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情”蘊含“大進步”——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南京經驗”

“小事情”蘊含“大進步”——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南京經驗”

10月31日下午,在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莫愁湖街道江東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召開了江東門社區電梯增設議事會。來自天順苑小區、康怡花園等20多位住戶代表、物業服務企業代表、業委會代表、電梯廠家代表、社區幹部等齊聚一堂,會議室裡坐得滿滿當當。大家就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作你一言我一語,氣氛十分熱烈。

“小事情”蕴含“大进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南京经验”

“這樣的議事會,我們已經召開了無數次,今天的會議最和諧,大家笑容最多、意見最統一,居民們已經享受到加裝電梯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了。”江東門社區黨支部書記張來荒告訴記者。

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老舊小區數量多、分佈廣。隨著我國老齡化不斷加劇,養老和適老化改造已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加裝電梯逐漸成為解決老年人出行問題的現實需要。南京市在全國較早探索加裝電梯工作。2013年,南京市推出加裝電梯暫行辦法,但由於條件苛刻等原因,3年間僅加裝了3部。對此有人感嘆:“裝一部電梯比建一棟房子都難。”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不僅群眾呼聲高,而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多。為破解這個難題,南京市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2016年11月,出臺了新版《南京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經過3年多的不懈努力,南京市完成了從制定整套政策、試點歸納經驗到破解各種難題、全面推進加裝等一系列工作,向全市人民交出了滿意答卷。

“人心都是肉長的”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統一樓上樓下居民之間的意見是第一道難關。雖然一樓、二樓居民沒有乘坐電梯的需求,但是施工過程對他們的生活難免會帶來影響。如何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是關鍵。

《實施辦法》按照國家、省條例的規定,充分挖掘法律法規的要義,明確“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同意”即可加裝電梯,切實降低了業主統一意見的難度。市、區、街、社區設立各級加裝電梯推進小組,反覆細緻做群眾工作,搭建居民議事平臺,以民主促民生,有效處理群眾矛盾。

只要工作用心、用情,就一定會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天順苑9號樓102室的住戶,在該單元開始加裝電梯時表示不同意,態度很堅決。雖然新的政策規定,只要全單元三分之二的住戶同意就行,但實際操作中,為防止矛盾激化,工作人員儘量協調好所有住戶的意見。

“小事情”蕴含“大进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南京经验”

為此,市房產局、區房產局、街道、社區等各方工作人員,業委會成員多次登門協調,該戶始終沒有鬆口。最後,單元3樓以上業主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反覆做協調工作,通過眾籌資金對一樓進行適度補償。萬萬沒想到,第二天一大早,該住戶把錢交還到業委會,讓工作人員退回給大家。她說:“昨晚一夜沒睡踏實,遠親不如近鄰,鄰居的錢不能要。”原來,她家曾到頂樓安裝熱水器,遭到頂層居民阻礙,她這次就想出這口氣。“人心都是肉長的。看到這麼多熱心人為加裝電梯的事忙活,鄰居們真心實意地考慮到了我的感受,我覺得自己也不能太小氣。”

天順苑小區建於1998年,小區常住有580餘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佔小區居民人數的30%以上,人口老齡化加劇,但小區建造之初沒有配建電梯,居民出行很不方便。如今,天順苑小區14個單元已經裝了12部電梯,2部已簽了協議,實現了小區電梯加裝的全覆蓋。

“有的住戶開始不同意,甚至提出苛刻要求,我們的業委會、樓棟長、黨員志願者和社區工作者不厭其煩,一趟趟往他家跑,耐心細緻地做思想工作。我們社區低樓層業主沒有一戶提出需要額外補償,靠的就是我們社區工作者的兩條腿和一張嘴,打好‘鄰里好,賽金寶’的‘感情牌’。”張來荒說。

變“政府包辦”為“共同締造”

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副局長蘭文平告訴記者,南京市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作一直堅持共同締造的理念,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建立了市區街三級工作網絡並延伸到社區,設立各級推進小組,專人專崗專責,及時為群眾提供諮詢服務,消除顧慮;建立居民協調機制,搭建居民議事平臺,動員發揮好業主的主體責任,明確政府部門在職責範圍內提供優質服務和政策保障,有序宣傳加裝電梯的成功案例,宣傳熱心人、好政策、好平臺、好服務,共同形成了加裝電梯的良好氛圍,推動加裝電梯工作高質量快速發展。

“小事情”蕴含“大进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南京经验”

“業主主導、政府搭臺、專業輔導、市場運作”,蘭文平用這16個字總結了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南京經驗”。

