此擴編的“第十八軍”,被國民黨內其他派系將番號各取一字戲稱為“土木系”。



出身或投靠該系統的大批高級將領在陳誠的支持下,分頭把持著國民黨軍隊的許多重要崗位,是勢力最龐大的中央軍派系,甚至連蔣介石本人也要顧忌三分,這從1943年委員長同志給陳誠的一封親筆信中便可以解讀出來。

好在陳誠雖然恃寵而驕,但對蔣介石仍然是絕對忠誠,基本相安無事。

土木系以陳誠為首領,以羅卓英、林蔚、郭懺、周至柔為“四大金剛”,下面還有“十三太保”和一批耳熟能詳的國軍將領,先後產生了5個一級上將、4個參謀總長、2個侍從室主任(林蔚、周至柔)、1個海軍總司令、1個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個聯勤總司令(郭懺)以及20多個主力軍軍長,幾乎是國民黨嫡系軍隊的半壁江山。1948年以後由於陳誠奉命先往臺灣進行經營,在國民黨兵敗大陸後,土木系實際控制了逃臺軍隊的主流,陳誠據此官至“副總統”。



(四大金剛之羅卓英)

陳誠保定八期畢業,在黃埔軍校任教官時成為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之一,但排名最末。1927年底何應欽與李宗仁聯手逼迫蔣介石下野,黃埔系第一、第二兩號人物的關係出現裂痕,何應欽順勢將已經升任北伐軍第21師師長的陳誠找藉口免職。1928年初蔣介石復出後,開始扶植陳誠制衡何應欽,立即任命陳誠為總司令部中將警衛司令,節制三個警衛團、二個炮兵團和二個憲兵團,為掌握軍權和吞併雜牌,不久又任命陳誠出任第11師師長,一併帶去兩個警衛團編為該師第31旅。

何應欽再次搗亂,以陳誠資歷不足為由改任副師長,陳辭修氣個半死拒不赴任,最後在蔣介石的勸說下勉強到任。第11師是由北伐軍第17軍縮編而來,前身是福建“閩軍”李風翔部的兩個旅曹萬順部和杜起雲部,1926年在廣東蕉嶺宣佈效忠國民政府,縮編後仍以曹萬順為師長,副師長陳誠、參謀長羅卓英。在蔣介石的默許和羅卓英的串聯下,第11師的黃埔系軍官集體“倒曹”成功,1929年6月,陳誠如願以償,終於成為第11師師長,土木系的起家部隊成型。



(四大金剛之林蔚)

陳誠大兵團指揮能力一般,帶兵還是很有一套的,入主第11師後提倡“經濟公開、人事公開”,大量任用黃埔畢業生,加之背後有蔣介石為靠山,糧餉、裝備和彈藥供應充足,使該師很快成為中央軍骨幹部隊。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時率先攻入濟南,蔣介石當即手令陳誠升任第十八軍軍長,不過,彼時的十八軍僅有第11師一個師,是個空有番號的軍級建制。

陳誠吞併雜牌軍的能力首屈一指,西安事變時東北軍差點把陳繼承當成陳誠槍決,可見雜牌軍對他的憎恨。第十八軍成立後,陳誠連續收編唐生智餘部的第14師,以及後來的第52師、第43師、第59師等部隊,到高峰時第十八軍編成內已經下轄8個師,“土木系”逐漸成為中央軍勢力較大的軍事集團,抗日戰爭爆發後,陳誠在淞滬會戰期間出任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兼第15集團軍總司令,同時指揮羅卓英的第19集團軍所部,土木系軍事實力迅速膨脹。

(四大金剛之郭懺)

1938年武漢會戰,陳誠出任“武漢衛戍總司令部”總司令,這是中日雙方最大規模的一次會戰,國民黨軍隊投入了百萬之眾,從陳誠的職務可以看出,他已經取代何應欽成為黃埔系真正的二號實權人物;武漢淪陷後轉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駐節長沙,不久調回重慶,將第九戰區交給早已投靠的薛嶽、以羅卓英副之,日軍攻陷宜昌後陳誠又兼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

此時四大金剛之羅卓英任九戰區副長官兼第19集團軍總司令、林蔚任侍從室第一處主任、郭懺任“江防軍”總司令、周至柔任空軍前敵總指揮,“土木系”掌控了華中地區大部分國軍精銳,第十八軍駐防重慶周邊為“御林衛”,風頭一時無二。



(四大金剛之周至柔)

黃維血染羅店,薛嶽四戰長沙,胡璉死守石牌,羅卓英上高奏凱,“土木系”軍隊確實是抗日戰場的中堅,不可抹殺。

解放戰爭後期,第十八軍及其隸屬的第11師被編入黃維第12兵團,在淮海戰場全軍覆滅。而陳誠在東北損兵折將後蟄伏不過半年,1948年10月即出任“臺灣省主席”和警備總司令,開始為國民黨撤離大陸預做準備,土木系重要將領大多隨往,周至柔、胡璉等人繼續受到重用,成為國民黨逃臺初期的軍事支柱,一直到1963年陳誠因病辭去一切職務,土木系才漸漸勢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