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最安靜的那個人,往往越厲害,別不信

有人說,在這個社交的世界中,外向的人更能把握住先機,更懂得如何抓住機遇。

這個話聽起來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有些內向的人,反倒比外向的人還厲害。這又是為什麼呢?

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不能把那些內向的人都看成一樣的。

有些內向的人,其實不是內向,是謹慎、低調;而另一些內向的人,真的就是害羞、靦腆。

並不是說越內向的人越厲害,而是說越低調且低調中上進的人,才是真正的厲害。

01

我在同事眼裡是一個很內向的人,我一直很低調,社會交往中也不是很活躍。

人群中最安靜的那個人,往往越厲害,別不信

我踏踏實實做我的事情,不管外界如何。最近,有人對我說:“以前我還以為你就是內向靦腆的人,相處之後才知道,這哪是內向,明明就是低調奢華有內涵!你真是深藏不露哦。”

我聽了這話微微一笑,也沒有做出反駁。我覺得,我不是深藏不露,而是我本來就是這樣。我是一個內向的人,因為社交場合我很參與,我不太願意與他人交流。

剛進工作崗位的時候,我不太愛說話,平常也不像他們那樣成群結隊的。相比於一群人熱熱鬧鬧,我更喜歡獨來獨往。這種特立獨行的性格,慢慢讓同事給我貼上了內向靦腆的標籤。他們覺得我不夠積極,做事不爭不搶,也沒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不太好相處。

我之前也一度想不通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性格,我就是不喜歡扎堆,不喜歡拉幫結派。我喜歡一個人靜靜的讀書,一個人靜靜地學習。看著身邊的朋友天天聚會,有時候我也很羨慕,我嘗試著外向一點去跟他們交流,可是我發現做不來,我變得越來越焦慮。後來,我索性不嘗試了,我就是我,就這樣了。還是迴歸真我的感覺最好。

因為長期一個人泡在圖書館,所以慢慢的我的寫作水平提高了。我開始嘗試著寫文章,積累了一部分的粉絲,現在也一直在從事文字相關的工作。

相比於在社交圈中忙碌,我更享受一個人寫作時打字的感覺。我內向不假,但是我只是不喜歡社交。內向不代表一個人懦弱、冰冷、把人拒之門外,他們只是更喜歡獨處而已。

02

我仔細思考了一下,發現那些內向的人身上還是有很多優點可循的。

社會的固化思維認為,內向就是呆板、固化、不合群、消極避世、沉默寡言、冰冷不易親近等很消極的社會存在。

人群中最安靜的那個人,往往越厲害,別不信

其實不是的。內向的人更懂得積蓄力量,更懂得隱忍和上進。

一、內向的人一般很低調,他們在無聲無息中前進。

我一個高中同學,就是一個典型的無聲中前進的學霸。

他學習成績一直都是班級第一,從來沒有下去過。唯一沒在第一名的時候,還是因為人家沒有考試,回家緩解高考壓力去了。

他長相平平,外貌平平,甚至給人感覺有點邋遢。他坐在第一排的角落裡,平常不見他抬頭,也不見他上課回答問題,甚至上著數學課他在學政治。他一直是一個人,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學習......

就是這樣一個人,內向,卻很上進。高考結束後,他是我們班唯一一個考上985院校的人。

二、內向的人耐得住孤獨,受得住寂寞。

內向的人習慣了獨處,所以他們知道應該怎麼應對孤獨,也知道做什麼事能消遣孤獨。

孤獨和安靜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也有不少的文章說:人要學會長大,首先要耐得住孤獨。

是的。孤獨給予一個人高度的專注和自制力,讓他們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裡縱情釋放自己的天賦和本領。

九十年代的一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研究那些在藝術界、科學界、商業以及政治領域有傑出成就的人物。研究完之後,他發現了那些人身上的一個共同特點:他們享受孤獨。

年輕的時候,這些偉人大多是身邊人眼裡的怪胎,他們瘋瘋癲癲,獨來獨往,甚至有點邋遢和神秘。

人群中最安靜的那個人,往往越厲害,別不信

在外人眼裡,他們能發呆一下午、一整天,但是讓他們自己說,他們是在思考。

思考,讓他們發現了許多偉大定律,也造就了他們的偉大一生。

內向者和外向者,在用不同的方式改變著這個世界。最後也希望內向的你,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把自己雕琢成一個熠熠生輝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