為了體現業主主導,南京市在每個準備加裝電梯的單元都要推舉一名“牽頭人”,負責協調鄰里關係,辦理相關手續。

徐先生是秦淮區江寧路35號小區加裝電梯牽頭人。在整整5年時間裡,徐先生進出居民家中做協調工作不下800次,參加業委會開會協調108次。特別是當業委會開到第50次的時候,11位成員中有9位因意見不統一選擇了退出。但是徐先生依然選擇了堅持,繼續挨家挨戶做協調工作。由於老伴兒剛剛去世,徐先生只能抱著小孫子一家一家跑,樓下的鄰居們被感動了,由排斥到理解再到支持,最終形成了統一意見。

“小事情”蕴含“大进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南京经验”

“市委、市政府強有力的領導,房產局牽頭財政、規劃、建設、質監、人防、消防等部門,業主、街道、業委會、物業公司、施工企業、電梯廠家、管線單位等加裝電梯涉及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共同發力、環環相扣,才會形成今天南京市加裝電梯平穩有序的良好局面。”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物業管理處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小事情”蕴含“大进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南京经验”

南京市成賢街小學四(2)班 劉懿萱

政府搭臺後,不是不管不問,而是以問題為導向,重點解決“疑難雜症”。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過程中,地下管線移改是影響施工進度的“攔路虎”。水、電、氣、電視、電話、寬帶……一個電梯基坑最長能拖一年才完成。為打通“腸梗阻”,設在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的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協調推進小組辦公室與各區、各管線單位反覆協商,“僅管線遷移協調會我們就開了100多次。”出臺了《關於明確增設電梯有關管線遷移事項通知》,破解了管線遷移工作溝通難、申辦難、費用結算難等問題,形成了“1+11”的政策體系,裝梯效率大大提升。

“小事情”蕴含“大进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南京经验”

南京市在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過程中,還充分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天順苑13號102室的居民、72歲老黨員周長法告訴記者:“我家住在一樓,加裝電梯施工要幾個月,多少會對我們生活產生一點影響,但加裝電梯是黨和政府為我們老百姓做的一件實事好事,我必須協助政府把好事辦好,共產黨員不能當釘子戶。”

多替老百姓想一想

南京市物業服務指導中心工程科負責人介紹說,南京市規定,主城六區內2000年之前建成的非商品住宅,7層加裝電梯,完成安裝後每部一次性補貼20萬元,6層18萬元,5層16萬元,4層14萬元,為推進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給老百姓辦實事,政府拿出了真金白銀。

該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加裝一部電梯,各種費用下來大約需要50萬元左右,除去政府補貼,除去一二樓住戶,三樓以上住房要分攤剩餘的全部費用,大家根據所在樓層受益程度分攤不同數目的費用,住在頂層的住戶最高要一次性拿出10萬元,這對於不少並不富裕的普通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為此,南京市又試點了租賃電梯模式:居民按年繳納租金,租滿15年即可獲得電梯產權。2018年8月,第一臺租賃電梯在玄武區櫻鐵村社區完工,6樓居民的年租金為4500元,3樓每年租金僅為2400元。同時,玄武區還創新設立第三方資金管理平臺,為每部電梯的建設者開設公共資金專有賬戶,每一個增梯項目分步驟驗收通過以後,經業主簽字確認,由銀行直接支付給建設單位,避免了諸多潛在風險。

“小事情”蕴含“大进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南京经验”

多替老百姓想一想,辦法就比困難多。記者瞭解到,為了給加裝電梯的居民減輕經濟壓力,南京市多管齊下。《實施辦法》規定,市民可提取住房公積金和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用於加裝電梯。同時,區、街道也多方籌集資金,在老舊小區整治時統籌考慮加裝電梯可能需要的管網線路遷移事項,預先作出工程處理,大大降低了群眾加裝電梯的支出和額外費用。

截至今年10月25日,南京市累計有2427部電梯簽訂書面協議,2138部通過規劃部門初審,1436部已辦理規劃審批手續,1214部已辦理施工許可,完工866部,在全國領先。

“小事情”蕴含“大进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南京经验”

“對城市建設而言,加裝電梯是小事情,但對城市文明而言,加裝電梯卻是大進步。”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局長郭宏定表示,加裝電梯過程中,群眾矛盾多,涉及部門廣,協調難度大。基層工作人員走千家入萬戶,積極協調處理相關矛盾,化解群眾多年積怨,促使鄰里關係更加和諧。工程實施難,難不過贏得人心,加裝電梯過程鍛鍊了基層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密切了社區與群眾的關係,提高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同時,加裝電梯工作提升了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推動了創建文明和諧社區進程,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長治久安具有積極而深遠的重要作用。

中央黨校教授、博士生導師馮秋婷寫下了這樣的評價:南京市在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過程中,精準施策、精心組織、精細管理,定位準、政策好、工作實,圍繞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地方探索和實踐過程中形成了放心、暖心、順心、動心、安心、省心、寬心的南京模式,成體系、可複製,讓曾經艱難的臺階變成了暢通的幸福電梯,樹立了南京標杆,值得借鑑推廣。

更多信息,微信關注北京買房幫住,政策解讀、買房問答、自駕看房,全get√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