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步槍彈發展史從半自動到自動步槍

建國初期,我國新式武器大多采用了蘇聯制式,因此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標準步槍口徑均為7.62毫米。而現在,我國的制式步槍口徑為5.8毫米。從7.62到5.8,中國步槍經過了一條什麼樣的道路呢?


我國步槍彈發展史從半自動到自動步槍


新中國最早仿製列裝的制式步槍是仿自蘇聯莫辛納甘步槍的53式步騎槍,採用的是7.62×54毫米全威力步槍彈。除了53式步騎槍以外,53式重機槍(仿自郭留諾夫SG-43)以及53式輕機槍(仿自捷格加廖夫DP-28)等武器都是用這款子彈。這款53式步槍彈直到現在還在服役,配用給79式、85式狙擊步槍(仿自SVD)以及67式、80式通用機槍等。

我國步槍彈發展史從半自動到自動步槍


在56式槍族服役之後,7.62×39毫米56式中間型威力彈就成了我軍的主力彈種。相比於53式全威力彈,56式步槍彈的擊發後坐力要小得多,便於射手操控,這也是中間型威力彈成為自動步槍標配的主要原因。使用56式步槍彈的三款槍——仿自AK-47的56式自動步槍(簡稱56衝)、仿自SKS的56式半自動步槍(簡稱56半)以及仿自RPD的56式班用機槍(簡稱56機)在我國軍隊中作為主力服役了數十年。後來,我國還結合56沖和56半搞了一個六三式自動步槍,也是用的這款子彈。

我國步槍彈發展史從半自動到自動步槍


1978年,緊隨全世界小口徑步槍浪潮,我國確定了未來主力輕武器將採用5.8毫米口徑。眾所周知,歐美國家普遍採用5.56毫米口徑子彈,而俄羅斯及東歐國家使用5.45毫米口徑子彈,關於我國為什麼使用5.8毫米口徑子彈眾說紛紜。一般認為,當時我國的槍械專家們經過計算與試驗,將步槍最優口徑圈定在了一個範圍內,最後出於各種考慮取其上限5.8毫米作為標準口徑。
尷尬的是,在我國確定了5.8毫米口徑之後,第一把新造槍——1981年定型的81式步槍居然還是使用舊的56式步槍彈。這主要因為81式要滿足對越自衛反擊戰需求,來不及測試還沒有定型的新式子彈,而且也沒有時間開設新的彈藥生產線。其實當時軍方高層對於小口徑步槍還是有一些爭議的,甚至一度將其說成了“西方的險惡騙局”。

我國步槍彈發展史從半自動到自動步槍


1986年,我國製造出了一把試驗性的86S自動步槍,這款槍是我國第一款採用犢牛式無託設計的輕武器,雖然並沒有裝備我軍但卻在歐美的民用槍械市場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部分人錯誤地認為86S是我國第一款使用小口徑步槍彈的槍,但事實上它仍然使用7.62毫米的56式步槍彈。

我國步槍彈發展史從半自動到自動步槍


我國第一款採用小口徑步槍彈的制式武器為87式步槍,這款槍基本上就是把81式換用了5.8×42毫米新式子彈再做出了幾項小改進而已。87式並沒能大規模列裝部隊,僅作為試驗武器裝備給了幾個特殊單位。而後,繼承了86S部分技術特點的95式步槍橫空出世,成為了我國第一款大批量裝備部隊的小口徑步槍。後來,起源於81式和87式的03式突擊步槍服役,第二款小口徑步槍就此列裝部隊。有些朋友不明白早期的95式步槍使用的子彈為什麼叫87式,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就明白了吧。


我國步槍彈發展史從半自動到自動步槍


95式自動步槍(簡稱95式,又稱:QBZ95式自動步槍),是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208研究所研製的一款突擊步槍。主設計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朵英賢,屬於5.8mm槍族一部分,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制式步槍之一。
該步槍口徑5.8mm,為無託式結構,穩定性好;精確度高,槍身較短,平衡性優良,攜帶方便使其可全天候作戰,5.8毫米彈藥可在100米內擊穿8毫米鋼板並仍帶微弱殺傷力,殺傷力大。


我國步槍彈發展史從半自動到自動步槍


03式自動步槍(英文:Type 03 Assault rifle,中國代號:QBZ-03式自動步槍)是2003年中國研製的一種小口徑自動步槍,該槍於2003年12月設計定型。
該槍自動步槍機匣內裝有較長的自動機導軌,增加了自動機後坐緩衝器,採用了恆溫模鍛的上下鋁製機匣,上機匣可直接安裝光學瞄準鏡。下機匣及後罩等零件採用了鋁合金材料及硬質陽極氧化工藝。左、右護板,握把及槍托採用了強度高、耐高溫的工程塑料,中空部分裝附件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