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選這樣的代理人最靠譜

近年來,想買保險的人越來越多,可真正到了決定投保的關鍵時刻,“找誰買,在哪買”就成了大問題!

那麼多的代理人,到底該如何選擇呢?或許,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1、從來不去詆譭別家公司,別家產品和別的銷售人員,這是人品!

2、從來不會出現“啥都不問,一上來就給你介紹產品,說得天花亂墜”,這是職業素養!

保險職業代理人既需要充當保險商品推銷員的角色,同時還要負責宣傳普及保險行業知識,為投保人擔任投保顧問,針對不同的人群推薦合適的保險險種,設計合理的保險計劃方案,從而達到客戶自願購買保險的目的。

一個合格的保險代理人,會為客戶提供持續有效的服務,還會切實解決客戶購買過程的難題。首先他會把客戶的保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如果其在與客戶初次見面溝通過程中,沒有詢問客戶的家庭結構、收入、現有保險情況等信息,只是不停介紹某款保險產品,一味強調收益,這就是典型的不為客戶考慮的表現,也顯示出不專業、不為消費者著想。

買保險,選這樣的代理人最靠譜

3、能精準的講解相關保險條款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及能為“萬一發生的索賠”提供專業意見。

能夠把產品利益及相關條款解釋清楚也是代理人的基本素質。一個代理人在解釋保險條款時,除了說清保險責任之外,還應該主動向客戶介紹保險條款中的責任免除(這一點很重要,事關賠或不賠);保單的觀察期、猶豫期、寬限期、退保、現金價值等概念;減額繳清、保單貸款、自動墊繳保費的不同;分紅的不確定性等等。

此外,會根據不同的產品類型給出專業意見,比如某位代理人在幫助客戶整理保單時,就發現該客戶的4份保單中每一份都附加了報銷性質的住院費用保障和意外傷害醫療保障等附加險。其實這類醫療險有著“費用補償”的特點,即在理賠時,需要先扣除客戶從其他渠道已經報銷的部分,比如社保、公司團體補充醫療保險等,剩餘部分再由商業保險來補償。

也就是說,類似保障是根據實際醫療費用和保障額度來“實報實銷”,消費者不會獲得超過所支付醫療費用總額的保險賠付。因此,專業的保險代理人會在客戶現有的醫療保障基礎上考察風險缺口,並建議客戶根據收入情況和風險承受能力來設置合理的醫療險保額,絕不會建議保額越高越好。當然,意外險、壽險、重疾險是可以重複理賠的。

4、不反對“對保險產品進行比較,但會提醒你如何辨別適合自己的”。

很多人在買保險時和挑選其他產品一樣,喜歡貨比三家,都想選擇低保費、高保障、高收益的產品,但其實,現在保險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不同公司同一類別的產品在定價上可能有所差距,但保障卻各有所長,如果僅僅是靠價格來區分,可能會導致投保人最終選擇的產品並不是最合適自己的。

要知道,其實不存在保險產品好不好這麼一說,只能說這份保險對投保人合適不合適。這時候,就需要代理人提醒投保人來辨別不同的保險產品,這時就考驗了代理人兩點:1、是否精通保險專業知識;2、是否能準確瞭解客戶需求;3、是否能多方協調從而替投保人解決問題。

買保險,選這樣的代理人最靠譜

5、不會出現“軟磨硬泡、死纏爛打”“專業很差,人情很重”等現象。

一定要記住保險是很嚴謹的!它一定是要按照一定的規則、流程走!尤其在核保、理賠環節!

如果出現“明知客戶有病史而不寫明,或者代簽名,教唆接回訪電話時一定要怎麼怎麼說”等情況,那麼一定要小心了,一旦發生理賠,絕對會出問題!

最後,一句話:選代理人一定要選擇“專業性很高,很熱情,很負責任,又能設身處地的站在你的角度,去讓你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大保障”的業務人員。

要知道:買保險絕對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要打交道三五十年甚至終身。

除卻少數短期險種,如意外險,大多數保險產品的繳費期都在5年至20年之間,而保障期限更可能長達三五十年或終身。在如此長的時間跨度中,投保人會需要後續的保單服務,比如變更地址、繳費賬戶信息、聯繫方式,或者受益人的更改等等,雖然可以直接與保險公司聯繫辦理,但是很多人喜歡先與代理人取得聯繫。

另外,更重要的是,隨著投保人的家庭結構、經濟狀況發生改變,家庭的風險結構也會發生變化。從一個兩口之家,到三人世界,到孩子長大成人,家庭的保障計劃重點也從普通壽險、健康保障,向孩子的教育保障,向養老保障進行轉變。靠譜的代理人會與客戶保持長期的密切聯繫,關注客戶的家庭風險變化,並提醒家庭保障做相應調整,以防保障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