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褪去,裸泳的人露出水面,今年有452家房地產企業宣佈破產

創業江湖,潮起潮落。潮起的時候,個個呼風喚雨;潮落的時候,個個神情落寞。

有時候虧錢不可怕,可怕的是無錢可虧!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房地產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商業富豪。有的人身家千億,成為全國楷模;有的人身家百億,成為地方龍頭;更有無數炒房客到處炒房,如今已實現財富自由。

狂歡的盡頭必是孤單!房地產也是一件商品,當人們恍然間發現現在的房子夠34億人居住的時候,房價再度大幅上漲的動力就略顯缺失。

潮水褪去,裸泳的人露出水面,今年有452家房地產企業宣佈破產

當產品出現供過於求的時候,它的投資屬性就會大大降低,人們最終會迴歸到產品的實用性上來。

截止11月24日,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我國已有452家房地產企業申請破產,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加……

潮水褪去,裸泳的人露出水面,今年有452家房地產企業宣佈破產

1

誰破產了?

2018年,萬科曾在公司內部會議上打出了“活下去”的口號。

本以為是誇張的說法,沒想到卻成了對很多房地產企業的忠告!很多企業終究還是沒能逃過這一劫。

那麼到底都是哪些企業破產了呢?有沒有我們熟悉的呢?

經過仔細的梳理發現,破產的企業中大多數是我國的中小型房地產企業,市值在千億以上的幾家公司依然十分穩健。

452家公司對應的至少是452個創業者,怎麼會以如此悲壯的方式結束本次創業生涯呢?

這就要從房地產的特性說起,房地產是一個高週轉、高槓杆、高負債的行業。

想要玩轉一個樓盤可能就需要幾億,十幾億的資金。一般中小企業是沒有這麼多錢的,那該怎麼辦?

到銀行借唄,反正你有地皮抵押在銀行。

在前期準備做的差不多的時候,一邊開工、一邊開始賣期房。如果一切程序順利,那麼在房子賣掉之後就可以還掉銀行的貸款,還能賺個幾億。

可是,這是理想狀況下發生的事情。

而在今年,我國對於房地產的調控更加嚴格。據不完全統計,截止9月底,我國進行了415次房地產調控措施。尤其在7月份,中央再提“房住不炒”。

潮水褪去,裸泳的人露出水面,今年有452家房地產企業宣佈破產

在諸多政策的影響下,房產價格呈現出了一定的下跌趨勢。雖然幅度不大,但是這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購房者的信心,觀望人數增多。

一旦在房產的銷售環節出現不理想的狀況下,房地產可能就會出現貸款逾期的情況,最終到底破產的窘境。

2

負債率居高不下

房地產行業是一個高槓杆的行業,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怎麼可以那麼快就能賺到一個億。

高槓杆就意味著高負債率,而高負債率對於企業發展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在發展前景較好的年景裡,公司會如插上翅膀一樣飛速發展。可是在遇到政策收緊或者金融危機等,很多企業會因為資金鍊斷裂而最終破產。

中小企業的負債率我們暫且不得而知,但是A股上市公司中負債率超過80%的企業佔37家。

近一年來,A股中的一些相對較小的房企也紛紛暴雷。

中弘股份在2016年營收達到了44.52億元,2017年卻驟降至10.16億元,鉅虧25.11億元。2018年底最終因為股價低於1元而被迫退市。

2019年4月,著名的新光集團欠債469億而導致資金鍊斷裂,不得已尋求破產重整。老闆周曉光曾經為浙江女首富,也是電視劇《雞毛飛上天》的原型。

2019年6月,銀億集團負債總額高達500億而最終宣告破產重整。

2019年10月,房企100強的三盛宏業由於拖欠員工理財金而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原因則是因為公司採取了高槓杆激進的策略而導致公司出現資金鍊斷裂危機。

由此可見,別管上市公司還是中小型房企,高負債率成為壓垮他們的最直接因素。

大型房企同樣也不好過,進入2019年以來,萬科、恆大、碧桂園正在加大力度搞促銷,抓回款。只有回款源源不斷的進來才能保證公司的現金流安全運轉。

10月份,綠地集團還被爆出要求員工買房,如果不買房可能會被公司開除。

由此可見,整個行業都在緊張前行,只不過比的就是誰的抗風險能力強一點。

創業小貼士:

身為創業者,風險控制是我們需要學習的第一堂課。事實上,很多創業者就很執拗的,在錯了之後不願就此放棄,一直在加大投資,最終導致慘烈失敗。

我就遇到過一個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因為不願承認失敗而賣房子去拯救的現象。最終房子賠了進去才算死心,而此時,他已妻離子散。

也許我們的夢想很大,需要很多錢來支撐。但是一定要給自己設定一個止損的標準。在觸及到你設定的線之後,一定要及時止損

一個不知道及時止損的人,即使現在事業非常成功,未來也有可能會因為自己的性格導致慘痛的失敗。

另外,創業過程中國家政策、融資環境等都是創業成功的影響因素之一。假如在創業過程中,一些變量因素髮生之後,創業者一定要從項目本身抽離出來,不能一味地按照既定目標前進。

該回籠資金回籠資金,該降低負債率就得降低負債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