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第四次專業評估獲得B+算不算強?

用戶5023532013363


數據真的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如果僅從數據來看,B+是全國排10%到20%,這麼看的話還是挺強的,但由於不同學科參評高校數相差很多,所以結果的參考性也大不一樣。

比如馬克思主義理論、機械工程等學科,參評的學校太多了,前20%,可能在全國也只能排到4、50名。而像天文學學科,只有8所高校參評,前20%,就是前2的水平。

參評數超過180所高校的有6個學科: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231、0701 數學182、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38、1202 工商管理240、0802 機械工程189、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187;
參評數少於30所高校的有19學科: 0704 天文學 8、0706 大氣科學14、0707 海洋科學 22、0708 地球物理學 13、0709 地質學22、0711 系統科學12、0712 科學技術史21、0806 冶金工程20、0819 礦業工程 28、0820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10、0821 紡織科學與工程17、0822 輕工技術與工程24、0824 船舶與海洋工程18、0825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25、0826 兵器科學與技術 13、0827 核科學與技術20、0829 林業工程13、0908 水產19、0909 草學26

我們以同濟大學為例。同濟大學B+學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其中,控制科學與工程共162所高校參評,而海洋科學共22所參評。因此,同樣是B+,同濟的控制排在20名左右了,而海洋科學則是僅次於廈大和海大。


所以,簡單用B+來評價一個學科是沒有多少意義的。我們來看看真實的B+是個什麼樣子吧,僅看看師資隊伍。

根據官網上的簡介, 同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系現有教職員工48人。其中,85%以上教師具有博士學位,26%的教師從國外大學獲得博士學位,70%以上教師有海外交流經歷,絕大部分教師畢業於“985”高校,45歲以下的教師佔70%以上,65%以上教師具有高級職稱。是一支由著名智能控制專家吳啟迪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由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學者、教育部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同濟大學特聘教授、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市科技啟明星、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等組成的強大的中青年教師隊伍。介紹很響亮,但仔細看教師介紹,以上稱號一大堆,大多集中在一兩個人身上,大多數教授沒有稱號。


再來看看海洋科學,學院有以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教授為戰略科學家的優秀學術梯隊,包括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973首席科學家4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人、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才1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 7人、上海領軍人才2人、上海“曙光計劃”3人、上海“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 6人,並有一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雖然這裡面有一部分是作為地球物理學師資,但同濟的地球物理學只是C+,所以大多數戴帽子人才恐怕都是放在海洋科學裡來參評的。可以說,這個師資隊伍非常強悍了。最近,學院還剛發表了一篇science論文。這樣的學科只有B+,簡直太委屈了,但沒辦法,參評學校太少了。

看出來了吧。僅僅看B+根本無法判斷學校這一學科的實力,真正的實力,還是要看看師資隊伍,看看近年來的科研水平。


高校人才真經


教育部的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公佈形式與前三輪學科評估完全不同。各學校的評估結果公佈形式如下:

將前70%的學科分9檔公佈:前2%(或前2名)為A+,2%~5%為A(不含2%,下同),5%~10%為A-,10%~20%為B+,20%~30%為B,30%~40%為B-,40%~50%為C+,50%~60%為C,60%~70%為C-。

這種形式有其合理之處,但是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有的學科參評的院校較多,這種形式看起來還不錯。比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共有238所學校參評,各檔都有一定數量的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共有231所學校參評,結果看起來也很好,各檔都有一定數量的學校。這樣的學科評級為B+,排名已經在20多名到40多名之間,一個屏幕截圖已經看不到B+了。雖然也很不錯,但是不能說是很厲害很強了。

參評學科較多,總數在100所以上的學科,還有:應用經濟學、法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教育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統計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等。這樣的學科,評級為B+,在全國的排名至少是10名以後,或者更靠後,B+已經不是很厲害了。

但是有的學科參評院校很少,這種公佈結果的形式,就不太理想。有個極端的學科,比如天文學,共有8所學校參評,結果就有了很多斷檔。最高A+,其後直接幹到B-,下一檔C+、再下一檔C-!這個學科沒有B+評級。

其他還有參評學校少的學科,如大氣科學14所、系統科學12所、科學技術史21所、海洋科學22所、核科學與核技術20所、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25、船舶與海洋工程18所、輕工技術與工程24所、紡織科學與工程17所、石油天然氣工程10所、礦業工程28所、冶金工程20所、林業工程13所等。類似這樣參評學校比較少的學科,或者沒有B+評級,有B+評級的,排名有可能是全國第三!比如下面的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核技術等。

B+評級的含金量,主要看這個學科參評學校的多少。如果參評學科比較多,B+評級就沒什麼含金量,如果參評學校比較少,有可能是非常厲害的學科,牛到全國第三。

當然,一般能夠排名在全國前20%的學校,也算是比較強的了。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願諮詢師,歡迎評論區交流沒意見。關注交流更多高考志願問題。


高考第一志願


這個問題需要看怎麼來進行比較:

1、首先,全國總共800多所本科院校,實際參評第四輪學科評估的只有400所左右,而每個學科實際參評高校都不足200所,這也就意味著,學校只要參評了,已經是全國高校的前1/4了。如果評到B+那就是前1/8了,已經非常好了。

2、再者看學科體量,如果這個學科開設的院校非常少只有幾所院校,那麼B+已經是前幾名,更是非常好的排名。

3、如果是在國內頂尖高校裡面,大部分學科都在B以上,那麼評到B+的學科不算特別強。


志願填報孫宇老師


B+算不算好,咱們先看看教育部第四次評估結果是如何分檔的?是按照參評高校學科整體水平得分從高到低排名,將排名前70%的學科分9檔公佈,排名前2%被評為A+,排名前2%一5%被評為A,排名前5%一10%被評為A-,排名前10%-20%被評為B+,排名前20%-30%被評為B,排名前30%-40%被評為B-,排名前40%-50%被評為C,排名前50%-60%被評為C,排名前60%-70%被評為C-。

可見B+已進入前20%名,也已經算很不錯了,如果評為A+名列前茅,A為優異,A-是優秀,那麼B+稱得上好學科了。

當然,A+比A好,A比A-好,A-比B+好,B+比B好,B比B-好,依此類推。從得分看,相鄰檔之間或許差別不大,難分伯仲。

學估評估是我們填報志願的重要依據,可以看出高校學科在全國處於什麼水平。

當然,有些學科是B+,入選一流學科,大家當刮目相看,比如山東大學化學。


高考填報志願指南


如果是非211能上b+就是本校好專業了,如果是985的話,就是在學校裡不怎麼樣的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