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想培養孩子學習欲和求知慾,找對方法很重要,試試動機誘因法

軒軒已經四歲,在上幼兒園之後,媽媽發現每次回到家裡他都不想再翻開書包學習。在家長群中,很多家長也經常聊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一些孩子覺得每天上學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間太少,上課的時候老師講的內容又讓他們覺得很無趣。所以很多小朋友早上到了學校就已經盼著晚上回家了。其實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都會非常苦惱,因為如果用錯了方式就會讓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

家長想培養孩子學習欲和求知慾,找對方法很重要,試試動機誘因法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如何去解決呢?那麼我們先來思考一下如何強化孩子學習的動機,幫助孩子進一步成長吧。

一、推動孩子的動機有哪些?

1.德西效應體現的外部動機

這位心理學家曾講述一個故事,一群孩子的玩鬧使得一位老人深受打擾。於是他便給每個孩子一些錢對這些孩子說,他們在這邊玩,讓他倍感年輕,所以感謝他們。第二天這些孩子也高興的來這裡玩耍,老人這天給他們的錢比昨天的少了但是孩子們也很開心。第三天的時候老人給的錢變得特別少,這些孩子便很失落。並和老人發誓再也不跟他玩兒了。這種現象被稱為德西效應,當孩子為自己玩的時候,是內部動機驅動他們,而當孩子為了獲取零花錢的時候這就是外部因素推動他們產生的行為。

家長想培養孩子學習欲和求知慾,找對方法很重要,試試動機誘因法

2.內部驅動力

人們常常說的對學習的興趣就是指內部動機,有豐富內部動機的人,他們參與學習的過程的時候內心充滿愉悅。他們有能力對自己的表現做出評估,同時面對困難問題的時候能保有好奇心喜歡挑戰。所以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希望培養孩子內部動機,讓他們能夠自主獨立的學習。但是往往錯誤的方式就會造成孩子扭曲的外部動機。

3.錯誤方式引發的外在動機

一些家長希望讓孩子努力學習,他們便經常給孩子獎勵。比如豆豆媽媽,她希望豆豆每次考試都能進前十名,所以他和豆豆商量,如果豆豆達到了這個目標,就獎勵豆豆去遊樂園玩。其實這種短期的方式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績,但是從長久來看,一旦這種獎勵機制失效,那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就會驟然減少。

家長想培養孩子學習欲和求知慾,找對方法很重要,試試動機誘因法

有些家長覺得既然給孩子一些獎勵,那麼就獎勵孩子和學習有關的禮物。但是往往這些禮物並不是孩子感興趣的,所以到最後也會讓孩子產生失望的情緒。

二、影響孩子學習興趣的因素。

1.未出現羅森塔爾效應

一些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熱愛學習並且取得良好的成績。但是他們在與孩子的相處當中,並沒有對孩子抱有適當的期望,他們僅僅是在出成績的時候極力關注,但是在日常孩子學習的時候沒有對孩子抱有信任,也沒有給予孩子一些鼓勵。他們沒有及時提高對於孩子的期待所以很多時候他們的方式限制了孩子的發展。而在學校老師們對於孩子的期望值過於固定,沒有針對部分孩子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判斷。

2.年齡過小缺乏自主性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加,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會比較長。在孩子幼年的時候他們的注意力常常會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課堂上他們對知識的渴望並沒有表現得十分充分。但是隨著他們的年齡增長。面對家長和老師的鼓勵,他們能夠逐漸形成內部的動機體系。但是在他們幼年這一階段,沒有對知識體系的理解,因此會影響到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3.對未知事物存有好奇心

雖然有些孩子在這一階段不喜歡上學,對於老師的提問他們也不想要積極回答。但是在這個年齡段的固有特性體現了他們從各個方面對新奇事物的好奇。一旦他們發現了自己好奇的事物,便會不停的追問。往往在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把握住孩子對事物的探索機會,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想培養孩子學習欲和求知慾,找對方法很重要,試試動機誘因法

影響孩子學習興趣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的是來源於孩子是否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受到過對知識掌握的技能訓練。如果孩子們處於這種文化氛圍的薰陶,那麼他們對知識的渴求也會不斷的增加。

三、巧用“動機誘因法”激發孩子求知慾

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試想一下如果孩子每天和家長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看一些倫理劇,孩子是否能在這一過程當中掌握他當前所需的技能呢?很顯然答案是否定的。為了讓孩子在他現有的年齡掌握一些能力,家長應該適當給孩子選擇一個充滿學習氛圍的環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比如之前一個家長,他在孩子小的時候,經常給孩子看色彩豐富,圖形立體的圖畫,他希望孩子在未來能夠在藝術方面有所建樹。所以在他閒暇的時候就會帶孩子去一些藝術場館,或者是充滿設計感的建築環境當中去。在這些環境下孩子總是能夠提出一些問題,回到家中也會在家長的幫助下對今天掌握的內容加以深化理解。

家長想培養孩子學習欲和求知慾,找對方法很重要,試試動機誘因法

2.提高自我效能感,控制自己的情緒。

一些孩子之所以逐漸不愛學習,是因為他們在學校沒有受到老師的鼓勵。在學校的時候,孩子突然間會有一種心理落差。因為他們受到老師的關注會逐漸減少,往往他們想要積極的回答問題,但是卻因為老師沒有叫到他們而產生沮喪的心理。所以在這個時候家長要提前和孩子做好溝通,讓孩子能夠勇敢的面對這些問題,遇到了讓他們沮喪的事情,也要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情緒。

3.培養孩子的成就感

有些家長會問到孩子這麼小沒有做過什麼大事,從哪裡來的成就感呢?其實孩子的成就感,往往存在於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家長在做飯的時候請求孩子幫忙洗菜。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感受到了自己是被需要的。當他們把菜洗的乾乾淨淨的時候,受到家長的表揚,他們內心是喜悅的。在吃飯的時候他和其他人講述今天的菜都是他洗的,整個過程當中他也會充滿自豪。

其實不僅僅是在孩子的幼年這個時期,在孩子成長的很多關鍵時期,家長都需要培養孩子的求知慾,因為這樣可以推動孩子發展內部動機,培養更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想培養孩子學習欲和求知慾,找對方法很重要,試試動機誘因法

今日互動話題:您對於培養孩子求知慾有什麼特殊的想法嗎?歡迎大家留言與小欣媽媽一起探討!小欣媽媽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兒知識,幫助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